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殺手》在爛番茄獲得了7個媒體評價,5爛2鮮,新鮮度僅29%,在metacritic獲得的媒體評分均分也只有33分。媒體評價,李安變得無聊了。
克隆題材在科幻電影中並不鮮見,在1931年就有一部《科學怪人》率先出現了克隆概念。還有1995年的《異種》、2000年的《第六日》等等,都以克隆為題材試圖呈現一個現實又荒誕的世界。但在現實生活中,儘管克隆技術日趨成熟,但克隆人類確實不被允許的。
《雙子殺手》的劇情並不複雜,美國CIA特工Henry(威爾·史密斯飾演)在完成最後的任務之後準備退休,而就在這時候他遭到了殺手的追殺,更讓他意外的是殺手竟然就是他自己,準確的說是年輕時候的他。
電影看到這,或許有人會腦洞這是一部涉及時空穿越的作品,過去的自己穿越到現在將自己幹掉,就像是《復仇者聯盟4》中的星雲一樣。但李安沒有將這套早已在科幻電影中有著純熟表現的元素套用在《雙子殺手》中,而是直接點名,殺手junior就是23歲時候的Henry。
而這種設定的結果是,被媒體吐槽缺乏創意,故事老套《雙子殺手》中junior之所以追殺Henry的理由是,前者是比後者更加年輕且不具有人類感情弱點的存在。當junior被創造出來時,就是一個完美的殺戮工具,這時,Henry就顯得有些多餘了。
李安在影片中設定了一個鏡頭,Henry與他的克隆體曾在同一面鏡中映出彼此影像,他們都向鏡中的影像舉槍且遊移不定。這個鏡頭讓人有一種現實的荒誕感,一個人拿著致命的武器對著自己,本來是為了自救,但看過去卻像是在自殺。
電影中的Henry一直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作為特工的他無法讓自己去信任別人,在忙碌了一生活之後,他即將迎來寂寞的退休生涯。在許多特工相關的電影中,都刻畫過特工到遲暮之年的不適與孤獨。如動作喜劇《赤焰戰場》中,布魯斯·威利斯與海倫·米倫等超級特工在退休後都失去了生活的動力,後者在不甘寂寞之下成為了一個殺手,因為這樣才能讓她覺得自己是在活著。
Henry也一樣,不信任別人的代價也是不被別人而信任,他痛恨這種與世界的疏離感,卻又無力重新塑造自己的世界。而當自己的克隆體出現後,他忽然有了一種親切感,哪怕克隆體是來殺自己的。
在《雙子殺手》創作之初,本來是一部純粹的動作片,李安自述說:“原先告訴我的版本是一個純動作片,年輕人是個克隆人,沒人性又厲害,打得天翻地覆的。我覺得這個題材在哲理方面還是一些想頭,所以我基本又重寫了一遍,花了大概半年。”
從倫理的角度來看,克隆人junior其實算Henry的兒子,無知的兒子追殺自己的父親,從而將父親的身份取而代之。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劇本《俄狄浦斯王》裡,俄狄浦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殺了自己當國王的父親,娶了自己的母親當王后,然後坐上了國王的寶座。當他知道這一切時,選擇了刺瞎自己的雙眼然後自我放逐。
古希臘的悲劇經常以無可抵抗的宿命呈現出人在神明面前的無力。而如果junior在殺死Henry後得知自己是他的克隆體,並且將他取而代之之後,是否會上演《俄狄浦斯王》裡的悲劇呢?
當然,李安並不是一個宿命論者,相反他是一個說家庭故事的好手。他的家庭三部曲塑造了一個老朱這樣一個父親,他鏡頭下的父親並不偉岸卻富有十足的人情味。有人說李安用電影表達了自己對父親這個角色的的遺憾,因為自己在事業上的選擇有違父意,他與父親的關心一直算不上好,他曾說:“父親那一代的人,許多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似糊塗,其實心知肚明。”
李安曾經在見到伯格曼的時候將他緊緊擁抱,並且大哭。這張照片隨著李安的名氣愈大被流傳的愈廣,有人說李安是見到偶像而激動,還有人說他是在伯格曼身上找到了父親的感覺。但其實,李安更像是忽然理解了父與子這兩個角色,這兩個角色本就是彼此互補,彼此羈絆,甚至彼此敵對。理解二字在這對關係中從來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雙子殺手》真的老套且無聊嗎?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