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作者 / 坦克

520,一個諧音梗製造的特殊檔期,即將被引爆。

截止發稿前,5月20日的預售票房已經逼近1500萬大關,而當天只是一個普通週四,並沒有額外的法定節假日或者週末加持,之所以520檔能夠取得如此高的預售表現,還得歸功於這幾年人造檔期概念的火熱。

從十年前的光棍節檔期,到近幾年引發關注的跨年檔,再到所謂的白色情人節檔期、母親節檔、父親節檔、520檔。越來越多的“單日檔期”正在從誕生走向成熟,也創造出了一個個的票房小爆款。

到底什麼是人造檔期?沒有節假日加持的檔期概念目前成熟嗎?面對大盤的逐漸走低,國產片只能扎堆大檔期的現狀,拍sir為何還需要人造檔期呢?我們今天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

人造檔期,不是偽檔期

一年365天,可以被劃分為無數個檔期。

細數目前內地影市的成熟檔期,從春節檔到國慶檔等七天大檔期,再到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小長假檔期,毫無疑問都有著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加成。而即便是暑期(7-8月)和賀歲(12月)並沒有足夠的法定節假日加持,但因為持續時間較長,歷史淵源也最久,因此也一直排在國產電影檔期選擇的頭部之列。

而夾在在幾大檔期之中的各個單日檔期,也具有著相對普通工作日、週末更好的檔期環境,甚至如果能把這些檔期利用好,將會擁有極高的票房加成。拍sir也根據近幾年內地影市的大盤票房表現,總結整理了目前內地影市能夠對單日票房有加成作用的非節假日檔期。

與傳統大檔期不同的是,單日檔期往往並沒有法定節假日的加成,有的時候會趕上週末,有的時候則會是工作日,因此也會造成檔期的極大不確定性。不過即便如此,依舊可以看出,不同單日檔期,都具有著對票房大盤的促進作用,只不過有的加成明顯,可以爆發出普通工作日3-5倍的量級,比如情人節檔;而有一些或許只能有5-10%的票房加成,例如是近幾年被稱為偽檔期的雙11檔,當天的票房表現,也會因為是雙11,而具有一定的加成,雖然大多數時候,這種票房加成只在10%以內,對影片起不到明顯的推動作用,更不可能單獨作為一個檔期,吸引影片定檔。

拍sir也把以上數十個單日檔期,總結整理分為三大類。

首先是半法定節假日,例如正月十五元宵節、婦女可以放半天假的三八婦女節、青年可以放半天假的五四青年節、兒童可以放半天假的六一兒童節,以及七一建黨節和八一建軍節。

這其中,元宵節一般擁有著超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四的票房表現,一般也會上映2-3部新片,成為春節檔後第一輪公映的新片;今年因為有《你好,李煥英》的存在,三八婦女節(週一)的單日票房也取得了破億的成績,但目前這個檔期的加成幅度依舊有限,因此並沒有專門為檔期而生的節日代表影片,相比兒童節現如今已經具有較為成熟的動畫電影檔期環境還有待開發;而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和八一建軍節對於電影大盤的作用最差,雖然七一和八一節都會吸引不少主旋律影片公映,但無論是十年前的《建黨偉業》還是四年前的《建軍大業》《戰狼2》,都沒有卡在節日當天公映,而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的包場活動,目前也較為分散,不會刻意集中在某一天進行。今年《1921》與《革命者》定檔7月1日,或許會給百年紀念日帶來新的生機。

其次是職業身份類檔期。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屬於此列。儘管近兩年有一些專門體現母愛和父愛的影片在檔期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票房成績。但是這些檔期對電影票房的加成依舊不夠明顯,不過伴隨著《你好,李煥英》《我的姐姐》等親情類電影近年來的崛起,或許此類電影也有更高的發展空間。

而最具票房影響力的,則是情侶類檔期,這其中不僅僅包含情人節、七夕節、白色情人節、520等情人節,也包括感恩節、平安夜、聖誕節、跨年夜等消費類節日。

不過伴隨著近年來所謂“洋節”處於被打壓階段,感恩節、聖誕節等節日氣氛逐年下跌,反而是跨年夜對檔期的加成效果逐漸顯現,近幾年接連奉獻了包括《地球最後的夜晚》《寵愛》《送你一朵小紅花》《溫暖的抱抱》在內的多個爆款。

