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於2003年的《投名狀》,即使今天來看,也是部好電影,值得回味。
電影結局耐人尋味,龐青雲殺趙二虎,姜午陽為投名狀行刺龐青雲。
但龐青雲並非死於姜午陽刀下,而是被背後黑槍所殺,死於權力的遊戲而不是兄弟的誓言。
姜午陽最後大喊:刺龐者,姜午陽也!
在刪減的片段裡,姜午陽最後因為刺龐罪名被凌遲處死,死得慘烈萬分。
但真正被凌遲的,其實是龐青雲。
要理解這點,得從兄弟三人感情說起。
整部片子裡,龐青雲最被人詬病的就是殺趙二虎,大多人認為龐青雲不顧兄弟情義,為個人利益背叛誓言,是個無恥小人。
這是沒有看懂這部電影。
趙二虎是個徹底的草莽英雄形象,他沒有太多心機,以感情和承諾為重,甚至不惜譁變、私分軍餉,哪一樣也是殺頭的罪名。趙二虎根本是不適合官場的,甚至軍隊也不適合他,他原本的出身山賊對他來說才是最合適的,這也是他與龐青雲矛盾的根源。
姜午陽不同於趙二虎,他能夠追隨龐青雲,理解他的一些苦衷,是大哥的崇拜者。
但再大大不過投名狀,在姜午陽心裡,兄弟之情是第一位的。
這能解釋他為何在蘇州支援龐青雲,為了兄弟可以殺嫂,為了投名狀可以刺兄。
龐青雲殺趙二虎,固然是對投名狀的背叛,但他並不是沒有兄弟之情,相反他為趙二虎和姜午陽已做了許多。
說龐青雲不顧兄弟情分的,可能沒注意之前的劇情。
在舒城,趙二虎不聽號令就想自作主張擅自出擊時,龐青雲就對趙二虎說過:你給我記住!戰場上只有一個是頭!
這可以算第一次警告。
拿下蘇州後,趙二虎不顧龐青雲和姜午陽的看法,執意要履行承諾救降兵,最後被拷在柱子上,這是第二次警告。
隨後就是譁變了,帶領一幫兄弟大大咧咧喊著要走,一呼百應。龐青雲等人跪求才讓他勉強回心轉意。
兩人之間有這樣兩句對話:
“我們打完南京,我會放下刀,將來你會知道,我今天的決定是對的!”
“好!進南京,我會看著你,你對,我跪還你,你錯,我殺了你!”
拿下南京,龐青雲信守承諾,沒有濫殺。
趙二虎呢?跪還了嗎,沒有,反而又鬧出了私分軍餉的事。
不聽話,譁變,這些還是內部能解決的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龐青雲還能壓得住。
私分軍餉不同,這歷來是朝廷大忌。
你趙二虎打算幹什麼?拿朝廷的軍餉私自分給自己兄弟,這和佔山為王時有什麼區別?給趙二虎安個造反的罪名,輕則革職充軍,重則梟首示眾,一點也不冤枉他。
從舒城到南京,趙二虎一次又一次挑戰底線,一次比一次出格,這樣的兄弟,全程作妖,他有反省過自己嗎?有過什麼改變嗎?
完全看不出來,從頭到尾他都是那個情緒化的趙二虎,蘇州之後,他連姜午陽都愛理不理了。
龐青雲在蘇州就能殺了趙二虎,可是他沒有。
這一切,朝廷不知道嗎?
當然都知道,秋後算賬而已。
下殿後,狄大人明確告訴龐青雲:
你兄弟趙二虎,在蘇州說要走,一呼百應!在南京,又私分軍餉!你山字營姓趙啊?
事到現在,龐青雲也保不住趙二虎了。
保不住,讓他回老家種田可以嗎?
也不行。
一則,趙二虎已是行伍之人,已經被開光了,心裡又憋著一口氣,要他回去安心種地幾乎不可能,十有八九要鬧事。
二則,趙二虎是朝廷盯上的人,龐青雲不動手,何魁也十有八九要動手。
三年免稅都給你了,要你做掉個趙二虎不肯?
