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平時比較喜歡看音樂類的綜藝,所以這段時間在追的也就一檔《誰是寶藏歌手》,雖然這檔綜藝有些不溫不火,不過每期節目還是能出一些好歌的,而且也讓我認識了一些之前錯過的寶藏歌手!
不過話說回來,《誰是寶藏歌手》已經播了3期,但是整檔節目給我感覺真的亂亂的,一上來雖然有介紹這檔節目的初衷什麼的,但整體框架頗為模糊,整個賽制略顯凌亂,看了第一期,以為第一輪就是推薦人篩選,結果第二期一上來就是公演!
重點是,第二期的公演,讓觀眾自己選擇進不進內場聽歌,結果也沒介紹進場觀眾人數對於這檔比賽的意義在哪?看了節目的周邊介紹,只知道《誰是寶藏歌手》主打是用符號替代歌手本名,聚焦音樂本身,節目不設淘汰跟晉級,那麼這樣一來,多少觀眾進場聽歌似乎也沒多大關係?
除了賽制讓觀眾覺得“謎”之外,《誰是寶藏歌手》的剪輯也是略顯凌亂,看第一期節目的時候就覺得部分片段剪得太過跳躍,有的時候像王源、羅永浩、大張偉等幾位推薦人的聊天給人“無疾而終”,好在節目裡的作品質量還行,不然可能看了第一期都不會繼續追。
而《誰是寶藏歌手》來到第三期,又回到第一期的模式,因為已經看過兩期節目了,所以看第三期的時候感覺比較好理解些,每位推薦人會選擇一個主題,然後聽完這個主題下幾位寶藏歌手的歌后,決定是否給出推薦卡,從第三期的節目可以看到,並不是每一位寶藏歌手在初舞臺的表演後,都能拿到推薦卡的,比方說曹楊。
不過,第三期節目最後一位登場的歌手“攝氏度”,其實也就是金池,相信大部分觀眾都透過《中國好聲音》知道了她,多年之後再在《誰是寶藏歌手》的舞臺上聽她唱歌,一首《三十而已》的片尾曲《座位》演繹得近乎完美,結果最後似乎沒拿到推薦卡?
原本以為以金池的表現,應該可以輕輕鬆鬆拿到推薦卡,但唱完歌聊完天之後,直接就轉到後場花絮了,這一段來來回回看了幾遍,發現她離場的時候手上似乎沒有拿到推薦卡?
講真,這首《座位》如果沒有打動推薦人陳粒倒是可以理解,但是感覺這麼一輪下來少了一個比較清晰的“交割畫面”,類似於好聲音的轉椅,所以一期節目看完真的就是純粹聽歌了,然後下一期有哪些歌手登場也說不準,畢竟第二期登臺的歌手,就有一位沒在第一期裡出現。本身用符號代替本名就已經比較亂了,再加上剪輯跳躍,真的讓這檔綜藝失色不少,節目裡的作品本身是不錯的,希望後面幾期能夠完整一些。最後問題來了,第四期還會有金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