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我就在無意中看到過一個片段,大巴車上張譯戴著眼鏡好像在跟蹤什麼人,但是卻因為自己大意睡著了,氣急敗壞的他把自己的“無名火”都撒在了鄰座的一個胖胖的女人身上,上去就是兩個大嘴巴子,從那時起這個讓人捧腹的畫面就在我的腦海中儲存了下來。
而最近我又在網路上看到了這個片段,發現雖然時間上過去了很久,底下卻依然好評如潮。那麼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看一波?並且迅速通過豆瓣搜尋到了資訊進行了深層次的了解。
(就是看看是哪一年的電影,和評分,哈哈)
電影名稱《追凶者也》上映於2016年,和《烈日灼心》同屬曹保平作品,在豆瓣評分7.7分(中國產電影裡,已經挺好的一個評分了),由劉燁、張譯、段博文、王子文等人主演。
電影分為三段,分別是三個不同的主人公。三個不同的主人公卻描述了一個共同的事情,而宋老二(劉燁飾)則是事件的最主要人物,因為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因他而起全程參與也因他而終。
劉燁在電影中是主角,在這篇文章中卻不然,張譯才是主角,無他,惟吾愛爾。他在這部戲裡的光彩,遮住了影帝劉燁的光芒。
有的人說善惡是絕對的,要麼善要麼惡。也有人說,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而這部電影中張譯出演的便是一個悲劇惡人,雖然做了殺人的勾當,卻還堅持自己的底線,就算自己的老闆是一個讓自己十分反感的“奸商”。
影片中曾兩次出現董小鳳(張譯飾)自述被奸商坑害的經歷,第一次是在自己行凶時,就像是在一個講述一個與己無關的故事,而別人甚至是懷疑故事的真實性。
第二次是在電影結尾,那時的他聲嘶力竭卻沒法改變自己的命運,曾經的經歷讓他對世界充滿了絕望。再想想他本能在事件中攜款私逃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底線,形成對比。
話說道這裡,董小鳳這個人物是怎麼樣的定位呢?
我想先講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個和尚跟一個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來念經,而屠夫天天要起來殺豬。為了不耽誤他們早上的工作,是他們約定早上互相叫對方起床。多年以後,和尚與屠夫相繼去世了。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和尚卻下地獄了。
Why?
因為屠夫天天作善事,叫和尚起來念經,相反地,和尚天天叫屠夫起來殺生——你做的東西是不是都是你認為對的,卻不一定是對的。”
那麼所謂善惡都有定義嗎?董小鳳確定是一個壞人?答案是否定的,雖然他受傷沾滿鮮血,但是確實因為利益引誘了他,他也是受害者,到死都在堅持自己的底線,沒有人可以直接否定董小鳳,因為同樣受到了資本的迫害。在這部電影中董小鳳雖然是配角,但是整部電影也因董小鳳的死亡而失去了顏色。
單單是劇情設定就可以讓原本的配角變成主角嗎?nonono,劇情設定才是區分主角配角和路人的定義,而改變董小鳳的是扮演者——張譯。有人說,好演員可以拯救一部電影,更何況《追凶者也》並不是一部爛片,張譯的加入更像是催化劑,讓精彩的劇情變得更加瘋狂。整部電影下來,就記住了張譯演的這個“殺手”,影帝劉燁都招架不住這樣的配角。
有人說“演什麼像什麼”是對一個演員最大的讚賞,張譯演別的像不像咱們暫且不談,但在這部電影裡,他確實是最靚的仔。活靈活現的憨賊,一個悲劇角色成為了喜劇角色,卻在最後死亡時那一段戲有迴歸正題,讓人笑不出也不敢哭,糾結的設定更讓人心疼。
一絲不苟的他在得知自己殺錯人時那句“買一個我送一個,前邊那一個算我搭給你的”,這句話有點不嚴謹,但是卻看到了小人物董小鳳身上那種守信、堅持原則的品質。
相比較那種陽奉陰違的人,這樣的憨賊才更讓人放心,真小人比偽君子要好太多。
張譯的表現是這部電影非常大的一個亮點,而電影的成功要感謝他也要感謝其他成員,這部電影是良心劇,因為群演都是經過悉心安排和付出努力的,哪怕是下圖那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眼神。
ps:這部電影有些類似《廚子痞子戲子》卻沒有那麼鮮豔的顏色,劇情安排也遠遠超過《廚子痞子戲子》,畫面風格類似《無人區》。而黑色幽默則和《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等瘋狂喜劇有一些相似。這些電影都是比較有看點,喜歡可以碼住,留待以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