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香港電影是中國百年電影歷史上最不可或缺的部分了,帶給我們80、90後非常多的回憶。今天在這裡,為香港電影日漸式微感覺遺憾,同時為大家獻上個人認為藝術成分和對香港電影影響較大的十部佳作。回顧一下香港電影的流金歲月。

10.第31屆獲獎最多影片:《桃姐》 /評分:8.3分

說起《桃姐》,文藝愛好者和影迷幾乎無人不知,這部當年許鞍華拍攝的現象級文藝片,曾一舉奪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重量級大獎,並於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包攬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五大獎項,可以說是在當年創造了一個令人拜服的拿獎紀錄。

《桃姐》是2012出品的一部文藝電影,由香港許鞍華執導,劉德華、葉德嫻、王馥荔、秦海璐和黃秋生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並獲得該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

電影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傭桃姐(葉德嫻飾)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特殊母子情”。許鞍華的電影淋漓著對現實最真摯的情感,於平淡中見哲思,見天地,見眾生。著眼市井人物的生活,沒有喧囂的浮躁,沒有激烈的慾望,沒有強烈的市儈氣,流淌著對生活理智多過情感的宣洩。

《桃姐》對今下社會老年問題的洞悉與篤定人文關懷的命題,使得電影在一場看似平鋪直敘的主僕羈絆中予人了以太多含情的共鳴

9.第2屆獲獎最多影片:《投奔怒海》 /評分;8.4分

《投奔怒海》是由許鞍華執導,由林子祥、劉德華、馬斯晨 、繆騫人等主演的中國香港劇情片,主要講述了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日本記者芥川在峴港現場採訪當時實況。三年後芥川重遊舊地,認識了琴娘一家,並拍攝了不少珍貴照片的故事。

該片成為香港新浪潮的又一經典力作,許鞍華因本片登上導演事業的最高峰,本片也成為香港新浪潮的經典力作。該片是劉德華的電影處女作。影片以紀實的手法將鏡頭視角對準一個嚴肅的主題,對越南戰後新經濟區的慘狀給予了寫實性描述,以新聞記者的視覺和新聞報道的態度,對整個大環境的蕭條敗落致以無情的懷疑與批判。

本片突破了通常香港電影的格局套路,浸潤著濃重的家國情懷,政治隱喻明顯,寫實意味突出,氣氛陰鬱蒼涼,雖是描劃異鄉的政治民生,卻能夠令本土觀者感同身受,其抽絲剝繭式的冷靜手法和充滿刺激的大場面都可圈可點。

8.第10屆獲獎最多影片:《阿飛正傳》 /評分:8.4分

《阿飛正傳》是影之傑製作有限公司投資出品的經典文藝片,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等主演,於1990年12月15日在香港上映。

該片以1960年代初期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糾葛,真實再現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狀況。

1991年,影片在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張國榮憑藉《阿飛正傳》重慶森林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200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選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電影”,《阿飛正傳》名列第三位。

《阿飛正傳》被香港影評界視為經典之作。在香港電影史上,《阿飛正傳》有著很高的地位,它是王家衛的成名之作,同時也是張國榮第一次真正發現自己,並自覺地以一位藝術家的標準來參照自己的一座里程碑。然而對於整個香港人而言,《阿飛正傳》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那是有關香港人的歸屬感和漂泊感的一種精神歷程。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沒有腳的鳥,它一生都在天上飛啊飛啊,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

7.第14屆獲獎最多影片:《重慶森林》 /評分:8.6分

《重慶森林》是澤東電影公司出品的一部都市時裝片,由王家衛執導,林青霞、梁朝偉、王菲、金城武等主演。1994年7月14日,該片在香港上映。

影片講述了兩個愛情故事:失戀的警察與神祕女殺手一段都市邂逅以及巡警663與快餐店女孩的愛情故事。1995年,該片獲得了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獎項。

《重慶森林》裡匆匆往來的男女,忽然到來的愛情,還有夢囈一樣的獨白,都讓人覺得內心沉重,有一種身處人群的孤獨,王家衛曖昧的光影,特別適合表達這些東西,所以這兩段發生在市井裡的愛情,相較於他其他的電影,很接地氣,不失性感。片中何志武和女殺手之間的那段一夜溫情,很像香港人的常態。

