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直播帶貨成為一種主流銷售方式的時候,很多明星都參與其中分一杯羹。一般明星參與直播帶貨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己直接開直播帶貨,一種是以嘉賓的方式參與到直播帶貨中。
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我們總是能看到明星們在帶貨時心情非常好,他們一邊和主播互動,一邊推銷手中的產品,賺得盆滿缽滿。
可是,6月18日,老戲骨張晨光卻在直播間帶貨時哭了。
網友罵他“晚節不保”。
直播結束後,張晨光還向網友鞠躬致謝,雖然很多網友一直在安慰他,可仍能看出張晨光很是委屈,心情非常不好。
事情發生後,“張晨光直播哭了”也衝上了熱搜,引起了熱議。
那麼張晨光到底該不該被罵呢?他真的“晚節不保”嗎?
要解開這兩個問題,我們必須瞭解張晨光的過往。
01
張晨光1956年在臺灣省高雄市的一個普通家庭出生,他十幾歲時,迷上了表演,經常會模仿電視劇中一些經典橋段,這也使他立志要成為一名演員。
為了這個演員夢,他考上了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
只是他畢業時,臺灣娛樂圈流行高大威猛的男演員,長相併不英俊,身材又不夠強壯的張晨光只能跑龍套,演一些小配角。
好在他沒有選擇放棄,一直在苦苦堅持,積攢經驗。
終於,1983年他得到了一次機會。
這一年,他出演了電視劇《少年十五二十時》中的“柯正剛”一角,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主角角色。
因為在這部電視劇中的精彩表現,張晨光開始得到關注,能夠有一些好的資源,而一年後他直接聲名鵲起。
這一年他和寇世勳、瀋海蓉合作的《一剪梅》播出,這部劇一經播出非常火爆,更多人記住了張晨光的名字。
緊接著,他出演的《情義無價》,依舊口碑、收視雙豐收。
他還憑藉《京城四少》中的“鐵蛋”一角,獲得了金鐘獎最佳男演員獎。
張晨光成了臺灣娛樂圈屈指可數的大明星。
然而想一直站在巔峰並不容易。
02
成為視帝后,張晨光拍了不少影視劇。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找他拍戲的人越來越少。
張晨光有了新的困難。
他沒有自暴自棄,積極尋找突圍的方法。
為此他苦學閩南語,以至於還曾患上輕度抑鬱症。
好在抑鬱症被他戰勝了,閩南語也被他學會了。
1999年,他接拍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閩南語電視劇《乞丐郎君千金女》。
憑藉這部劇,張晨光再次躋身一線演員的行列。
在這之後,他在臺灣的演藝事業迎來了新的輝煌。他只需按部就班地拍戲,就能在臺灣生活得很好。
可是他對此並不滿足,在2004年他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要到內地發展,哪怕是從零開始。
多年後,談起為什麼到內地發展?張晨光告訴媒體:“臺灣常有長壽劇,一拍就是兩三年,會有厭倦感,臺灣只有2300萬人口,而大陸有十幾億,發展空間大,有觀眾才有演戲的成就感。”
03
轉戰內地後,張晨光拍了幾部影視劇,沒有引起任何反響。
接連的失敗使張晨光冒出過回臺灣的想法,但最終對演戲的熱愛戰勝了膽怯和一時的懦弱。
對於張晨光而言,相比於能不能紅,他更在意的是角色能不能演得更好。
也正是因為這份對演戲的執著,他不斷在角色中尋找靈感,不斷地調整和提高演技,終於逆風翻盤。
這個轉折點來自於趙寶剛導演的《奮鬥》。2007年《奮鬥》播出,火爆全國,不僅捧紅了幾位年輕演員,在劇中飾演“徐志森”的張晨光同樣也收穫了不少關注。
雖然張晨光在《奮鬥》中的戲份並不多,但他貢獻了出色的演技,他也沒有因為戲份少而對角色不重視。他曾坦言:“接到的戲我從來不排斥,劇本好我會很興奮,劇本一般,我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只是接多了會讓我覺得疲憊,如果兩個角色太雷同,演得一樣,會覺得對不起觀眾。”
在張晨光心裡觀眾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演戲還是上綜藝他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觀眾。
並且拍完《奮鬥》後張晨光更加堅定了留在內地發展的決心。雖然那時的他因為年齡、口音、外形等原因在內地一時接不到合適的角色,以至於要像剛出道時一樣只能演一些小配角,但他依舊認真對待每個角色,不斷與時俱進。
演員劉濤曾經在一次採訪中透露:“張老師拍完自己的戲份也不離開片場,他會默默地觀察這些年輕人如何詮釋角色,避免自己的表演帶有太強的年代痕跡。”
如此努力的張晨光再次綻放了光芒,他在內地接到的戲越來越多,他出演了《千山暮雪》、《都挺好》、《歡樂頌》等電視劇。
雖然他不再出演主角,但他成了觀眾交口稱讚的“黃金配角”。
04
除了對事業認真、對待感情張晨光也很專一。
為了表達對妻子的愛,他將全部財產都轉到了妻子名下。
在生活上他更是十分簡樸。
張晨光的老朋友倪萍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爆料說“哪怕去吃街邊攤,也千萬別去張晨光家吃飯。”“你們可能不知道吧,張晨光這身衣服都是租來的。”
哪怕是妻子30年前送他的衣服,他現在都還一直穿著,平時的出行也基本是一輛電動車搞定。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張晨光對自己如此“吝嗇”,但做起公益卻十分大氣。據說此次疫情期間,他低調地捐款1600萬元用以抗疫防疫。
這樣的張晨光,可以說是如今娛樂圈的一大清流。
05
一路走來,張晨光拍戲認真、努力,對待感情專一、負責,生活簡樸,熱衷公益慈善。
當我們瞭解了這些,就不難理解當有人在直播間說他“晚節不保”時,他為什麼會覺得委屈,為什麼會落淚。
正如張晨光自己所說:“他們說我晚節不保,我聽這些話真是非常傷心。在演藝事業上兢兢業業,每一個角色我都想扮演好,包括今日在直播間,我想用另一個才能,把它表現出來。”
時至今日,直播帶貨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不僅明星會開直播賣貨,普通大眾也把直播帶貨事業搞得風生水起。
憑什麼年輕明星帶貨就被吹捧,年齡大的老戲骨帶貨就要被罵呢?為何要如此雙標呢?
在如今的娛樂圈,那些沒啥演技的明星的收入不知道是老戲骨們的多少倍,很多老戲骨甚至面臨無戲可拍的困境。華誼的老總王中軍就說過一句讓人深思的話,他說:“老戲骨片酬拼不過小鮮肉,陳道明也只能退居二線當大配角。”
如今時代造就了直播帶貨的紅利,只要遵守法律法規,嚴格把控產品質量,老戲骨們為了生存或者改善生活進行直播帶貨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寫到這裡,還是希望德藝雙馨的老戲骨能夠有戲拍,希望他們能生活得很好。
也希望一些網友不要再攻擊德藝雙馨的老戲骨了,那樣太讓老戲骨人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