首先在每年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以及8月東方情人節七夕,是目前單日檔期的兩個頂點。不少愛情題材影片往往會直接定檔情人節當天公映,例如2017年情人節的《愛樂之城》以及2020年七夕節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愛情片在情人節當天往往能斬獲不錯的首日票房成績,當然也會由此造成不少口碑欠佳的愛情題材影片的一日遊。

但是,情人節檔期並不為愛情片獨佔,只要擁有不錯的觀眾口碑,都能獲得情人節極高的票房加成。多年的情人節影片票房成績早已告訴我們,愛情電影並不是大多數情侶觀眾在情人節觀影的首選。而除了影片情侶觀影熱潮的加成之外,這兩個情人節單日檔期,也因為分別也處於春節檔和暑期檔內,會擁有熱門檔期影片的加成。

如何再引爆一個人造檔期?

對於消費市場,無論是二十年前商場、餐廳們喜歡熱炒的情人節、感恩節、聖誕節,還是近十年來電商們塑造的雙11與618,都與普通人的消費掛鉤,簡而言之,無論大節還是小節,就是要促進消費的。

近年來,傳統的大節假日不再是商家唯一主攻的陣地,消費高峰也不再是隻有一個,而是形成了多個。如何把握這些節點,除了傳統的節日,那就只能“自造節日”了。電影市場也是如此,一切特殊的日期,都可以拿來進行檔期、影片的包裝。即便普通為二十四節氣,都可以被不少片方用來發節氣海報,在社交網路上“刷一波熱度”。如果說大檔期是適合全年齡受眾的大片,那麼不少人造檔期則適合具有一定觀眾區分度的型別片。

檔期本來就存在,就看片方怎麼利用了。在2020年之前,情人節檔期其實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2月14日情人節,由於大多數情況下和春節距離過近,因此也會造成一定的檔期衝突,具有一定體量的愛情電影不會定檔在此,而中小體量的愛情片面對春節檔動輒破億的宣發費用,也會望而卻步。而對於七夕情人節來說,雖然該天對單日大盤的加成較大,但是一直以來,七夕檔卻基本與愛情電影無關,本質還是以製造消費而誕生的。直到去年七夕節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之後,情人節沒有爆款愛情電影的魔咒才最終被打破,這也導致張子楓、吳磊主演的愛情電影《盛夏未來》早早定檔在今年七夕,並很早就開始進行貼片宣傳,準備醞釀著下一個七夕節爆款。

說到近幾年片方最成功的人造檔期,莫過於從2018年開始的跨年夜了。作為非節假日的單日檔期,跨年夜也有望成為僅次於情人節、七夕節之後的第三大單日檔期。其本質還是用跨年夜的概念來促進消費,在跨年演唱會的帶動下,各地的戶外菸花倒計時、跨年演講等活動形式也隨之多樣化起來。如果春節守歲是與家人,那麼跨年則更多是與情侶、與朋友,且主要聚焦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能力與活動規模也都具有更多的可能性。電影片方也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成功人造出了一個檔期。近幾年跨年檔的爆款影片,愛情、親情等適合跨年的溫情元素也佔足了重頭戲。

由此可見,片方在人造檔期的同時,還需要與線下社交消費市場做充分的考察與關聯。哪些新興節日擁有更高的消費人流,才是片方營銷新檔期概念給觀眾的最好選擇。

即便大盤連年創新高,但目前絕大多數國產片,依然具有很強的“檔期效應”,圍繞節假日的宣發打法,也成為各大片商宣發的關鍵。然而與傳統節假日檔期相比,單日的人造檔期們,目前還遠遠沒有走向成熟。

成熟檔期應該具備哪些條件?需要同類型高質量影片產生“聚集效應”,並在特定時間內集中上映。然而,目前大多數的人造小檔期,是被困在了宣發思路下生硬造出的,不僅體量狹小、對單日的消費也有依賴性,空有概念而無明顯市場成績。

目前來看,一部“應景”人造檔期的爆款電影,才是真正能夠讓一個人造檔期常青的必備元素,目前大多數片方在給新片定檔時,具有過去的經驗與歷史案例依賴症。只有今年一部爆款成功了,才會引發後續更多的有品質的新片定檔。

而今年的檔期環境,內卷化已經愈發嚴重。520檔期扎堆多部愛情片,絕大多數可能連1000萬都到不了,甚至6月18日那周的父親節檔期,目前已經有包括《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了不起的老爸》《足球爸爸》《非凡父子》等多部“應景電影”定檔,最終又能夠有幾部實現突圍呢?

3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大器晚成!演員張小斐迴應“中年危機”,20歲很美,35歲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