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於正編劇的電視劇《玉樓春》優酷4集上線,開啟首播模式。該劇由白鹿、王一哲、金晨和辣目洋子等人主演。依據目前已經播出的劇情內容來看,《玉樓春》應該是一部典型的才子佳人劇。在該劇當中,男主角秉持著賈寶玉一般的氣質,女主則身負家族仇恨。類似的故事,在民國年間的鴛鴦蝴蝶派的小說當中,較為常見。
對於這部《玉樓春》,最讓觀眾眼前一亮的,應該是服裝、化妝和道具等多方面的精緻感。於正老師的作品,總給人一種高檔婚紗攝影的感覺。尤其是在女演員的扮相上,於正老師的諸多電視劇作品,都是無可挑剔的。在於正劇當中,甚至於可以看到中國女性特有的古典美內容。與之並行不悖的,則是在郭敬明老師的《小時代》等作品當中,也總能看到當代女性的繁華之美。
色澤飽滿,顏色亮麗,是諸多於正劇的共同特點。這些特點,帶著非常不錯的婚紗攝影的味道,能夠滿足普通觀眾的視覺審美需求。如果不看劇情,只看畫面的話,《玉樓春》基本上實現了每一張截圖都能當劇照的水平。這樣的高階攝影攝像技術,還真不是一般劇組能夠具備的。這需要美術、道具和攝影團隊的整體協調配合。在這一點上,可以給於正、郭敬明等集合編劇導演才華於一身的人,點贊——你們真棒。
當然,任何電視劇,還都得看故事才行。對於沒怎麼讀過才子佳人小說的觀眾而言,《玉樓春》確實是不錯的入門級的才子佳人劇作品。於正老師於當下電視劇市場當中起到的作用,很類似二十多年前瓊瑤阿姨的作品。瓊瑤阿姨當年,作品也有很大的爭議,甚至於被很多劇評文章認定為爛劇,但是,這並不妨礙瓊瑤劇大火。於正的目前的狀態,和瓊瑤阿姨類似——他們都共同佔據了才子佳人戲對於低年齡觀眾的科普位置。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從民國小說暢行開始,才子佳人的內容,便是最為暢銷的。甚至於從元代戲曲開始,這類戲,也是受眾最廣泛的。究其原因,誰都年輕過,年輕人,都得受這類愛情戲的洗禮才行。這類戲,若是人生當中剛剛接觸的話,會產生非常大的共情感。基於此,於正的《玉樓春》其實非常適合當下的很多剛剛進入青年狀態的觀眾們,就像當年的瓊瑤劇同樣適用於當年的青年一樣。
當然,對於老編這樣的中老年觀眾而言,電視劇《玉樓春》的問題在於,和以往的才子佳人劇千篇一律,缺少電視劇最基礎性的故事感和新鮮度。電視劇創作當中,最怕的一個問題就是,你一出手,觀眾就知道你下一步要幹嘛。所以,影視劇創作有一個基礎性的要求,就是求新,求橋段的新穎,求故事主線的新穎,求整個情感核心的新穎等等。當然,影視劇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很多東西,不太容易求新了。
於我而言,於正的《玉樓春》在故事上,太陳舊了。比如,上來便是男女主角多年之後的再次重逢。這種開局,在我的閱讀和追劇經歷當中,可以找出大把的雷同內容來。讀小說多,看電視劇多,也有壞處,正在此處,一旦編劇在創作上不求新,就會覺得這樣的作品索然無味了。這可能也是人類面對故事的一個基本態度吧。
我覺得《玉樓春》陳舊,是在多方面感知出來的。不僅僅是開局的橋段舊,而且是人設上的陳舊,故事主線上的陳舊等等。這部《玉樓春》當中,男主角目前幾集的樣子,給人一種典型的曹雪芹筆下賈寶玉的氣質。這氣質,沒問題,但用到《紅樓夢》之外去,總給人感覺,味道怪怪的。比如,首集當中,女主跳河,男主也跟著跳。若是沒讀過《紅樓夢》的孩子們看,可能會覺得這是男主的赤子童心。一旦讀過,便會覺得,這是東施效顰啊。
而像女主這種替父報仇的故事,也真的是被大量的鴛鴦蝴蝶派的小說用到“爛大街”了。民國年間,鴛鴦蝴蝶派的小說受眾非常廣泛,很多報紙,都是靠這類內容,賺得鍋滿盆滿的。但是,這類作品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彼此過度借鑑。像“替父報仇”的梗,讀一個新鮮,讀第二個,角色還湊合,等讀到第三個的時候,估計就覺得早飯都反胃了。像《玉樓春》這樣故事,我看不出新鮮感來。
於正劇,還有一個特點,便是“做戲”,尤其是在演員表演的時候,“做戲”的味道很足。這是一把雙刃劍。像《老酒館》等電視劇作品,也“做戲”,演員們按照話劇的狀態進行表演。《玉樓春》這部劇,是按照“古裝偶像劇”的味道去演的,演員們念臺詞的時候,似乎是有板有眼的,但並不對應真實的生活狀態,就是對應到約定俗成的古裝偶像劇的既定路數上去。這種表演方式,也是陳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