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國產青春片,怪胎一枚。

早戀、輟學、鬥毆、淋雨、出軌、打胎…只要最慘,啥都可以往上加。

以至於,就連瓊瑤阿姨都無地自容、甘拜下風。

優秀青春片無人問津,爛到家的圈錢片反倒賺錢賺到飛起。

這倒置失序的怪像,是對國產青春最無情的挖苦

正在院線上映的《你的婚禮》,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它,又名《你的舔狗,觀眾的葬禮》

男女主角,一個是舔狗戀愛腦,一個是茶藝PUA大師。

整部電影用狗血的流水賬,記錄了舔狗男主自我感動15年,舔到最後一無所有的血淚史。

《你的婚禮》

拍青春片,來錢賊快。

縱使口碑評價再爛,只要流量明星加持,票房就可以大爆。

於是,業內競相複製彼此,無性繁衍,青春片氾濫一窩。

《你的婚禮》完美繼承青春片的衣缽。

上映16天,票房破7.5億,一度還成為五一檔票房冠軍。

賺到錢,口碑可以放任自流。

狗血做作,虛假矯情的俗套劇情,總會噁心到觀眾。

《你的婚禮》豆瓣評分已經跌到5.1,被全網罵到狗血淋頭。

唉,我們觀眾真好騙、好哄。

自己掏錢找罪受,坐在影院自取侮辱。

而這些國產青春片吃了秤砣鐵了心,只顧撈快錢。

繼續在青春的彎路上,一去不復返。

>>>>國產青春有三大寶

作為2013年年度票房黑馬,青春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斬獲7.26億,拉開了國產青春片氾濫的序幕。

各路製片蜂擁一般,紛紛入局,爭著去搶這個香餑餑。

在以票房至上、賺快錢為導向的浮躁風氣下,他們用IP+流量明星的快捷組合,迎合惡趣味,販賣懷舊情懷,掀起青春焦慮。

表面,看似繁榮;核心,則空洞無物。

青春片,逐漸成為國產爛片的代名詞。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大多數的國產青春片,不是改編自青春傷痛小說,就是取名自流行歌曲。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改編自辛夷塢同名小說;《匆匆那年》,改編自九夜茴同名小說;

《既然青春留不住》,改編自顧偉的愛情小說《當菠菜遇上空心菜》;《左耳》,改編自饒雪漫同名小說;

《同桌的你》,電影名來自紅透大江南北的校園民謠;《梔子花開》,以何炅2004年的同名歌曲命名…

《同桌的你》

為了賺眼淚、振興紙巾產業,它們統一性地逢迎觀眾口味,過度放大傷痛。

墮胎、車禍、分手、出軌,為了痛而痛,為了慘而慘。

因此,有人給它編了一個順口溜:

國產青春三大寶,墮胎、車禍、分手早。

《左耳》

青春片裡,主角們是人中龍鳳。

顏值高、家境好、有才華、有魅力、臉皮厚,五樣最起碼有一樣。

似乎,只有長得好,才配有青春。

相貌普通的路人臉,根本不配談情說愛。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青春片的愛情,總愛折磨觀眾。

秉承“別人的永遠是最好的”的原則,以及“舔狗就要舔到底”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愛情路總是一波三折。

三角戀、N角戀,各種出軌偷吃的戲碼,輪番上演。

如若兩情相依,那就靠絕症、出國,棒打鴛鴦。

於是,男女主角必須以悲劇收場。

不是分手,便是陰陽兩隔。

例如,《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有兩條感情戲。

一條,鄭微、林靜、陳孝正,曾毓之間的四角戀。

另一條,阮莞、趙世永、張開之間的三角戀。

為了讓愛情更悽慘,阮莞突遇車禍,硬給觀眾一陣驚嚇。

除了分手死亡,意外懷孕去打胎也是國產片的標配。

《致青春》,大度的阮莞陪著小三去打胎,轉身原諒了“媽寶男”趙世永。

《匆匆那年》,為了報復陳尋劈腿出軌,方茴睡了陳尋的室友,獻出處女之身。

後來,更用一場不打麻藥的墮胎,記住青春的慘痛。

不墮胎,不叫曾經愛過。

沒流過產,不配曾經擁有。

難怪有網友吐槽。

“青春片被婦產醫院入侵了?動不動就給無痛人流打廣告。

《致青春》有打胎,《同桌的你》也打胎,《匆匆那年》還打胎,乾脆直接改名叫《致打胎》《同桌打胎》、《打胎那年》好了。”

所幸,墮胎流產的狗血情節得到收斂。

在抵制三俗的整改之中,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沒有墮胎流產,青春片的苦情套路依舊不少。

