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文 | 樓巴蒂

《雪人奇緣》並沒有像片中的小女孩一樣,在票房上創造奇遇。

這由東方夢工廠與美國夢工場合拍的原創動畫電影,曾被寄予“中美合拍片里程碑”的厚望。截止今天,《雪人奇緣》國內上映15天,豆瓣評分7.5分,貓眼評分9.3分,作為一部動畫電影,國內電影口碑已經得到認可,累計票房過億。

而在海外市場上,《雪人奇緣》由環球影業負責發行,首日於北美4242家影院上線,開畫三天進賬2061萬美元,一度登頂北美週末票房冠軍。但隨著《小丑》《雙子殺手》等新片上映,影片票房逐步下滑,目前北美上映19天,上映範圍擴充套件至全球53個地區,北美累計票房4787萬美元,全球票房累計1.09億美元。而該片成本達到7500萬美元,考慮到院線分賬、宣發成本等問題,目前電影收回成本或許還有一些壓力。

從現實層面出發,《雪人奇緣》是東方夢工廠從一家中美合資公司轉變為一家有華人文化等中方資本全資控股後的第一部原創作品,攜手美國夢工場聯合拍攝,中國故事+好萊塢表演,但是顯然沒能重現2016年《功夫熊貓3》的盛況。

縱觀近5年國內市場上的中外合拍片,成功與失敗案例皆有。《功夫瑜伽》《金剛:骷髏島》《巨齒鯊》《白蛇:緣起》等合拍電影獲得票房認可,但也有《白幽靈傳奇之絕命逃亡》《長城》《謎巢》《龍牌之謎》等滑鐵盧之作。

於是合拍片背後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雪人奇緣》是否能給出答案?

中國元素與好萊塢敘事,《雪人奇緣》合拍後的得與失

就《雪人奇緣》而言,能十分明顯從這部電影上感受到合拍片的特性。《雪人奇緣》講述的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主角們發現奇異生物雪人,幫助它回到家鄉,並在途中明白家人、夢想、勇氣等主題,實現自我成長。電影大致設定已經十分清楚,母題關乎家庭與成長,夥伴與旅途是自我成長與和解的輔助劑,同時雪人作為核心人物,既是故事矛盾發生的根本起因,也承擔了影片賣萌與治癒的功能。

東方夢工廠與美國夢工場的合作,讓這個故事有了兩面性,一方面《雪人奇緣》的故事核心有種中國色彩,比如感情表達上的中國式的家庭羈絆,自我成長與鄉土歸根的情懷,電影中場景中出現的樂山大佛、千島湖等中國性地標,包子、鯉魚等中國意向。這讓《雪人奇緣》擁有中國產電影的文化屬性與感情共鳴。

另一方面,《雪人奇緣》擁有好萊塢式的動畫表演與技術製作。觀眾能很輕易的從動畫角色的服裝、表情、行為、情緒表達等方面感受到好萊塢特色,奇妙的視聽效果與特效畫面也達到了好萊塢的工業水準。

但僅憑這兩者是否就足夠撬動國內票房或海外票房呢?雖然《雪人奇緣》的製作水準和工業化程度堪稱一流,但在故事性方面卻差強人意。

就以動畫電影來分析,國內動畫電影市場上,不管是進口還是中國產,IP認知度相當重要,從出品公司的廠牌效應到內容本身的IP沉澱,受眾覆蓋面的大小與認知度息息相關。迪士尼、皮克斯能佔領了進口動畫大半江山,動畫帝國的品牌效應起到了護航作用;中國產市場上各類原創動畫電影滑鐵盧的作品也不在少數,少有的幾部爆款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等,大部分有傳統神話作為共鳴基礎,IP認知度上有著天然的優勢。

《雪人奇緣》作為一部原創動畫作品,背後雖然有東方夢工廠、美國夢工場“雙劍合併”,但尚不足以引起普通觀眾注意。電影內容趨向於閤家歡型別,但雪人作為核心角色,對於國內觀眾而言完全陌生,而僅憑樂山大佛、千島湖等,顯然不足以引起福斯情感共鳴。

