《沉睡魔咒》:童話裡的愛恨糾葛
電影《沉睡魔咒》的原型是《格林童話》中的《睡美人》,但這部電影絕對算是顛覆之作。《睡美人》有許多版本,最初版本似乎只適合成人閱讀,涉及了諸多與性相關的內容,王子不但沒有救公主,還使她在睡夢中懷孕。這樣的內容,不適合作為兒童讀物出現在孩子的書桌上,後來在格林兄弟的版本中,就變成了唯美王子救公主的故事。
2014年的迪斯尼電影版本,完全顛覆了格林兄弟的唯美之作,變成了與背叛、仇恨、愛、救贖有關的女性情感衝突主題。它背後隱含的更多是親密關係中愛恨交織的複雜性。
善惡、救贖和人格的整合
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相遇時,都還處於純淨的童年,沒被生活汙染。但他們出場的方式,似乎也在暗示著結局的不同。
小仙女瑪琳菲森具有神奇的魔力,充滿愛心,會去修復受傷的樹枝,會和各種各樣的精靈打招呼,能獲得森林中各種精靈的信任。而男孩兒斯特凡卻是平凡世界中的渺小人物,沒有父母,睡在穀倉。生活的貧苦膨脹了他的慾望,他期待將來可以住進城堡。那代表著權力和能力,恰恰是他成長缺失的內容。
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就像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內心被分裂的兩部分:愛與能力的部分,代表曾被充分滿足從而建立起來的良好自體感受;貪婪與有傷害性的(金屬戒指)部分,代表著未被滿足的、被傷害的、恐懼的部分。後一部分建立起我們內部破壞性的客體關係,對應著破壞性的自體表徵。這兩部分的爭鬥與整合是一生持續發展的過程。
最終,兩個國度統一,統一它們的,是一個既是英雄又是惡棍的瑪琳菲森。她也最終完成了心靈的救贖。這極具象徵意味的結局——極好與極壞,在同一個人身上存在著。
人性的複雜多變是許多小說中的重要命題,比如芥川龍之介的代表作《羅生門》。
作品講述了夜暮時分,羅生門下,一個家奴正在等候著雨停,當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於生死未決時,偶遇以拔死人頭髮為生的一老嫗,走投無路的家奴邪惡大發,決心棄苦從惡,剝下老嫗的衣服逃離了羅生門。描述了由善變惡,並顯示了在利己主義面前人們的價值觀的脆弱。因此,如果被利己主義侵蝕,那麼當然會認為他人的利益只是滿足利己者物質與精神的踏腳石。
在這部短篇小說集中,還有一篇更能體現人性和真相之複雜,便是《竹林中》。該故事講述了一個武士帶著妻子真砂在前往若狹的途中,遭遇大盜多襄丸後,武士被縛,武士之妻真砂被大盜凌辱。事件結果:武士死去,多襄丸被抓,真砂逃到清水寺。故事以在公堂上審訊相關證人和犯人為主要背景展開。小說採用獨特的敘事視角和形式,使整個案件形成一個敘事的迷宮。該小說共有七段文字,分別是案件的證人樵夫、行腳僧、捕快、老嫗和案件的關鍵人物大盜多襄丸在公堂上的供詞,加上真砂在清水寺懺悔時對案件的描述以及被殺的武士借巫女之口對案件的描述,共同組成了該小說。奇怪的是武士說自己是自殺,而多襄丸和真砂又各自承認自己殺了武士,單獨來看,他們的話都可以自圓其說,然而又相互矛盾。
從電影到小說,引導我們對人性進行反思,也是對我們自己進行反思,以此來照見真實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