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系列電影,一共分三部,分別為《護戒使者》《雙塔奇兵》以及《國王歸來》。
該系列電影榮獲了國際獎項351項,提名284項,其中包含17項奧斯卡金像獎。前無古人,也可能後無來者。與此同時,它在商業效益、大眾口碑上的成就亦是登峰造極。
《指環王》系列首部電影上映二十週年之際,內地影迷終於等來了這史詩三部曲的重映。4K修復片源,IMAX銀幕加持,這一次的重返中土之旅,無疑是頂配版的。
但6天斬僅獲9275萬的票房成績,顯然與這部史詩級大片不搭。
不過大概沒人能想到,《指環王》此次內地重映,吸引了最多關注度的不是影片本身,而是購票平臺上的一星差評。
「一個破戒指送了三個小時,送得我們腰痠背痛。」
「以前的電影又來圈錢。」
「垃圾電影,沒有結尾。」
「不好看,燒腦。」
「一個個服裝醜陋,髒兮兮的。」
我只能說,現代有一部分觀眾已然被低質量的偶像劇、短影片馴養,喪失了自己對於藝術和故事的品味。
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是速度與激情,瘋狂的麥克斯,復仇者聯盟和007(並無貶義)。指環王的“慢”是合理的,與它史詩級的厚重相匹配。真的拖沓嗎?不,簡直太快了!快到讓我感覺劇情在一路飛奔。透過每一句臺詞,每一個鏡頭,作為導演,彼得傑克遜真的都做到了極致,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原作插入了很多文化背景,包括歐洲中古時代的淵博知識,“中士“”人類“”精靈“”半獸人“等多個元素穿插其中,瑰麗奇幻。
每個人的服化道不追求精美漂亮而是藝術上的真實,劇組是道具狂魔,各類鎧甲、刀劍斧盾、日常生活用具都由工作人員純手工打造。
據統計,維塔工作室合共製造了48000件盔甲、500把弓及10000支箭矢。他們還製作了大量假體,如1800對霍位元人腿、大量給演員使用的耳朵、鼻子、頭顱,還編織了近19000件服裝。每一件小道具都由美術組特別設計,考慮到需要適用於不同比例的場景,許多道具也做了一大一小兩個版本。(資料來源:魔戒中文維基)
不僅如此,它還賦予了每個民族很詳盡的史料背景,包括15種語言。
在對原作進行影視化改編的過程中,也融入了導演更多的成長經歷和時代背景。
它傳承了小說工業時代的歷史視角,將原作中濃厚的北歐神話主義和血腥氣息淡化,並且成功影視化。
整個劇組也都是在紐西蘭進行實景拍攝的,而實景拍攝的背後,是龐大的幕後團隊和巨大的工作量。
以夏爾為例,《指環王》的故事就從這個霍位元人的「快樂老家」開始。為了還原原著中迷人安逸的夏爾,彼得·傑克遜滿世界勘景,最終選定了紐西蘭境內的瑪塔瑪塔鎮(Matamata)開始搭建。
為了呈現世外桃源裡植物自然生長的感覺,電影開拍一年前,佈景團隊就開始種樹種花種菜,除了各類植物,大小不一的霍位元人洞穴也建了37個。
在相比的現代很多短影片和劇集,追求的都是簡單的刺激和過度的華美。其本質上反映的就是其背後文化的虛無。
說句實話,看到很多人罵指環王是爛片,我並沒有覺得難過,但是會覺得有點遺憾。
“節奏緩慢”“讓人昏昏欲睡”“大爛片”這些話,別說刻薄的電影評論家,十幾年來從我周圍的同學朋友那裡我都聽到不少,這都些是正常的。畢竟哪怕是曠世鉅著《紅樓夢》也不能保證所有的人都能讀的下去的。但我相信經典是能夠經受住時間的檢驗的。未來的二十年,五十年,《指環王》依舊會被人想起,就像過去的二十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