一個完全原創的動畫作品,想要打通國內動畫市場,是存在難度的。而在海外市場,中國元素能為電影加多少分不能確定,而在國內還能作為優勢選項的“好萊塢水準”已經成為了常規操,特效技術的優勢消弭,故事內容成為更核心的競爭力。

這一點華納兄弟或許比兩個夢工廠/場更早認知,2019年華納兄弟與追光動畫合拍動畫電影《白蛇:緣起》,國內票房達到4.51億,不管在動畫電影還是合拍片領域,都屬於成功作品。而成功的原因不難理解,一方面是合拍帶來的工業技術支援,另一方面是電影內容脫胎於中國民間傳說,動畫改編創新,但是IP本身在國內有著廣泛的認知度。

或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現階段IP認知度是掀起觀眾共鳴的前提,而共鳴作為一個紐帶將中國故事與好萊塢工業技術連線在一起,讓二者達到優勢互補。一部成功的合拍動畫電影,內容認知與故事品質同樣重要。

動畫之外,合拍片的成功標準是否是個偽命題?

將範圍進一步擴大,動畫市場合拍需要認知度,那麼在型別化日益成熟的電影市場,中外合拍片成功的條件什麼?

參考近幾年相對成功的合拍片——2017年太合影業參與的、中印合拍的《功夫瑜伽》春節檔收割紅利,票房達到17.48億;華納兄弟、傳奇影業與騰訊影業合拍的《金剛:骷髏島》國內票房超過10億;2018年華人文化與華納兄弟合拍的《巨齒鯊》,國內票房超過10億——合拍片的票房天花板似乎在漸漸抬高,但是合拍片背後的成功之道卻帶著玄學色彩。

以2018年《巨齒鯊》為例,《巨齒鯊》製作成本達到1.3億美元。華人文化作為主要投資方,投資過半。該片全球票房達到5.30億美元,國內票房10.51億,被國內媒體成為“繼《大白鯊》之後賣得最好的鯊魚片”,但它在爛番茄上新鮮指數近46%,在Metacritic上電影獲得了46分,2019年該片進入金酸梅獎最爛續集/翻拍/惡搞電影提名。在國內,該片豆瓣評分5.7分。顯然電影票房與口碑之間存在倒掛現象。

業界也有不少人對這部電影的成功進行分析,一方面該片上映期間處在2018年暑期檔後半程,在《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等爆款電影的帶動下,市場處在國內票房噴發期。另一方面,該片同期上映的電影為《一出好戲》《愛情公寓》等,從內容上講,《巨齒鯊》的驚險題材、視覺效果等,十分符合福斯的大片口味。電影中的中國式的情感核心、主演李冰冰、三亞灣戲水的中國遊客等,都讓觀眾擁有了相當的代入感。

但這其中無疑體現了一定的特殊性,檔期因素並不穩定,處在暑期檔的《巨齒鯊》得到票房空間,處在今年國慶檔的《雪人奇緣》卻遭遇勁敵,而合拍片中的各類中國元素,長久以來市場已經有了一定的刻板印象,好萊塢電影中出現的中國演員與元素、品牌,稍有不慎就會變成“爛片”的提示標。

甚至IP認知度也不能作為合拍片的保障,2016年張藝謀導演的《長城》,從製作成本到主創陣容,都達到了國內頂級,電影不存在認知度上的問題,大導操持下中國元素與好萊塢工業技術也實現一定程度的融合,但電影豆瓣評分4.9分,從故事內容到主演演技都被網友吐槽了一波。該片國內票房11.73億,全球獲得3.34億美元,對比其1.5億美元的生產預算,被視為票房失利,虧損達到7500萬美元,這部電影也成為合拍片浪潮裡最大的一塊暗礁,既沒有討好國內市場,也沒有獲得海外認可。

從《白蛇:緣起》到《雪人奇緣》,從《長城》到《巨齒鯊》,合拍電影有成功也有失敗,而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背後,很難理清轉折的根結。或許根本而言依舊是故事,一個故事想講給誰聽,參雜哪那些元素,照顧哪個市場,有自身的邏輯與取捨。合拍片的成功尚未出現可靠的法則,但它起碼透露了,中國故事與好萊塢敘事的疊加的“中間派”,無法給出滿意的答案。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吳昕主演電影上映前突然撤檔,快樂家族“爛片定律”又一次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