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壹
季風劇場終於迎來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口碑之作”。
接檔《謊言真探》,7月19日在湖南衛視、芒果TV開播的新劇《我在他鄉挺好的》目前在豆瓣獲得8.3分的好評,超5萬人打分,打分人數已經是《謊言真探》的五倍。知乎上《我在他鄉挺好的》的推薦度也達到90%,而在微博等社交網路的相關討論中,《我在他鄉挺好的》寫實、真誠、有壓抑又有治癒的風格都獲得了不少正面評價。
這是一部少見的能真正讓當代網友“破防”的劇。說起劇情梗概,也不過是一群異鄉人在大都市的漂泊人生:一個看起來陽光美好實則抑鬱纏身的普通人自殺了,她的親友和親友身邊的人則需要繼續活下去。但就是這樣看似簡單的故事引發了觀眾發自內心的許多共鳴:“最人間的女性群像劇”、“破防,有淚有光”、“前兩集整抑鬱了,後面又哭又笑”……
論題材型別,《我在他鄉挺好的》可以說是借了近年“現實主義+女性”題材的東風,這類作品往往有大量“接地氣”的社會話題,有反映時下女性群像生活的意識。《歡樂頌》《都挺好》《安家》等火爆作品都是以“女性視角”重新審視社會,這是從古裝“大女主”時代進化而來新的女性劇題材主流,而在《三十而已》在去年獲得巨大成功後,“現實主義+女性”在劇集領域的風潮達到了階段性的“高峰”。
但仔細分析的話,《我在他鄉挺好的》其實與上述女性群像劇都不太一樣。《歡樂頌》《都挺好》等大火的影視劇雖然同樣基於現實主義,有著大量觀眾所關心的社會話題討論,但在創作方式上還是更偏向“藝術”而非“生活”的,在這些劇中觀眾看不到太多“閒筆”,社會話題在劇中的地位更像是“設定基石”,是天生為社交媒體傳播而生刻意塑造的“點子”——我們在“蘇大強”、“樊勝美”等人身上能看到大量標籤式存在的槽點,這種安排適合社交網路的熱點發酵,也適合傳統的電視劇節奏,但離細節上的“真實感”,反而是遠了一步的。
在《三十而已》中有一個被許多人稱讚的“接地氣”設計——片尾總會穿插出現“賣蔥油餅一家三口”的片段,作為繁華都市裡的普通人,這一家三口和女主們都有細小的交集,但並不影響劇情主線,而是在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中默默努力,在幾位美麗女主的煩惱愛恨之外,這一對小夫婦的“三十而已”點出了繁華都市的另一個側面。
《我在他鄉挺好的》的“真實”還要更廣泛細緻一些,沒有太多刻意,觀眾觀劇時經常能感受到一些地方“和想象中不太一樣”——喬夕辰擠地鐵,車廂搖搖晃晃時被面對面站著的路人碰到,觀眾以為會是“地鐵性騷擾”的戲劇衝突,誰知接著就是喬夕辰也被晃地撞到了路人身上,兩人尷尬一笑,沒有下文;喬夕辰工作領了幾箱貨又打不著車,我們以為男主簡亦繁天降的套路要來了,結果是打電話給了南嘉姐;喬夕辰簡亦繁酒局喝醉,沒有上演男女主一起回家醉酒同居的常見戲碼,而是叫來助理送走了簡亦繁……
還有許言經常被結束通話電話的客服工作,喬夕辰和簡亦繁的咖啡公司市場部日常,南嘉追債合作方拖尾款賣慘等,《我在他鄉挺好的》有大量“閒筆”給到了生活化的細節上,這種細節真實是貫穿整劇的。
《我在他鄉挺好的》也有一些蒐羅“熱點話題”的嫌疑,比如老家親戚的表現、女性容貌焦慮、單身安全危機等,也有刻意誇張的橋段比如南嘉相親的片段以及和歐陽的CP,但總體來說,《我在他鄉挺好的》的真實感仍然是出挑的。這部劇真正塑造出了“異鄉打工人”的生活日常,也真誠討論了普通女性在都市生活遭遇的困境——那些地鐵排隊入站的時間,車廂裡擠成沙丁魚罐頭的窘迫,租房遭遇詐騙的絕望,對容貌、身材、懷孕的焦慮,消費主義虛榮和現實的割裂……
至於“審美”很好理解,電視劇畢竟不是紀錄片,觀眾還是希望得到視覺、聽覺上的享受的。《我在他鄉挺好的》這方面的最大優點應該是片中人物的穿搭造型,簡亦繁、喬夕辰、南嘉等,極其貼近人物性格和設定的同時也體現出了很好的審美品位;然後是拍攝鏡頭上可以看出有不少想法去突出情緒。如第一集胡晶晶和喬夕辰在地鐵兩個方向走出車廂蹲下的全景蘊含的悲傷氛圍,拍攝胡晶晶經常出現臉部特寫對人物心理壓力的暗示,表現喬夕辰失眠後工作狀態使用的長期晃動的鏡頭,此外,光影色彩的使用也是可圈可點的。
對死亡、特別是自殺的討論仍然是電視劇中比較“禁忌”的領域。這並非是說其他電視劇中不會出現死亡或自殺,而是在一般電視劇中死亡大都是一個被概念化的“悲傷”事件,而不是更文學化以及社會化的思考和解讀。而《我在他鄉挺好的》整部劇都以胡晶晶的自殺作為故事的“線頭”和“懸念”,她為何而死?我們和劇中的喬夕辰、南嘉、許言一樣心存疑惑。
在懸疑劇式地從胡晶晶的遺物中找到一個個線索、拼湊起她不為朋友所知的另一面時,胡晶晶在第一集生日被辭退、手機落下天台的一天,在觀眾眼中也從自殺的原因逐漸變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她的陽光和抑鬱形成的強烈反差逐漸有了答案。
胡晶晶落到簡亦繁的車上對後者造成的強烈震撼,也成為了簡亦繁對喬夕辰特殊關注的合理起因。這一點上,《我在他鄉挺好的》很成功地用一個點帶動了整部劇的節奏緊湊。
同時,整部劇對死亡的探討還在於,死亡並不代表一個人完全離去,對生者而言,胡晶晶的死亡會帶來大量的改變。就像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所寫的那樣:“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木月一聲不響的離去對直子和渡邊都造就了無可挽回的巨大影響,他們的人生軌跡也隨之逆轉。也像《尋夢環遊記》所表達的那樣,逝者的存在依賴於生者的記憶,只要最後一個人記得,逝者就仍然存著著。在《我在他鄉挺好的》中花費了很大篇幅來描述這種影響。高齡失獨想要做人工授精的母親,時常在工作中晃神想到晶晶的南嘉……胡晶晶的死並不僅僅作為一個悲哀的事件、一個貫穿全劇的線索,而是深刻地影響了喬夕辰、南嘉、父母的“生”。
結語:
芒果季風劇場所謂的“質感、高概念、強劇情”,在《我在他鄉挺好的》才真正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而《獵狼者》和《我在他鄉挺好的》都是“不平庸”的作品。它們都給出了一些“前所未見”的東西,只不過《獵狼者》在新概念上體現得更明顯,劇情細節上拖了後腿;而《我在他鄉挺好的》的“新”隱藏地深一些,在劇情上其實更“精緻”一些。因為這部劇的良好表現,大眾對季風劇場後續現實主義題材劇的質感也更有所期待了,希望季風劇場能再接再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