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930三部大片同時上映,《中國機長》上映首日就以2.64億的票房穩坐老二的位置,現在從票房和排片上看,大有趕超票房第一的《我的我的祖國》之勢,不得不說,這是《中國機長》的後續魅力。

截止至10.17下午4點的票房

《中國機長》很好,但不足以打一個滿分。

還原度很高,但還原的東西浮於表面

《中國機長》是一部還原度非常高的電影,真實還原了去年的“英雄機組”的人物故事。

從機組人員到乘客,大多數都能找到原型,有了原型人物的加持,讓這部電影有了許多高光的話題,但這恰恰也是這部電影的減分項。

一部電影,成功帶火了電影故事的原型,帶火了故事的紀錄片,帶火了乘務長袁泉,這是成功的,但電影本身呢?

《中國機長》太專業了。

電影的開始,就是從凌晨三點多,機長劉長健在家裡洗冷水澡,練習憋氣開始,這是屬於職業體能的需求和出自軍人的自律,劉長健總是不苟言笑,按照樑棟的話說:那表情,就已經是他的微笑了。

當然,作為一個軍人出身的機長,成日裡嘻嘻哈哈的,也不像樣。

之所以說這部電影的還原度高,一方面是人物的還原上,另一方面則是在電影的第一幕上,將飛機的運作,資料,管控室,工作流程,大氣預告,檢查飛機,空乘人員工作的覆盤和專業化形象檢查,甚至專業名詞都一一帶上了大熒幕。

在這長達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裡,直接交代了整個空乘組的整體情況,附帶一些小細節刻畫人物的狀態。

例如,到了機場卻在車裡嘆氣的“男姐”,男朋友送著上班的“雅文”,執行工作不忘撩妹的“樑棟”,吃個早餐還不忘撩騷的痞痞風副駕“徐奕辰”等等。

“請相信,我們受過專業的訓練,有信心也有能力保證您的安全”

尤其是空乘組的這一句據說是背了從來沒用過的口號,簡直像是一道免死金牌,乘客拿在手裡就能心安了。

但這樣的專業化,流水式展現,雖說讓影片有了些許的質感,但卻沒法讓人看到電影藝術化的美感。

網路上也有網友提到了,這部片,怕不是起錯了名字?

既然是樹立機長的英雄事蹟,那麼更多的難道不應該是對英雄的刻畫?

也許編劇想要形散神不散的呈現效果,但顯然有些弄巧成拙了,尤其是,這部電影改編的是一整個機組,甚至是這一整件事,那麼,在這件事的上面,主次其實並沒有特別明顯,英雄,也不是一個人。

影片還原了機長,空乘,乘客,管控人員等人物和他們的工作流程,卻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那就是這次的飛行,120多位空乘和乘客能夠在雲層裡置之死地而後生,並不僅僅是因為專業,而是因為機長是劉長健。

專業,這是所有機長的必備職業需求,只要是機長,我相信都是專業的。

雖說在第二幕中有做交代,但一句話帶過,看起來並沒有足夠的分量可以立起劉長健的形象。

在原型機長劉傳健的個人履歷中,赫然有幾個點是非常重要的:

1、畢業於空軍第二飛行學院,軍人出身,生活自律,體能不錯

2、曾多次進行“玻璃爆裂”教學訓練,“做過類似的訓練,也想象過”。

3、這條航線飛行了100多次,有足夠的熟悉度。

如果編劇和導演能抓住這個本質的點去精緻地刻畫一下,減少不必要人物的描寫,也就不至於讓這前面,顯得雖專業,卻冗長,畢竟,這不是一部科教片。

凶險,是不是過於簡單了?

還原度,是小兮全文都在強調的事,《中國機長》最高潮的部分,當然是中間這個部分。

導演很好地還原了當一部飛機在飛行中遇上故障的時候,天上地下的人該怎麼做,這是專業方向的事情,可危機方向的,就顯得極其薄弱了。

大概也是跟場景的侷限性有很大關係,畢竟整個“空難”的發生,“英雄機組”的光輝事蹟,都只能在飛機上演,如此狹小的空間,發揮性確實不強。

演技上,袁泉雖說吊打其他的小花,但主演整體的演技都還算是不錯的。

可是在電影的呈現效果上就差強人意了,大概,這跟導演劉偉強從來沒有拍攝過類似災難片題材,尤其是空難題材有關。

劉偉強更擅長的是運用“真情實景”進行人物的塑造和場景的轉換。

而他這種拍攝風格跟需要用大量虛擬特效去呈現“空難”的凶險有著本質的區別,劉偉強自己也知道這一點,為此在拍攝之前,特地向曾經指導拍攝《薩利機長》的特效團隊請教學習。

