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前段時間,印度寶萊塢著名電影演員、導演和製片人阿賈耶·德烏幹宣佈說,要拍攝一部以加勒萬河谷夜戰為題材的電影,要反映印度軍隊的“英勇無畏”。

訊息一出,就讓中國網友很無語,明明這一仗是印度主動挑釁還打輸了,死了20多個人,電影要怎麼拍才能反映印度軍隊的英雄無畏呢?

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印度媒體提供的所謂“傷亡名單”上無辜的梁山好漢們。

按照印度以往的調性,這部電影拍出來八成會是一部“抗中神劇”。

可能有網友不太信,因為說到印度電影,大夥兒第一時間會想到寶萊塢,《三傻》《摔跤吧爸爸》《OMG》,這些電影品質是很不錯的。

但實際上,寶萊塢遠遠不是印度電影的全部,整個印度的電影市場要比我們想象中龐大得多。

印度電影年產量為2000部左右,這個數字什麼概念?全世界電影產業最發達的美國,年產量也只有800部左右。

印度的電影產量是世界第一,這也和印度人愛看電影有關係。

但也正因為一年產的電影太多了,電影品質難免參差不齊,而看電影的人多了,不同階層的人的口味也不同,寶萊塢是屬於國際化做得比較好的,偏高階路線的,但其中的價值觀有時候在印度國內是不太接地氣的。

舉個例子,在中國非常受歡迎的《摔跤吧,爸爸》,因為反映出了印度社會對女性的不公等問題,在印度就一度遭到了底層印度男性的抵制,他們不認同電影的價值觀。

印度社會,特別是底層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根深蒂固,男人們認為打女人天經地義,結果阿米爾汗不僅不讓我們打女人,甚至在電影裡還出現女人打男人,這是要挑戰神聖的印度男權嗎?

還有《我的個神啊》,電影中表現印度“某些宗教”行為對人民的不利影響,引起印度宗教人士的強烈不滿,影片也差點因為題材敏感而不過審,刪減了大量鏡頭才勉強上映。

除北印度的寶萊塢外,印度電影製片基地還包括以語言劃分的泰米爾語的考萊塢、泰盧固語的託萊塢、孟加拉語的莫萊塢等幾個南印度影視基地。

南印度電影走的不是精英路線,不如寶萊塢那麼深刻,但是南印度電影勝在題材豐富、動作誇張、娛樂性強。

而且,印度的軟體中心就在南印度,所以南印度的電影在特效運用上很捨得花錢,主角的無敵設定加上特效好,讓很多去電影院就是圖個爽的觀眾看得很開心。

《雄獅》、《寶萊塢機器人之戀》(這個明顯蹭寶萊塢知名度)、《巴霍巴利王》等都是南印度電影代表作。

看慣了南印度電影的印度人,寶萊塢這套就是小布爾喬亞的自嗨,我們花錢買票進來不是來看你們裝逼的,我們要看手撕坦克,一人幹翻全場的荷爾蒙猛片!

這種神片,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抗中神劇”。

早在1964年初,中印戰爭結束不到兩年,印度政府就授意拍攝了“抗中”電影《嚴峻的現實》。

這電影的劇情很簡單:在中印邊境的某印軍邊防哨所,駐紮了一個由多民族、多種姓混合邊防排,這裡邊大家其樂融融,和附近居民也是相處融洽,互幫互助,感人至深。

結果,劇情進行到帥氣男主眼看要成功撩撥美麗女主之際,突然哨所遭到了中國軍隊幾個團的進攻,人數是印軍的百倍!

但印度軍隊“英勇無畏”,寥寥數人就敢主動伏擊數量百倍於自己的中國軍隊,並且大獲全勝。

經過一番激戰,中國軍隊屍橫遍野,印軍人均殺敵至少幾十,自己毫髮無損。

怎麼看你都會覺得印度電影這是把1962年的現實反過來了。

為了塑造“侵略者”的醜惡形象,片中的解放軍都被故意拍得猥瑣猙獰,表情言語都極盡誇張,帽徽和軍服是完全錯誤的。

片中將中國解放軍描繪成主動入侵的強盜,無惡不作,燒殺劫搶,虐待投降戰俘。

反觀印軍角色則個個高大偉岸,器宇軒昂。

這又是把事實反過來拍了。

最無語的是,片中的中國士兵形象難看也就罷了,嘴裡還都說的是越南語。

我一去查資料才知道,原來這些演員都是從當時南越招募來的,都是積極的反共分子,所以醜化起解放軍來一個個都很賣力。

這部電影的結局是,印軍殲敵數千,怎奈中國軍隊人數比自己子彈還多,印軍只能“勝利轉進”回新德里。

《嚴峻的現實》雖然成片品質不敢恭維,卻“榮獲”1965年第二屆印度國家電影獎最佳故事片獎......

