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由萊納昂多主演的好萊塢電影《無間行者》一舉拿下了4項大獎,並獲得年度最佳影片的榮譽。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無間行者》其實是改編自香港的一部電影,不但片名沒改,就連劇情都幾乎一樣。
早在3年前,這部電影也曾參加過奧斯卡的評選,但當時卻被拒之門外,理由居然是不符合入圍標準。
而《無間行者》的獲獎,無疑是打了奧斯卡一記響亮的耳光。
這部讓奧斯卡自己打自己耳光的電影,就是被稱為“香港電影的救市之作”的《無間道》
迄今為止,19年過去了,這部電影依舊是香港警匪片的巔峰。
今天,柴叔就來跟大家聊聊《無間道》臺前幕後的故事。
1997年,吳宇森執導的電影《變臉》上映,麥兆輝看過後,對電影裡換臉這一情節很感興趣,覺得這個想法很好,就跑去找好兄弟劉偉強,商量著能不能用這個思路做一個創新。
此時的劉偉強已經憑藉動漫改編的電影《古惑仔》系列大紅,但他卻不想原地踏步,急切尋找新的創作風格。
聽完麥兆輝的描述後,劉偉強很感興趣,可對於怎麼實施“變臉”這個想法卻一籌莫展。
麥兆輝說:“在現實中換臉是不可能的,但是改變生活環境倒是行得通。”
這一句話,點醒了劉偉強。
有了想法後,麥兆輝又聯絡到寫《東京攻略》的編劇莊文強,三人一起開始了創作劇本的漫漫之路,沒想到這一寫就寫了5年。
等到劇本好不容易寫出來了,卻沒有人願意投資。
千禧之年後的市場,剛經歷過金融危機的掃蕩,處處不景氣,尤其是電影產業,嚴重下滑,基本上是出一部死一部,這種大環境下自然沒人願意做賠本買賣。
眼看著好不容易寫出來的劇本卻無人肯投,麥兆輝很失落,電影也面臨著“流產”的危險。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不怕死”的人總會有的。
寰亞電影公司老闆林建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慧眼識才,被劇中故事所打動,就答應了合作。
在當時,香港的電影是沒有劇本的,都是導演和一群編劇在現場商量著來,而《無間道》打破了這一傳統,開創了香港電影劇本的先河,因此它也被稱為“一劇之本”。
劇本原名叫《無間行者》,“無間”二字出自佛教用語,意思是“無間地獄”,也寓意戲中兩位男主角過著不屬於自己的人生,他們都害怕自己的身份被拆穿,身邊環境如同在無間地獄一般煎熬,沒有輪迴,只有受苦。
也不知是不是受了玄學的影響,在正式開機後,劇組經常發生一些詭異的事情。
不是有演員離奇失蹤,就是好好的道具突然損壞。
最令人詭異的是,天象也不好,只要開機拍戲,不是颳大風就是下大雨。由於出現了太多反常的事,導致整個劇組人心惶惶,到處瀰漫著恐懼不安的氣息。
老闆林建嶽坐不住了,立馬飛去泰國找當時最具盛名的玄學大師白龍王指點迷津,以尋求解決之道。
白龍王只交代林建嶽做兩件事:
1. 給電影改名,四字片名不好,應改成《無間道》。
2. 電影首映的時候,所有藝人必須穿紫色衣服出席活動。
最後還對林建嶽伸出三根手指來,示意這個電影可以拍三部。
說來也神了,自從按照白龍王的說法做了之後,劇組就恢復正常了,就連運氣都好了。據說有一次正下雨呢,劇組一開工,天氣直接放晴。
電影上映後,大獲成功,之後的兩部電影也印證了當初白龍王的話,票房口碑一部比一部好。
在《無間道》籌備之初,導演麥兆輝其實是設定了兩個版本的演員陣容。
如果拉到投資,就請劉德華和梁朝偉,演高配版;如果沒拉到投資,就自己出點錢,請陳冠希和李燦森,拍低配版。
最終林建嶽覺得這部劇想法奇特,或許可以改善一下電影市場,直接豪擲2000萬作為拍攝資金。
麥兆輝一看投資達標,立刻就聯絡了劉德華。
《無間道》的成功其實有一半原因歸結於劉德華。
當初能順利找到投資,就是劉德華在中間牽的線,在瞭解到大致故事情節後,劉德華不但願意降酬出演,還主動減少自己的戲份,增加梁朝偉的戲份,這才有了這部雙男主的電影。
尤其是在拍結尾天台對手戲的時候,導演原本安排的是兩大影帝來一場港式的打戲。
可是劉德華卻覺得他們倆沒有武術基礎,哪怕打得再好,也不可能有洪金寶、元華他們這些人精彩,而且還達不到最好的效果。
他不顧導演的反對,堅持把武戲改為文戲,卻不想這一舉動竟造就了一段至今都無法超越的經典。
時至今日,在電影圈裡如果要評選最精彩的武戲,《殺破狼》的巷戰戲絕對榜上有名:而如果要評選文戲的巔峰,《無間道》的天台戲必也能傲視群雄。
一個掏槍指頭的動作,兩句簡單的對話,卻遠勝過一切武打的鏡頭。
武戲在形,文戲在心,這也又一次點出了影片主題——身處無間地獄,只能受苦,唯有死亡方可解脫。
也正是劉德華主動增加梁朝偉的戲份,才造就了次年,梁朝偉憑藉該片獲得雙影帝的成就。
當然,梁朝偉也不差這兩個獎盃。他看中的,更多是劇本和與劉德華演對手戲的機會。
所以,當他得知劉德華為影片自降片酬後,同樣看好該片前景的梁朝偉,也自降片酬來出演。
二位主演自降片酬,投資方給的錢又多,於是導演的腦筋又靈活起來了。
老話說男人兜裡一有了錢腰桿子就硬,就容易把持不住自己,也容易出事。
更何況這還不是個一般的男人。
導演大概是覺得可以再騷氣一把,就直接把陳冠希和余文樂也請回來了,讓他們演少年時期的劉建明和陳永仁,也正好為後面的兩部續集做鋪墊。
林建嶽知道這件事後,再一次坐不住了,要知道這二位曾為了一個女星大打出手,是有私人恩怨在裡邊的。
