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真人秀節目,近年來可謂是屢見不鮮。
實力派演員齊聚一堂,競爭演技榮譽寶座。
也有不乏演技青澀的演員,在演技競技這類平臺上收穫甚多。
但要說全新人的演技、表演類真人秀節目,相反是比較少的。
“新人”加“表演”,我們比較容易聯想到TVB的藝人訓練班。
但近期倒是有一檔節目,讓人刮目相看。
新生代女演員匯聚,為能夠成為大眾所認知的女一號、登上加冕寶座而不斷努力。
集齊劉濤、張曉龍、鄭元暢、嚴屹寬、李治廷組成的導師級天團。
它的陣容,可以說是非常豪華了。
《我是女演員》
節目已經播出一段時間,要說整個節目最亮眼的存在,莫過於前來參與的代課老師和嘉賓了。
《我是女演員》不僅請來了影后惠英紅、視帝王浩信、陳豪,還有許多實力派演員參加。
光是導師級的陣容,就已經很有看頭。
可儘管是視帝影后級扎堆,但它卻只有2.5分。
問題到底出現在哪?
答案在後面我們會講到。
儘管是以新生代女演員為核心的一檔節目,但《我是女演員》不該那麼低分。
是時候為它“洗白”了。
01 演戲
在全新一期的《我是女演員》中,學員們都迎來了新的節目考試。
考試的劇目,就是港劇迷們都比較熟悉的TVB電視劇《公主嫁到》。
為了能夠讓學員們更入戲,也希望學員們能夠學到更多東西,節目不僅請來該劇的男主角陳豪,還請來了王浩信作為嘉賓登場。
然而在綜藝播出的過程中,“詞記不住”、“態度”等因素,成了導師和學員們所要面對的問題。
《公主嫁到》的劇本,臺詞對白較長,而且較為繁瑣。
新生代女演員們無法在短時間內記住詞,也情有可原。
但記不記得住詞,和有沒有去嘗試,是兩碼事。
在“扮演公主”的這個角色上,女學員們顯然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但讓人意外驚喜的,還是韓沛穎這位女學員。
進入考核後的韓沛穎,很快就能夠進入演戲狀態。
《公主嫁到》裡的“阿四”,不僅能吃能幹,還有一副天真粗氣的面孔。
原劇裡鍾嘉欣也將這個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力大無窮且能吃苦的彪悍人設,並沒有影響美貌。
考驗女學員急才、整體狀態表現,韓沛穎都一一演了過來,沒有太多的違和感。
如果看過《公主嫁到》的觀眾,不難發現韓沛穎在詮釋“阿四”這個角色時,會有影視版本的影子,甚至給人一種很突出的感覺。
有戲、懂得隨機應變,將“阿四”這個角色塑造得很形似。
也難怪韓沛穎能夠得到導師們、學員們的一致認可了。
《我是女演員》雖然是圍繞新生代女演員的核心來走,但大多數觀眾,都將重心視角,都放在了導師天團、代課老師、嘉賓們身上。
更有靈魂拷問直擊:
“《我是女演員》這檔節目,為什麼導師們全都是清一色男導師。”
哪怕是請來嘉賓、代課老師,大多數也都是男性,比如龔俊、陳豪、王浩信等等。
但其實,劉濤給了啟示,惠英紅給了答案。
02 質問
不僅是網友們會質疑、會提問,就連主持人也在導師天團們面前詢問,學員都是新生代女演員,導師全是清一色男導師?
對於這個問題,劉濤其實給了一個“啟示”。
作為教導主任,劉濤直言導師方面全是男導師,是因為可以跟女演員很好地搭戲,去幫助女演員每一場戲的理解和襯托
但這對於網友來講,並不買賬。
現如今雙女主、多女主的劇也很多,為什麼不能夠女演員和女演員搭戲呢?
在《我是女演員》這檔綜藝裡,男導師們雖然有“導師”的頭銜,但更多時候是給女演員們出題、入戲。
而對於“清一色導師”這個問題,惠英紅則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如果我去教,我的年齡我走的路,我看的東西,雖然很寬,可是我永遠只有惠英紅。可是,你們是男性的角度,你們比我年輕,你們碰的東西,是可能另外一方面的東西。”
很顯然,惠英紅的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會用“清一色”用男導師。
女演員當然是可以和女演員搭戲,但在一部戲裡,總會有女一號和男一號,也意味著只有兩人搭戲,才能蹦出更多的火花。
相反,女演員只和女演員們對戲,是否有一定的侷限性?
在《我是女演員》這幾期的節目來看,以觀眾視角去看這檔綜藝的我們,也能夠看到,更多時候都是男演員幫助女演員們入戲。
也因此,被打2.5分的《我是女演員》,在口碑和分數上,是否有些偏低了呢?
03 不一樣的綜藝
很多觀眾都以過去的演員競技真人秀的態度和標準,去看望《我是女演員》這檔綜藝。
然而《我是女演員》是一檔“不一樣的綜藝”。
它的標準,是以新生代女演員們為核心的,而不是已經擁有演戲經驗的藝人們。
所以觀眾能夠看到演技參差不齊的女演員們。
她們有人是主持專業出身,為了演戲和夢想而轉型。
有人是演戲專業出身,也為了站在加冕寶座上而不斷努力。
匯聚知名影視、實力派演員作為代課老師、嘉賓,《我是女演員》確實有“名師蓋過學生”的情況。
但整體意義上來講,導師們的存在都是為了讓女演員能夠表現得更好。
就好比一個訓練班的學生們,在“聲臺形表”的整體呈現上,需要老師來指導並學習。
正如惠英紅髮布的長文所說:
“如果今天她們已經是非常成熟優秀的女演員,那也輪不到我們在這裡指手畫腳。慶幸的是雖然她們很青澀,但她們真的也很努力,很肯學。”
與其關注導師、嘉賓,更不如多關注新生代藝人們的表現。
畢竟,她們才是整個綜藝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