在瀰漫著20世紀60年代氛圍的故事裡,影片具有一種深切的憂傷氣質。《重慶森林》是兩個在都市中沉默著的愛情故事,沉默的埋藏著心底內的吶喊,並隱藏吶喊輕度著時間。片中年輕男女的面孔上刻著寂寞的標籤,這標籤又在感情中旋轉,那屬於王家衛營造的姻緣,帶著擦肩而過的傷感。

6.第16屆最佳影片:《甜蜜蜜》 /評分:8.6分

電影《甜蜜蜜》由陳可辛導演,張曼玉、黎明和曾志偉主演,1996年公映。

1996年正值香港迴歸前夕,也是一代歌后鄧麗君逝世翌年。電影藉助這一特殊時代背景,講述了20世紀末期香港新移民的艱辛歲月,並以鄧麗君的歌曲《甜蜜蜜》貫穿始終,成功抓住兩岸三地中國人的共通情感。影片劇情始於1986年,終於1995年鄧麗君驟逝當天,在中國出現移民潮的大背景下,通過小人物的命運展現了香港迴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電影獲得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九項大獎、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等獎項。1997年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

一部《甜蜜蜜》獲得了香港金像獎11項提名,9項大獎:最佳影片、導演(陳可辛)、編劇(岸西)、女主角(張曼玉)、男配角(曾志偉)、攝影(馬楚成)、美術指導(奚仲文)、服裝造型設計(吳裡璐)、音樂(趙增熹),那一年《甜蜜蜜》真的是風光無限。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無論迷失與相逢,對於愛情而言,都是最美妙的遊離時刻,這種略帶刺激的感覺,從始至終都充斥在愛情電影《甜蜜蜜》中,讓幾代觀眾欲罷不能。一場小人物間的愛情故事,但電影卻將愛契合時代做出了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呈現,且這種浪漫並非不近真實的飄渺,而是彷如就在咫尺的觸手可及,世事多變,幾度沉浮,唯有真愛是不可更替的旋律。

5.第22屆獲獎最多影片:《無間道》/ 評分:8.6分

《無間道》是寰亞電影發行公司於2002年出品的一部警匪片,由劉偉強、麥兆輝執導,劉德華、梁朝偉、黃秋生、曾志偉等主演。該片講述的是兩個身份混亂的男人分別為警方和黑社會的臥底,經過一場激烈的角鬥,他們決心要尋回自己的故事。2003年,該片獲得了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等獎項,梁朝偉憑藉該片獲得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等獎項。

《無間道》是香港電影的救市之作,幾乎承包了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全部獎項。《無間道》以曲折離奇的心理交鋒為著手點,在大量的娛樂元素之外,更有一些與哲學相關發人沉思的東西。

警匪題材無疑是香港電影頗善把控的型別,而《無間道》則是該型別中的巔峰之作,它將警於匪的關係予以了一種互換式的呈現,緊湊且不失分寸的敘事架構,孰善孰惡所孕育而出是極佳的懸疑觀感,用宿命所渲染無法更替的悲情,人性的深度在此無間得以耐人尋味的深掘。

4.第6屆獲獎最多影片:《英雄本色》 / 評分:8.7分

《英雄本色》由吳宇森執導,狄龍、張國榮、周潤發主演,是當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1987年這部電影在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獎 。

《英雄本色》盡情地發揮了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兄弟情”、“雙槍”等標籤式電影語彙,揭示了在善惡之間擺盪的人性。影片並非港臺江湖黑幫的內幕暴露,亦非社會現實的反映,而是活脫脫英雄神話的再造,完全是創作者的主觀願望,感情的投射。《英雄本色》中所觸及的男人的父子情、兄弟情、朋友情、男女情、冤屈受害之情和報仇雪恨之情等,將男人心中的情義刻畫的淋漓盡致。

《英雄本色》不僅是吳宇森的人生轉折點,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里程碑。這是一部香港從未有過的電影,影片中的男人歷經磨難,卻從不放棄對“義氣、地位、尊嚴”的追求。吳宇森豪氣畢現,在影壇積鬱已久的失意與報復浸透了每一個電影畫面,流暢如歌的剪接無可挑剔。