可事實證明,單線敘事的故事,用一堆專業化的工作流程,再用力的特效都救不了。

這個時候,也就只有地面上管控室裡面的一些人物塑造,給電影加了一些分。

“四川8633,成都叫你”“四川8633,成都叫你”地面上的,天空中飛著的管控員,其他機長,全都對這部飛機喊話,但最終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雷達上的飛機闖入雲團,沒了訊號,失去蹤跡。

管控室內,一片沉寂,黃志忠飾演的管控員看了眼雷達圖,再次拿起耳麥呼叫“四川8633,聽到請回答”,黃志忠緊咬著耳麥的畫面,直戳人心,也讓人明白,飛機備降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直到飛機穿越雲團,訊號重新回到雷達上,大家才又重燃了希望。

當然,劉長健在駕駛過程中腦袋裡呈現的自己女兒過生日,那個藏族孩子祝福的話以及機艙上100多條生命的畫面,也有些塑造人物的效果。

可若是沒有上面管控室和這段想象,誰能體會原型機長說的那一句話中蘊藏的凶險“起飛之前,我們沒想到會死,34分鐘前,我們沒想到會活”,僅僅靠那一團電閃雷鳴的雲團嗎?

注水,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爭議詞

說到注水,就得說說這部戲的第三幕劇情了。

雖說是還原當時的人物,但這部電影畢竟不是紀錄片,作為被藝術化的故事形式,有些對情節沒有推動作用的人物出現,容易讓人跳戲,甚至看出編劇的黔驢技窮。

當然,也有可能是觀眾無法體會編劇的良苦用心,但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如果作品沒法讓觀眾切身體會人物的意義,那無疑也是失敗的。

尤其是,我們在了解原型人物的時候,會發現影片中關曉彤所代表的那些飛行愛好者在去年的這件”川航備降”事件中,其實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

可到了影片中,這群人成了可有可無的群眾,純粹是拿著一些工具在那裡助威吶喊的路人?亦或是,他們是為了拖時長而存在的?

除此之外,幸運落地的那些乘客遲遲不肯離開,等著機長下飛機要感謝機長也成了最大的Bug。

感恩,是應該的,但圍堵在飛機前感恩?

按理說,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最真實的,就好像原型故事中,有一對情侶在飛機開始出現事故的時候,男友周建強第一時間抱住女孩安撫她。

那麼這些剛從死亡門前淌過來的群眾,第一時間,難道不是給家人報平安?

原型裡的機長,飛機備降後的第一件事,也是給自己的妻子打電話:“飛機壞了,現在很忙,晚點打給你”。

很簡單的交代,安撫了對方,也說明了自己接下來的忙亂。

當然,電影需要跟後續的劇情呼應,這無可厚非,但是電影裡的劉長健卻是在機艙裡戀戀不捨。

我們能理解他對飛機的依戀,但卻無法理解,都到了這個時候了,心裡想著的,難道不應該是妻兒嗎?

英雄,也有血肉,要表現他對飛機的熱愛,表現他的飛行情結,也不一定要在這種特殊的節點去從飛機表現吧?

除了這個被“傳說”地很超人的機長,還有本該受傷嚴重的副駕駛,原型中確實是自己走下飛機的沒錯,可影片中,走下飛機以後,依然是在飛機邊上流連,甚至泡上妞了。

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以電影前面兩幕的劇情表現,按理說整部戲應該是比較緊湊的,可到了這第三幕,整體反而慢下來了。

飛機落地事件後,若是更多的將角度放在乘客和家人身上,也許還能從側面去烘托這件事的艱險和機長的偉大,透過家人的反應去塑造機長以一人之力,拯救了上百個家庭的幸福。

尤其是乘客本身,他們的故事,絕對會是這部片的點睛之處,可惜,浪費了。

其實,這部戲非常矛盾的一點是什麼?

是編劇和導演極力去還原事件的本身,但還原到一半,就撒手了,反而用乘客注水,襯托他們對機長的感恩。

相對於直到現在還時不時給機長髮資訊問候,關心關注機長的真實乘客,這裡的乘客彷彿更像是過客,匆匆感謝,然後匆匆告別。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他與劉濤4年感情,卻輸給王珂21天的追求,今年過六旬仍是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