1962年的戰爭給印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一部還不夠,他們後來還拍了好幾部反映當年戰爭的電影。

這兩年名氣比較大的有兩部,一部是2018年出品的《薩貝達•約金德•辛格》。

另外一部是2019年拍的《72小時:永不磨滅的英雄》,紀念另外一個“抗中英雄”賈斯旺·辛格·拉瓦特。

但其實這兩部的內容和64年的沒啥大的區別,無非是特效好了點,主角都是開掛以一當千的。

電影裡邊,“解放軍”著名的“三三制”有序的進攻方式不見了,變成了18世紀排隊槍斃的隊形,整整齊齊的衝向印軍陣地,再整整齊齊地倒下。

電影裡解放軍貼臉子彈都打不到人,反而主角是跳躍前進多少子彈也放不倒。

“抗中神劇”裡稍微有點新意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因為設定在未來。

劇情是2025年時,亞洲僅有中印兩個強國,而中國因為嫉妒印度富強,所以發動了對三哥的戰爭。

然後,有一個印度軍官被解放軍抓住了,解放軍為了從他嘴裡套取重要情報,對他採取了各種花裡胡哨的逼供、誘供方式。

主角抵抗這些“酷刑”的方式也很具有三哥特色。

比如把男主角關起來,放“讓人聽到就像喝廁所水一樣難受”的魔音,結果男主用瑜伽解放雙手,捂住耳朵解決了。

用盛放冰塊的鐵盆,把化出的水滴一滴滴掉在男主額頭上,emmm,我也不理解為什麼編劇覺得這也算酷刑......

還有找了個妹子,穿著一身一看就是某寶十幾塊錢包郵買來的的廉價情趣護士服,試圖用美色誘惑男主,結果鐵骨錚錚的男主並不吃這一套,將其一把推開。

其中對男主殺傷力最大的,是在印度的地圖上寫上“中國”二字,激怒主角,但這漢字和鬼畫符一樣,也不知道寫的什麼東西。

結果中中國人都看不懂的字,主角居然看懂了?他瞬間怒氣值爆棚,掙脫鎖鏈碎凳而起,一下子幹翻了所有人。

電影最後,男主還得到了《黑客帝國》主角那樣的超能力,可以躲子彈,單挑中國所有人,打得中國被迫割讓大片土地,和印度簽訂“城下之盟”.......

這幾部印度抗中神劇,都是南印度電影中的翹楚。

可以看到他們的特點很突出,就一個字——爽!爽就完了。

很多人覺得印度電影遠超中國電影,其實嚴格來說,是寶萊塢精品電影的國際化程度比我們做得好。

在印度這樣一個種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國家裡,電影,也是有種姓的。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很容易就會發現:寶萊塢電影中的男女主演普遍比南印度電影中的演員膚色要白。

因為在印度的種姓制度裡,膚色越白的人種種姓等級越高。

印度電影有一個特點——電影世家,或者說家庭作坊,就是電影製作以家族為單位。

直到今天,寶萊塢影視產業仍然由幾大主要家族把持,比如Kapoor 家族、Deols 家族、Khannas 家族、 Dutts 家族、Hussains 家族等。

其中Kapoor家族被譽為“寶萊塢第一世家”,家族中諸多成員在寶萊塢發展。

而Hussains則是大家熟悉的阿米爾汗所在的家族,阿米爾汗的父親和叔叔就是印度著名電影《大篷車》的導演和製片人。

(圖中最左側的 Nasir Hussain 是阿米爾·汗的叔叔,《大篷車》導演,最右側的是阿米爾·汗的父親,Tahir hussain,《大篷車》的製片人)

