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07年,有一部電影《投名狀》,看得我熱淚盈眶。

電影取材於清末著名的刺馬案,但如果按照原始的故事版本來拍,很有可能過不了審,導演陳可辛走了一條比較聰明的路線:講兄弟情,講忠與義。

據說片子投資三個多億,光李連杰的片酬就去掉了三分之一。

當時李連杰正值事業發展的巔峰期,在好萊塢發展得也挺好,片酬基本上以億計。

劉德華和金城武看這部戲的劇本好,紛紛加盟,劉德華拿片酬1600萬,金城武1200萬。徐靜蕾則比較少,200萬。

投資方看到陳可辛說服了李連杰出演,又追加了投資。

現在看來,電影場面確實做得很逼真,群眾演員也是實打實不重樣的。三個演員中,也是李連杰的演技最為嫻熟。

電影當年票房不怎樣,投資人血虧,卻斬獲了無數電影獎。

十幾年後我們再看,發覺這確實是一部藝術成就比較高的片子,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

《十月圍城》的確感人,一個又一個的主角為保護孫文而死,確實看得人痛徹心扉,但它多以煽情取勝,完成度確實不如《投名狀》好。

掐指一算,《投名狀》這部電影從上映到現在也差不多有十三年了。

現在誰若是能拍出“倒退十幾年”的電影,那真是對導演的嘉獎。

《投名狀》講的是個怎樣的故事呢?

太平天國起義時期,龐青雲(李連杰飾演)與太平軍激戰,部下全部戰死,他靠裝死撿回來一條命。

失魂落魄的他,巧遇徐靜蕾飾演的農婦蓮生。龐青雲英雄末路的樣子,激起了蓮生的救贖欲,兩人有了一夜情。

之後,蓮生不告而別。

龐青雲隨後來到小鎮上找口飯吃,正好遇到金城武飾演的姜午陽在招攏人手準備打劫軍糧。一番比試過後,姜午陽決定帶龐青雲去見趙二虎。

劉德華飾演的趙二虎在亂世中淪為土匪,帶著幾百人到處劫掠,但是,他盜亦有道,就算打劫也“劫七留三”,留一條活路給被劫的村民,而劫掠所得就拿來分給和他同住一條山村的良民,所以深得眾心。

龐青雲見了趙二虎才發現,蓮生原來是趙二虎的女人。趙二虎非常愛蓮生,也很愛護十三歲就跟在自己身邊打家劫舍的姜午陽。

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三人一合計,準備去打劫太平軍的糧車。龐青雲採取“擒賊先擒王”的策略,直接擊潰了太平軍,並且為了救姜午陽而受傷。

龐青雲的談吐、智慧和義氣深深折服了姜午陽,使得他對龐青雲的崇拜超過了對二哥趙二虎的。

三人打劫回來後,沒能高興多久,村子就被清軍洗劫了。

龐青雲說,他們之所以會敗,就是因為沒有槍炮,如果投順清廷,有武器了,就不會老被人按在地上摩擦了。既然都是為了吃一口飯,那麼,當兵肯定比當匪好。

可是,對趙二虎和他的兄弟們來說,龐青雲是外人,如何讓大家相信龐青雲的話呢?姜午陽提出來“納投名狀”。

什麼叫“納投名狀”?即,每個人都出去殺一個人,大家手上都有案底了,都沒有辦法洗白了,就算是給彼此交底了,以後“生不同生但死必同死”。

就這樣,三人跑出去殺了三個路人,焚香跪地,結為兄弟。趙二虎不計較個人得失,將大哥和首領地位讓給了龐青雲。

龐青雲藉助以趙二虎、姜午陽為首的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營”為清廷效力。

“創業”階段,三兄弟浴血奮戰,幾次出生入死,屢立奇功。

但是,在清廷某些官員的眼裡,龐青雲和他的兄弟們,不過就是他們用來制衡對方的棋子。對這一切,龐青雲心知肚明,但他覺得只要自己能登上權力寶座,就能實現“讓天下蒼生都過上好日子”的理想。