這要是保了他,龐青雲是要連坐的,拿身價前程爭取來的三年免稅自然也煙消雲散了。
那龐青雲殺二虎,有啥不能理解的呢?諸葛亮還揮淚斬馬謖呢。
雖然趙二虎全程作妖,但這個角色並不讓人反感,因為兄弟之情更貼近於觀眾,這也是龐青雲被詬病的原因。
但在他那個位置上,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正所謂慈不掌兵、義不掌財。自身理想與百姓生計,相比趙二虎個人命運哪個重要,身處那個位置不言自明。
是的,龐青雲並不是自私自利之輩,他是個理想主義者。
三兄弟裡,龐青雲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並不是簡單的升官發財。如果只考慮自己頂戴花翎,在大殿上他也不會高喊出那句:“請求免去三年賦稅”,這是拿自己的前途和性命在交換。
他的理想是天下太平、人人不受欺負,而不僅僅是個人的名利。
蘇州殺人,南京活人,當殿請求免稅,殺趙二虎,不殺姜午陽,這些都是他理想主義的表現。
說到姜午陽了。
午陽是龐青雲的崇拜者,龐青雲對午陽來說就是家長,他對龐的認同更大於二虎。
但從始至終,午陽也沒理解龐青雲。
姜午陽撞見二嫂與大哥在船中相會,他選擇了沉默,自始至終沒有告訴二虎。他以為龐青雲要殺趙二虎是因為女人,他以為殺了二嫂,就消除了紅顏禍水,大哥就沒有了殺二哥的動機。
他錯得離譜。
龐青雲的理想他理解不了,所以他認為龐是騙子,畫外音裡也是這麼說,那是午陽的獨白,他至死都是這麼認為的。
姜午陽最後被凌遲了,固然是極慘。午陽不能理解龐青雲,或許是他的幸運,否則他身心都受煎熬。
最慘的還是龐青雲。
背後被黑槍打中,胸口被兄弟插刀,最慘的是直到最後都不被任何人理解,並且失去了證明的機會。
在對趙二虎動手時,龐青雲獨坐房中,喃喃自語“二虎,總有一天你會知道我是對的。”
他自己的一番獨白,更是完完全全說出了心聲,這是不為外人所知的。
但沒有人會知道了,他沒有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哀莫大於心死,這種傷心等於凌遲了。
龐青雲自始至終還是想著迴護姜午陽。
在船上幽會被姜午陽撞見,如果心夠狠、手夠辣,就會下手做了午陽,他沒有這麼做。
姜午陽把投名狀看得比天還大,是個極不安定的因素,除掉趙二虎時一起除掉姜午陽最為保險,龐沒有這麼做。
面對午陽的指責與殺死二嫂的魯莽行為,龐青雲臉上毫無表情,似乎不為所動。
午陽一走,他掩面痛哭失聲,這是全片他唯一一次流淚。自己的命,兄弟的命都可以不要的硬漢,不是為女人哭泣,而是因為不被理解。
到了午陽行刺時,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姜午陽根本不是龐青雲對手,即使先中一刀,龐還是能秒殺姜。
但自始至終,龐青雲沒下死手。能躲則躲,到最後實在躲不了了,也是踹向午陽的脛骨而不是膝蓋。脛骨骨折一兩個月就能恢復,膝蓋碎了很可能終身殘廢。
午陽一瘸一拐還能行動,龐青雲奪刀,再次苦勸午陽:“我求你,不要再打了!”
然後錯了午陽胳膊,還是沒下死手。
直到龐青雲中槍,他這才醒悟過來,自己的理想破滅了。
生命最後一刻,他還是想到了午陽。
龐青雲身中數槍倒下,在地上奄奄一息時,卻又對已被他打得半殘的姜午陽露出微笑,並招呼他:“快,投名狀。”
投名狀有兩個意思,一是成全兄弟之情,了卻自己和午陽的心願;二是希望午陽兌現“生不同生,死必同死”的承諾。
這是龐青雲兄弟情感的迴歸,對姜午陽最後的保護。
龐青雲一死,姜午陽也是必死,而且是凌遲之刑。與其如此,不如自己給自己一個痛快,何必受那個痛苦。
可惜的是,直到最後,姜午陽也沒能理解。
被凌遲的不僅是姜午陽,還有龐青雲,帶著全世界的誤解就這樣死去,他才是最傷心的人。
在龐青雲這個角色上,李連杰演技炸裂,最後他憑藉此片捧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正是對他表演的認可。可以說,《投名狀》一片是李連杰一生演技之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