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殷桃發了條微博,瞬間登上熱搜——“從什麼時候開始,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被疑暗指幾小時前#唐嫣 少女感#的熱搜詞條:宣佈懷孕後的唐嫣po出自拍照,身穿藍色娃娃領連衣裙,略施粉黛,耳邊的粉色碎鑽髮卡十分搶眼。
無意吃瓜,但兩條熱搜時間之巧合,讓人難免聯絡到一起。
我們被關在了一個霸權審美的集中營
陳喬恩此前也發過微博表示了“可笑與悲哀”:
“東方女人被看待的只剩下她到底少不少女這種角度。”
甚至感慨:“好好疼愛自己,因為我們處在一個惡意滿滿的世界。”
俞飛鴻也曾在訪談表示過“亞洲人過度注重年輕這回事”。
的確,常年霸佔熱搜的那幾位明星,比如楊冪、楊穎、趙麗穎、鄭爽,娛樂圈幾乎半數的女明星,都和這三個字搭過邊,甚至刻意營銷少女人設。
一些步入中年的女明星們,動不動出現在新聞中的標題都是這種畫風:
“38歲林心如演16歲學生妹 曝早年少女時期照片對比無差別”
“38歲香港甜心薛凱琪豔驚全場,整殘flop後顏值回春,少女感竟不輸當紅小花”
“劉曉慶老了,趙雅芝老了,倪萍老了,唯獨她64歲依舊像28歲”
在這樣的審美大環境下,再加上女明星刻意營銷少女感,女演員們,尤其是中年女演員,陷入了一個困局——無戲可拍,拍也只有拍囉嗦媽媽、惡毒婆婆的份。
我們現在就像困在了一個審美霸權的集中營,集中營里正在上演著“只有少女感才是美”的審美大清洗 。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少女感就是千篇一律的傻白甜嗎?
我們仔細看一看被吹上熱搜和新聞的各種“少女感”。發現了嗎?現在被尬吹的這種“少女感”是什麼?不就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傻白甜”嗎?
對傻白甜的推崇,又可從影視劇中窺見一斑:
有披著職場劇外衣的《翻譯官》《談判官》,有披著青春校園劇外衣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有推理劇外衣的《他來了,請閉眼》……
來看看那些真正的、多樣的少女感吧。
《請回答1988》的德善,心裡藏不住祕密,一張充滿光澤的臉可以做出各種怪表情。沒有扮嫩必備的雙馬尾、麻花辮,沒有修身的蕾絲小裙子,沒有水蜜桃色的口紅,可德善就是少女感爆棚吶;
周迅在《風月》中,半吻玫瑰,我見猶憐;
張敏在《倚天屠龍記》裡的那一次回眸;
《喜劇之王》裡柳飄飄清純又性感的眼神;
……
在我看來,少女感是自然而然展露出的那種,不確定感。它可以單純,可以頹喪,可以摻雜慾望……
總之,不是“傻白甜”能夠一言以蔽之的。
怕缺少少女感,究竟是在害怕什麼?
大S參加《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綜藝錄製後,許多人都吹爆大S的少女感:四十多歲了,看起來還像十八九歲的模樣。的確——扎著兩根鞭子,穿著粉紅色T恤,面板細膩,表情羞澀,戴著流行的圓框大眼鏡,宛如剛畢業的大學生。
但看了幾期節目,就明顯感受到大S為了保持這表面的少女感有多累:她的少女感,並不是輕盈的內心帶來的,更多是源於她對青春流逝的不安。就像《了不起的麥瑟爾婦人一樣》,她會,十年如一日的量腳踝圍,腿圍,腰圍,胸圍,並且數十年資料保持不變。
我們彷彿陷入了一場對成年的集體拖延症——不願長大,不願衰老,不知如何面對不再是“少女”的自己。
劉嘉玲在採訪中說:“我不怕老,年齡大了閱歷更豐富,也會變得感性。以前會感動一朵花盛開,現在會感動一朵花凋謝,因為凋謝的時候會更加對美有一份珍惜和不捨,會被生命的堅強感動。”
是啊,沒有少女感,當然並不會影響一個人的魅力,或美麗。少女感固然是個美好的詞彙,但成熟、知性、沉澱、堅強,又何嘗不是呢?
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不能被單獨抽離出來,被獵奇和非議。
要說什麼是永恆的,那大概就是變化吧。
擁抱變化,本來就是件特別有魅力的事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