與此同時,龐青雲和趙二虎的矛盾也開始升級。

情感上,龐青雲和蓮生的感情逐漸升級。起初,兩人都不敢跨越道德禁區,後來卻又忍不住互相吸引、靠近,直到私下約會成為常態。

趙二虎被大哥綠了,卻一直被矇在鼓裡,倒是姜午陽偶然間發現了大哥和二嫂的祕密,但為了兄弟和氣,他沒有往外說。

事業上,龐青雲和趙二虎的主張也完全不一樣。

趙二虎重情義、重兄弟,是典型的草莽英雄。“規矩”“軍令”“朝廷”等等,他都不放在眼裡。他的理想,不過就是讓兄弟們和自己的女人過上好日子。

而龐青雲是被體制化了的人,他心懷天下蒼生、百姓福祉,是一個有勇、有謀、夠狠辣的將士。他不滿足於小打小鬧,而是想通過權力來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在通往理想主義的道路上,他覺得信諾、兄弟都可以被犧牲。

三兄弟被派去攻打蘇州的太平軍,但打了將近一年也沒打下來。雙方僵持不下,但都已經彈盡糧絕,只是等著對方先認輸。趙二虎偷偷跑進蘇州城,找到了城內太平軍將領,跟他達成交易:城內將士投降,山字營保四千兵士性命無虞。

可是,蘇州城裡的太平軍投降後,龐青雲擔心這些降兵造反,而上司又只給了他十日的軍糧、奪取南京城的任務也迫在眉睫。在三弟姜午陽的支援下,龐青雲下令將降兵們就地處決。

那是《投名狀》中最奪人心魄的一場戲:大哥龐青雲的這種行為,無異於將二哥趙二虎推向了一個背信棄義的位置,讓他的良心承受著炙烤。

他心灰意冷,藉助自己在兵營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想號召大家回家,但後來又被大哥龐青雲和姜午陽說服了。

南京城破,太平軍大本營被搗毀,趙二虎私發軍餉給兄弟們,搞得龐青雲“裡外不是人”。朝廷給龐青雲施加壓力,要他把趙二虎這個障礙給解決掉。

龐青雲當然也很捨不得,但他努力說服自己:相比“天下大同”的理想,趙二虎可以被犧牲。

和大哥、三弟的分歧,搞得趙二虎萌生了退意,但是,當敵手想要拉他跳槽時,他還是選擇了拒絕。和大哥相比,他更重情重義。

因此,當他接到大哥發出的“假情報”,一聽說大哥有危險,就單槍匹馬跑去“營救”大哥,結果去落進了大哥精心為他設定好的圈套。直到臨死前,他嘴裡還叫著“大哥”,以為殺死自己的人是敵手。

姜午陽發現了大哥的意圖,但他天真地以為大哥是因為想娶二嫂,才想要置二哥於死地。他覺得,自己只要把二嫂殺了,大哥和二哥的嫌隙就沒有了,三個人就能回到最初。

可是,殺了二嫂,他也沒能救下二哥。

龐青雲後來被太后重賞,被封為兩江總督。領旨謝恩時,他竟提出要免除轄區三年稅賦。太后面上答應,但背地裡已經下好了棋。

就在就職大典上,龐青雲被姜午陽刺殺,背後同時也捱了清廷打出來的槍子兒。姜午陽手刃二嫂、大哥,是因為他要踐行當初的諾言:(亂)殺我兄弟者,必殺之。而清廷殺死龐青雲,不過是因為他再沒有了利用價值。

龐青雲死後兩個月,姜午陽被凌遲處死,罪名是刺殺朝廷重臣。

三兄弟分別拿生命給自己的理想獻祭,卻沒有一個人是贏家。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只覺得劉德華飾演的趙二虎好慘。自己辛苦打下的小江山,被大哥納入了他的“事業大版圖”;大哥和嫂子綠了自己,全世界只有他不知道;每次跟大哥出現矛盾,自己親手帶出來的跟班小弟卻都站在大哥那邊;哪怕跟大哥在理念上水火不容,但他還是以兄弟情義為先,最後為“救”大哥而死,到死都不知道要他命的,正是他想營救之人。

那時候,我覺得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簡直是喪失人性。為了自己的事業理想,他選擇犧牲兄弟,把兄弟當成棋子。可在另外一個更大的棋盤裡,他也不過就是別人的一枚棋子而已。他想改變世界,可最終卻被這個世界改變。

很多人說徐靜蕾在裡頭就是飾演了一個花瓶角色,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蓮生和龐青雲的關係遞進,與龐青雲和趙二虎的兄弟反目,是同期進行的。兩人一開始還礙於禮法、礙於兄弟情義互相躲避,到了後期卻都選擇了解放自我。

