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6月1日,《戰狼2》、《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等電影要復播,影院終於變成了我們不想看到的樣子,變成了“放映廳”。
細數世界電影史上百年復播的電影屈指可數,但是今年開始卻頻繁地復播,前些年還用一些重置版啊、高畫質4K啊、導演剪輯版等吸引觀眾,不過真愛粉確實能看出點不一樣的東西,也確實和當初的公映版有一些區別,去支援一下無可厚非,但是今年初的《阿凡達》、《星際穿越》等可是一幀沒動,完完全全的重新搬上去撈錢,關鍵還能獲得不俗的票房,當時就有人說開了這個頭那麼對世界電影是打擊,這不國產電影也學到了“真髓”。
當時復播的都是一些國外的“大片”,並沒有國產電影,但是國內的投資商怎麼能錯過這個機會,正常來說6月1日兒童節,上映一些動畫電影比較應時,但是筆者搜了一下即將上映可悲的是都是老電影,唯一《哆啦A夢》還是一個情懷電影亮點不多,是因為大家都不願意投資了?還是因為當初的檔期沒選好?
仔細想想無可厚非,電影基本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產品,小資大回報的終究是少數,大部分符合市場規律,所以票房就是衡量一部電影好壞最重要的因素,重映這些影片都充分證實了自己的“優秀”,在質量過硬的基礎上重映也確實有人買賬,在肯定這些電影製作精良的同時我們也為現在的電影業感到悲哀,雖然佳片不好出,但是總得有吧,以後都這麼重映誰還投資新片了,沒事把老電影拿出來溜溜不好嗎,只投資一次就變成了下單的母雞了,這多簡單。
其實現在很多時候看電影是一種消費習慣了,觀眾並不在乎看的是什麼,這才給了製作公司無限的寬容,我們也不都是電影評論員,看電影基本是為了消遣不是挑刺來了,電影的魅力就是劇情,看到開頭後面劇情我都知道了還看什麼意思,所以說能不能看到一些新東西至關重要,畢竟看過好多次的影片再去電影院看真就沒什麼必要了,在家裡看不好嗎?真應該大家一起抵制。投資商花心思製作優秀的影片,大家買賬然後高票房地回報他們,這是一個良性迴圈而不是現在的沒啥放的了就重映,優秀的佳片不是不讓你重映,10年重映什麼的我看就挺好,即將要重映的這幾個電影才幾年,要不我說《李煥英》現在不能重映剛下架幾天啊,再等等,我看下個月就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