3.第12屆獲獎最多影片:《籠民》 / 評分:8.8分

1993年,張之亮執導的《籠民》,一舉拿下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拿獎本身當然說明不了什麼,但是相比同時提名的其他四部,《92黑玫瑰對黑玫瑰》,《阮玲玉》,《武狀元蘇乞兒》和《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這片子實在冷門到了一定境界。

香港電影從來都不缺乏小人物,但是青睞的,往往是發哥那種布衣俠士或者星爺那樣的草根英雄,市井生活被當作主人公的背景,嘻笑調侃,插科打諢,遠離政府更加遠離政治。但《籠民》不同,這是一部真正把鏡頭對準了弱勢群體和社會問題的電影,以紀錄片的嚴謹和細緻加上文藝片的暗示與象徵記錄大時代中的些微小事。它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主角,而是直接將舞臺讓給眾生。

《籠民》是一部小市民社會諷刺群戲,繼承了香港影史中,關注低下層人民疾苦的優秀寫實傳統,被譽為“寫實電影的典範之作”。

《籠民》所關注的,是住在“鐵絲籠”中的老弱病殘。光鮮亮麗商品樓的鋼筋鐵骨,鏽著多少籠民的血與淚。香港的商業片多注重戲劇化,節奏上長於起伏而不擅剋制,但張之亮的《籠民》不驕不躁,耐心給出演員空間,最終得出一幅全景畫,創造出他導筒生涯的高峰 。

《籠民》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為觀眾展現最赤裸、最真實的香港籠民。影片充滿了香港新浪潮時期的影像風格。大量的長鏡頭和狹窄空間的排程,以及十分紀實性的拍攝手法。無非想要強調:這樣的故事在現實中並不罕見。而且正是這種生存條件險惡的環境中,人性之惡才會被更加凸顯放大 。

2.第34屆獲獎最多影片:《黃金時代》 / 評分:8.8分

《黃金時代》由許鞍華執導,李檣編劇和監製,湯唯,馮紹峰,王志文,朱亞文等主演的電影。影片以民國時代為大背景,以民國傳奇女作家蕭紅特立獨行的人生以及愛情經歷為引子塑造當年一群意氣風發的熱血青年,還原了一個充滿自由理想、海闊天空的時代。

它是一部非常詩化的電影,跟別的比電影相比完全不一樣,它有非常詩意的結構,在電影中間有一些畫面是非常詩化的,而且蕭紅這個角色也是很詩意化的。

上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國,那是一個民氣十足、海闊天空的時代,一群年輕人經歷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時光,自由地追求夢想與愛情,有人在流離中刻骨求愛,有人在抗爭中企盼家國未來。蕭紅,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一路流亡,從北方到南方,從哈爾濱到香港,一邊躲避戰亂,一邊經歷著令人唏噓又痛徹心扉的愛情與人生。對生的堅強對死的掙扎在她筆下穿透紙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1.第15屆獲獎最多影片:《女人四十》 / 評分:8.8分

90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誕生了許鞍華、王家衛、徐克、吳宇森等一批新導演,他們從電影幕後走到幕前,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年輕人特有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不少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為香港電影開啟嶄新的一頁。

《女人四十》正是這個時期傑出電影的代表,被稱為許鞍華從影以來拍得最好的一部文藝片。在第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它一共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六項大獎,稱為金像獎至今無法被人逾越的經典。

《女人四十》是許鞍華的後期代表作,也可以說是許鞍華從影以來拍得最好的一部文藝片。片中可以看到許鞍華對於香港社會變遷的一種敏銳觀察和體驗。

這部作品以四十歲主婦日常平淡的生活瑣碎為展開,娓娓道來著一場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於此中電影並沒有刻意的煽情,卻很好的在波瀾不驚中詮釋出女性在人到中年時所要面對壓抑的生活境遇,但這種壓抑又透過細膩的情感締結在結局處又給人以治癒的溫情,面對人生的困境,我們所能做的其實就是笑對生活,而生活也總是要繼續下去。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TVB臺慶劇《解決師》豆瓣評分出爐,這分數高了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