打著“無殘酷,不青春”的旗號,誓將煽情進行到底。

有云,“青春就像一場大雨,即使感冒,還是想再去淋它一次。”

青春片就以青春之名,逼著雷公電母發功,讓主角紛紛淋雨。

說起淋雨,最絕的莫過於《左耳》。

黎吧啦意外懷上張漾的孩子。

她本想把這個幸福的訊息告訴深愛的男人,卻意外看到了他的一段影片。

影片中,張漾對著鏡頭說,“黎吧啦,婊子。”

實際,這段影片是蔣皎逼迫張漾說的。

可是,不明真相的黎吧啦,悲痛欲絕,傷心不已。

她冒著大雨,含著淚去質問張漾。

突然,一輛卡車快速駛來,直接把黎吧啦撞死了…

懷孕、誤解、哭戲、淋雨,一場戲囊括了青春片裡的所有苦情。

而且,還省去了跑婦產醫院流產的環節。

阿城在《遍地風流》一書裡談過青春。

性與愛,不是青春片的唯一。

青春,不是發春。

愛情,不是發情。

在真實盲目的青春裡,除了性萌動,還有朝氣、怒氣。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青春在書本里度過,在做試卷裡度過。

青春是奮鬥的,不是縱情玩樂和戀愛墮胎的。

而我們美好的國產青春片,沒有怒氣與盲目,而是把朝氣化成一盆盆荷爾蒙,直接潑在我們的臉上。

它脫離了現實,美化虛擬出一灘狗血。

《青春派》

>>>>中國有優秀的青春片嗎?

“青春難寫,在於寫者要成熟到能感覺。理會到感覺,寫出來的不是感覺,而是理會。感覺到感覺,寫出來才是感覺。”

同理,拍一部青春片,同樣需要感覺,一種對真實的敏感與提煉的感覺。

現如今,國產青春片對電影藝術的褻瀆,不語自明。

錢躺著拿,劇情用腳寫。

回望以前的青春電影。

遠至第四代導演《女大學生宿舍》《青春萬歲》《豆蔻年華》,近到第六代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青紅》《我十一》…

我們發現,直面青春的真實與勇氣,如此可貴而難得。

真正好的青春片,永遠不會過時!

《陽光燦爛的日子》

1993年,姜文捧著“陽光永遠燦爛,朔爺永遠牛逼”的馬屁,改編了王朔的《動物兇猛》。

性萌動的少年,炙熱冒氣的烈日,溢位螢幕男性荷爾蒙…

我們感受到混沌年代的青春。

它如同一根根針管插進你我的面板,血‘滋’地一下冒出來。

《陽光燦爛的日子》

作為第一部解禁的地下電影,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有特殊的意義。

農村少年阿貴,為了工作,賺一輛腳踏車。

高中生小堅,為了面子和愛情,渴望一輛新腳踏車。

一輛腳踏車的得與失,投射出20世紀末城鄉身份的複雜認同感。

《十七歲的單車》

不是隻有好看的人,才可以擁有青春。

“甜膩膩從來不是青春的真相,正如發嗲的韓國電視劇不是韓國校園的真相一樣,青春的近義詞其實是迷惘和叛逆。”

呂樂的《十三棵泡桐》對準邊緣人群,是國產青春片稀有的青春殘酷物語。

女主角不是校花,而是一個留著酷酷的短髮,喜歡玩刀的壞孩子。

勒索劫持同學、早戀、師生禁戀、猥褻、家暴…

電影捕捉到敏感凌厲,平靜記錄著殘酷和憂傷。

《十三棵泡桐》

不墮胎,不青春;不殘酷,不青春。

這就是我們的青春嗎?

顯然,不是。

真正的青春,是一年的青春。

它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

正如網友所說,“青春是偉大的,它的字首是熱血、怒放,字尾是萬歲、無悔。”

國產青春的大門很早就開啟過。

它貼近現實、撫摸社會肌理,記錄著一代代人的記憶。

但現在,由於同質化、懶惰化,它變成銅臭味的批發戶。

某爛片導演曾談及拍青春片的壓力。

“就這麼點錢拍的,賺多賺少也不到我兜裡。我有什麼壓力?”

靠著大IP+流量明星+狗血的省錢模式,一個個藉著文藝小清新的外殼,拿著低俗當個性,複製套路講情懷。

表面談藝術,背後的生意都是錢。

《左耳》

最後,我想起一段話。

“糞不難掏,用長把的勺舀到大桶裡,把桶挑出去,倒在場上,晾乾就是了。難的是防豬吃和狗吃。豬和狗,都有背景,不是好惹的。”

對於國產青春片而言,糞是什麼,豬狗是什麼?

這值得我們推敲斟酌許久了。

9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遇龍》、《完美的他》進入top10《驪歌行》登頂|數娛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