阿米爾汗的母族是婆羅門,父族是剎帝利,在印度是排名第一第二的高種姓,阿米爾汗在印度是根正苗紅的上等人。

一開始,這種家庭作坊式的拍電影限制了外來資金的注入,註定難以形成規模。

直到70年代,孟買郊外的寶萊塢電影城建成,印度電影才走上大規模工業化發展的快車道。

孟買作為印度的商業之都,擁有印度最大海灘,區位優勢明顯,各大電影家族紛紛入駐,把寶萊塢作為最主要的影視拍攝基地。

場地問題解決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錢。

早期的印度政府很不重視電影產業,甚至不允許銀行向電影業提供貸款,這就導致印度的家族電影公司很難通過正規渠道融資,沒有錢就拍不成電影,怎麼辦呢?

孟買黑社會拋來橄欖枝。電影世家們缺錢,黑社會有錢卻沒有好的投資渠道,二者一拍即合。

但黑社會是不跟你講道理的,黑老大想看什麼你就得拍什麼,不拍?不僅資金要被撤走,導演都有可能被黑社會打死。

1997年,導演木卡什·杜蓋爾在孟買被人槍殺,同年製片人曼默漢·謝提也遭遇謀殺。

2000年,導演拉卡什·羅山,因為拒絕為一部由黑社會投資的電影擔當導演,讓黑幫老大極為不爽,命令小弟砍死羅山,幸虧羅山命大才在刀光劍影中撿回一條命。

2001年,同樣的故事又再度上演。印度頭號女星、尼泊爾前總理的侄女曼妮莎·科拉拉不知何故得罪了黑幫,結果她的祕書慘遭殺害。

阿米爾·漢和導演阿沙拖什·各瓦里克也曾遭遇死亡威脅,當時兩人的新片《拉嘎安》剛剛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獲得巨大成功,黑幫找上門來請二位拍電影但卻被婉拒,於是殺心頓起,揚言要讓二人橫屍街頭。

在那個年代,寶萊塢裡比電影世家們名頭更響的是一個個黑老大:喬安·沙基爾,孟買黑幫“老大中的老大”;阿倫·塞倫,印度最恐怖的黑幫頭目;巴拉特·沙阿,印度鑽石大王、寶萊塢最有權勢的人物……

在這些黑道大哥的威脅下,寶萊塢人人自危,明星都需要請保鏢,甚至出現過一個劇組,保安佔到一半編制的奇景,有些明星實在受不了這種生活,乾脆跑到國外發展。

相反,一些演技差的三流女演員卻通過給黑老大當情婦、搞曖昧迅速躥紅,黑老大會讓導演必須要捧紅自己的女人,捧不紅就殺了他換個導演繼續捧……

有一些黑老大有一些惡趣味,就公然要求導演在電影中加入色情鏡頭,觀眾買不買賬不重要,老大愛看才重要。

更嚴重的是,黑幫的錢不是白給的,黑幫要求拍出的電影必須賺錢,盈利大頭要歸黑幫。

如果賠錢了呢?賠錢就算你劇組的,我的錢要連本帶利的拿回來,不還就要你好看。

電影製片人吉坦巴拉·雪迪拿了黑社會老大莫漢的錢拍電影,連拍四部都賠本,結果就是他被莫漢的“機車幫”拖進廢舊倉庫亂刀捅死。。。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寶萊塢的影片品質一度粗製濫造,暴力、色情鏡頭充斥其中。

一系列的惡性事件讓印度政府注意到了寶萊塢的窘迫處境,印度政府出面打擊黑惡勢力,同時動用國家力量扶持電影業。

2001年4月,印度工業發展銀行成為第一家為電影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銀行。

從此,能夠從正規渠道獲得貸款的寶萊塢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品質突飛猛進。

也正因為如此,印度電影的產量才能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

但是,原來的電影家族模式保留了下來後,又有了新的問題。

寶萊塢的影帝影后們,都是高種姓的,膚色個頂個的白,比如出演了《Water》《Taxi No 9211》《Kabul Express》《生死競賽2》的約翰·亞伯拉罕:

出演了《Kaho Na Pyar Hai》《Koe Mil Gaya》《印度超人3》的赫里尼克·羅斯漢:

出演了《月光集市到中國》《愛上阿吉·卡勒》《真愛滿屋》的迪皮卡·帕度柯妮:

高種姓演員佔壟斷地位的寶萊塢,拍出的電影自然也就代表了印度精英階層的價值觀。

寶萊塢雖然在國際上知名度更高,但溫和的敘事方式和印度當前盛行的民粹主義其實是背道而馳的。

更重要的是,這一點和莫迪政府也是背道而馳的。

莫迪是吠首(種姓第三級)出身,祖上八輩都是下層平民,從小就幫父親賣紅茶賺錢養家,後來靠著走中下層路線贏得大選,這樣一位總理,顯然是需要討好他的中下層選民的。

託萊塢、考萊塢、莫萊塢、桑達塢等南印度電影基地,人民喜歡什麼,我們就拍什麼,只要觀眾們喜歡,別說手撕坦克了,印度隊長空手接核彈都能給你整出來。

這種個人英雄主義恰好與大印度民族主義不謀而合,和偏激的印度右派執政黨不謀而合,也和印度底層人民的精神需求不謀而合。

這就導致近些年印度神劇雖然各個劇情離譜,但在民間的口碑卻不低,在不斷擠壓寶萊塢的市場。

這種勢頭讓寶萊塢這兩年有所改變。

有一次,阿米爾汗去做了一檔節目《真相訪談》,

在這檔節目中,他帶人們認識真實的印度,揭露印度的一系列社會矛盾,在節目中強烈譴責某些和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印度特色現象,批評政府、批評宗教陋習、批評印度男人,戰天鬥地。

阿米爾汗雖然說得都是實話,沒有編造事實,但還是讓阿米爾汗幾乎得罪了大半個印度。

除了一小部分人發聲支援他,社會幾乎是一邊倒的譴責、謾罵,他的電影也遭到抵制,甚至還受到極端分子的死亡威脅,揚言要殺死阿米爾汗。

印度的發展,沒跟上寶萊塢的腳步。

隨著印度強烈的民族主義抬頭,右派執政黨越來越偏激,莫迪老仙把民粹當成執政法寶……更加民族、本土的南印度電影,會越來越有市場。

為了迎合這種趨勢,寶萊塢的一些導演都開始翻拍南印度神劇。莫迪也主動和寶萊塢合作,甚至自己出鏡配合,幫忙宣傳自己,抹黑自己的競爭對手。

所以,按照這個趨勢看,寶萊塢也學著南邊拍一部天雷滾滾的“加勒萬河谷夜戰”,也沒什麼稀奇的。

說不定再過段時間,我們就能看到“印度軍隊大戰梁山一百單八將”的神片呢?

最新評論
  • 1 #

    可惜我們連一部反映對印反擊戰的電影都沒有

  • 2 #

    我們的抗日神劇比印度還要神呢。

  • 3 #

    都說看日神劇,那都是電視劇啊!印度的都是電影,大螢幕和小螢幕能一樣嗎?雖然抗日神劇亂編,但還是源於人民厭惡日本侵略者,我們好歹是二戰戰勝國,說不是中國自己打勝的麻煩先去補一下歷史。印度的抗中神劇是因為中國侵略他了嗎?不過是他自己膨脹,想要佔據中國的領土,給我們教訓了。能一樣嗎?是一樣嗎?

  • 4 #

    別笑他們,我們也有抗日神劇

  • 5 #

    這個和抗日神劇也沒什麼區別……所以誰也別說誰

  • 6 #

    換位思考下,抗日神劇是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7 #

    手撕鬼子,褲襠藏雷之類莫非比不上人家?

  • 8 #

    猛得過抗日神劇嗎?

  • 9 #

    和中國的抗日神劇比起來怎麼樣

  • 10 #

    不就是國內的抗日神劇嗎?

  • 11 #

    讓我想起了中國的抗日神劇,五十步笑百步

  • 12 #

    說實話,我們五十步的抗日神劇就別笑話人家一百步了。

  • 13 #

    看到印度,想起了我們拍的抗日神劇

  • 14 #

    我們笑話印度的時候 日本也在嘲笑我們

  • 15 #

    讓我想起了中國的抗日神劇

  • 16 #

    別笑人家,我們也有抗日神劇

  • 17 #

    我們可以拍燕雙鷹抵抗印軍,互相傷害啊

  • 18 #

    中國的抗日神劇也很猛!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重啟之極海聽雷劉喪扮演者是誰 劉暢演繹小哥的頭號迷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