龐青雲被三弟姜午陽發現自己與弟妹通姦的事實,卻不解釋、不躲避,只是用眼神告訴姜午陽:“你自己好好掂量,要不要捅出去。”

此時的龐青雲,已經不再是那個會迴避弟妹眼光的龐青雲。能左右他言行的,已經不是道德,不是情義,而是利益制衡。

對蓮生和姜午陽來說,龐青雲是外面吹進來的風。他從軍的經歷,他的談吐、智識、野心與徒有草莽之氣的趙二虎完全不同。

他身上的這點“文氣”,折服了沒怎麼見過世面的蓮生和姜午陽,可兩人都忽視了龐青雲身上有著與其野心相匹配的狠絕。關鍵時刻,他連兄弟、女人都可以犧牲。

《投名狀》裡的蓮生,是這部男人戲中唯一的女性亮色。

她從小被當成“瘦馬”來培養,大了便要被賣給有錢人做小妾。

結果還沒長成大人呢,她便被小時候的玩伴趙二虎這個匪首搶了回來。

趙二虎草莽氣十足,他想要誰,就去搶,搶回來了就窮盡所有對她好。

可是,蓮生想要的,不僅僅是“好”,她想要的是“懂”。

她逃跑,逃了數次,直到最後一次遇上龐青雲。

這個男人滿心傷痕,卻敢於在她面前展示脆弱。

這個男人是個吃過體制飯的人,代表著更高階的文明,聽得懂她說的話。

她不想當壓寨夫人,不想過灰頭土臉的生活,而龐青雲是她能夠到的唯一目標。

蓮生被姜午陽殺死前,有強烈的求生欲。

她說的臺詞很有意思,幾乎每一句都在求饒。

她說:“你見過這麼好看的紗簾嗎?我已經好久沒見過這麼好看的紗簾了。”

她是美人,可以自比紗簾,大多數人是沒辦法對美人動刀動槍的。

她說:“我在街上見到這麼好看的紗簾,我喜歡紅的,可也想要綠的。我問二哥,怎麼辦呢?他說,今年紅的,明年綠的。”

她借紗簾,隱晦地說出自己腳踏兩船的原因:兩個男人她都想要,而二虎是真心愛她的。

她說:“打了十九年的仗,我沒被砍死,也沒被餓死,這是我命大。過了明年我就二十九歲了,我明年還要掛綠色的紗簾。”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從小到大都沒過幾天好日子,我還這麼年輕,我想過點好日子,你別殺我。

她說:“你不要殺我,我不准你殺我。我好不容易活到現在,你為什麼要殺死我?”

這話幾乎是在撒嬌了。

聽到姜午陽說,不殺你,就救不了二哥。

她回答:“你殺了我,就能救二哥嗎?”

她試圖點醒姜午陽:大哥和二哥之間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不是因為女人。

看姜午陽不為所動,她又打出感情牌:“你從小就跟著我,你不會的,你不會的。午陽,你不會忍心殺我的,你不會的,你不會的……”

女人說出這種臺詞,在其他影視劇裡,想殺她的人可能會住手,但在《投名狀》裡不行。

姜午陽是一個精神上的gay,他只愛兄弟、不愛女人。在情感上,他離趙二虎更近一些;但在價值觀上,他更信服龐青雲一些。

當然,他的底線是:你可以追求理想,但不能動我兄弟。

他是電影中唯一一個把“投名狀”貫徹到底的人。

龐青雲為了權力、為了百姓而奮鬥,趙二虎為了兄弟、女人能過上好日子而奮鬥,只有姜午陽一直“投名狀”把揣在心裡。

面對蓮生這個“亂我兄弟者”的人,他殺起來絲毫不留情。

他不知道的是,真正能“亂兄弟”的,不是具體的某個人,而是他們內心各自的慾望。

蓮生最終死在了姜午陽的刀下,她也用生命為自己的慾望獻了祭。

事實上,她既不愛龐青雲,也不愛趙二虎。

她愛的是一種生活理想,過不打仗的日子、吃飽穿暖、掛好看的珠簾……她比那三個男人更天真。

英雄的末路是鳥盡弓藏,美人的末路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三兄弟的組合,與劉備、關羽和張飛很像。