幸好陳冠希和余文樂都給面子,不但未出岔子,還當著大家的面有說有笑,這著實讓林建嶽鬆了一口氣。
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攝期間,陳冠希曾因工作態度欠佳,總是一副似睡未醒的態度,還捱了導演一巴掌。
也正是這一巴掌,讓陳冠希因禍得福,造就了“一臉驚愕”這個經典的瞬間。
而無意之中,造就經典的,就不得不提一下曾志偉了。
曾志偉飾演的韓琛作為戲中的大反派,不但掌握了整個油尖區的貨源,下邊還有一眾小弟,走到哪兒,都有人喊“琛哥”,可謂是一手遮天,囂張至極。
在影片裡,有一場曾志偉在警察局吃飯的戲,堪稱狂妄至極。
而原劇本中其實是拜關公或者下棋,但是曾志偉堅持要求要拍吃飯,還私自讓劇務去買了飯菜。
他認為在警局裡吃飯,更能表示出這個人物不可一世的地位。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完全正確,最終這段戲也成了《無間道》的經典場面之一。
哪怕到現在,許多影視劇裡的類似情節,都是源於這個片段。
還有一場梁朝偉和黃秋生在天台的對手戲,原本的臺詞是:“十年了,老大。”
但是在拍攝的過程中,梁朝偉覺得這句臺詞不能表達他這十年臥底的滄桑歲月,於是臨時把臺詞改成了:“明明說好了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差不多十年了,老大。”
短短几句話,就表現出了他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也把這一段臥底歲月的傷感情緒擴大增強,增加了影片的厚度不說,也間接點出每個人的命運。
而後,導演又安排一段他在街上偶遇前女友的戲份。
當曾經的愛人詢問他:“你還在道上混麼?”
梁朝偉默不作答,因為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他知道不論怎麼回答,曾經的一切已成為過往,再也回不來了,從他選擇當臥底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被命運給拋棄了。
即使他心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因為他同劉德華一樣沒得選。
外表的一切風光也罷,失意也好,都是虛幻,唯有在強大的內心中尋求方向。
2002年,《無間道》上映,上映後迅速席捲整個香港乃至整個電影市場。
這部拍攝週期不到一個月的電影,上映後在香港收穫了5500萬的票房,不但是連續多天的單日票房冠軍,還是年度票房總冠軍。
最終獲得16項提名,並斬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重要獎項,一下子風頭無二。
電影原本是有三個不同的結局,在內地版中,陳永仁犧牲後,無人再知曉劉建明的秘密,之後他仕途順利、步步高昇;
而在港版中,陳永仁犧牲,劉建明的身份被李心兒意外得知,之後被捕;
其實還有一個新加坡版的結局,劉建明出電梯後被亂槍打死,只不過這一結局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拍出來,只得作罷。
無論是哪一版結局,都不能撼動它在香港電影界的地位。
開拍前,麥兆輝曾表示:如果《無間道》得不到市場的認可,所有人都會面臨轉行的風險。
十幾年前,在類似情況的大市場環境下,一部《英雄本色》不但解救了當時的香港電影市場,還引導了之後警匪片的潮流,更是開啟了香港電影的商業時代。
之後幾年,香港電影被好萊塢大片衝擊,諸多的藝人紛紛轉戰國外發展,市場陷入了危機。
這時候,《無間道》的橫空出世,不僅拯救了香港電影、引起了民眾的觀影熱潮,還把香港警匪片帶到巔峰。
如今回過頭再去看這部電影,演員演技線上,劇情吸引人,其拍攝手法可謂超前,尤其是細節部分,耐人尋味。
西裝筆挺、一臉正氣的劉德華是黑幫分子,每次和老大見面,不是在陰暗的電影院,就是陰森的地下車庫,這也表示他的身份永遠見不到光。
與之相反的是梁朝偉,留著一縷小鬍子,看似流裡流氣的他反而是警察,而他和上司見面的地方,永遠是天台,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
關於天台這一場景,在影片裡出現了多次,劉德華卻只有在最後一場戲才出現在天台,不論是眯眼的動作,還是刻意搖晃的鏡頭,都表達了他內心的不安。
梁朝偉的突然出現和乾淨利落的解手銬、掏槍動作,也正符合他警察臥底的身份,細節上導演可謂用心良苦。
就如同劉建明、陳永仁這兩個名字,觀眾要花費很大力氣才能記住,這才是成功的臥底。
導演邱禮濤曾說:“一部作品好不好,不是看他當下的口碑,而是看10年之後。”
如今已經過去了將近20年,《無間道》在無數影迷的心中仍然無可替代。
也許再過20年,它依舊會令人念念不忘,真正好的影片好比美酒,時間過得愈久,味道愈香醇。
真正經典的作品,不是過目難忘、百看不厭,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增加,每看一次,就有不同的感受。
就如同《無間道》,不論多少年過去,它依舊是最棒的警匪電影。
. END .
【編輯| 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