劉備站位最高、野心最大、最有籠絡人心的本事,關羽最重義,張飛最重(兄弟)情。

人類社會,大團體也好,小團體也罷,都是“文化人”領導“武夫”。決定權力格局的,從來不是武力,而是智力。

陳可辛在這部電影裡,對兄弟義氣、利益制衡等等統統來了一次非常大的嘲諷。

哪怕納了投名狀,兄弟義氣在慾望面前是不可靠的。

利益制衡也是不可靠的,這世界本就為無常所左右。

《投名狀》的故事,取材於真實歷史上發生過的刺馬案。

研究刺馬案的始末,你就會發現:不管是慈禧還是曾國藩,都是政治老狐狸。

當時,太平天國已滅,曾國藩領導的湘軍如日中天,令朝廷忌憚。

但是,曾國藩的功勞這麼大,朝廷也不能不嘉獎他,於是,慈禧老佛爺就給了他大量的封賞,讓他升官進爵。

可是,面對這樣既有錢、又有權還有兵的漢族官員,老佛爺是不放心的,隨時想動他。

比如,老佛爺想查洪秀全天王府裡金銀財寶的去向,曾國藩卻裝傻充愣說都被焚燬了。

曾國藩也發現了老佛爺時時刻刻防備著自己、想動自己的這一點,開始用各種方法表忠心。

他主動裁軍、恢復鄉試,故意跟左宗棠互相攻擊,鬧得天下皆知,還把自己寫的用來規勸子孫要盡忠盡義、謹言慎行的家書印刷出來到處分發。

如此種種,他試圖傳遞給老佛爺這樣的心思:我沒有反你的意思,也請你別動我啊。

在這種形勢下,刺馬案的主角馬新貽被推到了臺前。

這個人雖然也立下過功勳,但以他的背景、資歷、貢獻,根本hold不住兩江總督這麼高的官帽。

他自己也知道,老佛爺把他推上這個位置,是要把它當成刀子,給曾國藩一刀。而曾國藩也不傻,不可能甘心挨他這一刀。

在趕赴上任之前,他跟自己家人說:如果我遭遇不測,不要追究,不然全家不保。

馬新貽被刺後,刺客張紋祥也不逃,而是束手就擒,說老馬就是他殺的。朝廷幾次想審理此案,但刺客只說自己是為了兄弟報仇。

沒幾天,南京的戲院裡就出現與刺馬案有關的戲,主要是說:老馬霸佔了刺客兄弟的老婆,刺客看不下去,替自己的兄弟出了這一口惡氣。

換而言之,這種輿論戰,早就彩排好了。序幕一拉開,就能馬上上演。

在政治上找不出什麼破綻,就挑私生活下手……這是幾千年來官場除掉宿敵最常耍的花樣。

後人揣測,這是老狐狸曾國藩自導自演的一場戲。

此案過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

老佛爺只好又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

這一局,曾國藩全勝。

當時,老佛爺也不得不認輸。

李鴻章等人已經崛起,她需要曾國藩這顆棋子,牽制住李鴻章。

朝中朝外,八旗子弟都幹不過漢人,她既忌憚漢人,又不得不依賴漢人。

從此,朝廷的權力慢慢變得渙散,為大清的覆亡埋下了伏筆。

“刺馬案”奇就奇在,刺客被抓後,哪怕連累兒子被凌遲處死,也不肯說出刺殺馬新貽的真實緣由。

這確實有點像是曾國藩的手腕。

威脅也好,感召也罷,能讓一個人寧肯冒這麼大的痛苦和風險也要守口如瓶,這幕後主使的手腕確實厲害。

慈禧能猜到是主使的,可就是查不出來是誰主使的。再後來,也只能“算了,查出來了又能怎樣呢”。

官場不就是那麼回事嗎?

他們既存在鬥爭,又互相掩護。

他們時而是敵人,時而是盟友。

他們不在乎真相、不在乎人命,只在乎利益。

道義也好,倫理也罷,不過只是實現利益的武器。

情義是軟的,但世界是硬的。

理想是熱的,但現實是冷的。

只有慾望,像野草一樣野蠻生長。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也許,陳可辛想講述的,也不過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吧。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張歆藝產後發福照流出被群嘲:所謂完美媽媽,就是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