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近來最大的瓜,莫過於吳亦凡和他的牙籤了,而這位在很多姐姐心中的“清純大男孩”,也渣出了新高度。

3天后,他給了都美竹32000元費用,當然咱也不知道是以什麼名義給的哈。

不過18歲的都美竹雖然年齡不大,但有一顆想成名的心。

發生關係後,她幻想著能和吳亦凡保持長久的關係,可吳在給了她32000元后,便沒有了下文,她決定曝光自己和吳亦凡的關係。

網路寫手徐某認為這是一個驚天大瓜,為了一點辛苦錢,主動聯絡都美竹併為其策劃、撰寫文案。

專業人士一出手,效果果然不一樣,尤其那句“我的很大你忍一下”立刻讓網路沸騰了,吳亦凡和他的牙籤也瞬間紅遍網路。

這時候又來了個騙子劉某,他想利用資訊差賺一票。

他先假裝自己是和吳亦凡有過超友誼關係的女生,騙取了都美竹的信任,也瞭解到都和吳交往的很多細節。

接著,劉某就假裝自己是都美竹,並和吳亦凡的律師聯絡上了,要求賠償300萬,還發了都美竹和自己的銀行賬號過去。

律師對這樣的雕蟲小技,自然不在話下,他讓吳亦凡媽媽給都美竹賬號打了50萬,然後報警聲稱遭遇敲詐勒索了。

而這個劉某隨後又冒充吳亦凡的律師,向都美竹騙來了18萬。

看到劉某的操作,真是應了那句“無知者無畏”,難道就沒聽過吳秀波是怎麼利用敲詐勒索罪把情人送進監獄的事嗎?

這環環相扣的劇情,不僅驚呆了眾人,也魔幻到讓當事人都美竹,感嘆“這個世界怎麼了”。

吳亦凡都渣成這樣了,即使被刑拘,還有很多涉世未深的少女粉在為他瘋狂打call,“凡凡我們支援你”、“凡凡、挺住,我們陪著你”,讓我這個老母親驚呆了。

作為媽媽我不反對孩子追星,即使追娛樂明星也沒關係,從心理角度來說,追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是我絕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這樣無腦地去追星。

02.孩子追星的意義

首先,是孩子自我認同的一種方式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童年與社會》一書中提出:人從一出生就開始追尋自我認同,而崇拜偶像,就是獲取自我認同的一種方式。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在努力尋找“我是誰,我想成為誰”,他們透過喜歡不同的明星表達自我,透過與他人的對比、對喜歡的明星表達自己的態度、傾向。

其次,是孩子情感的需要和對“完美”的追求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敏感、情緒波動大,希望擺脫父母又想成為自己,所以他們非常需要情感的撫慰和思想交流。

而明星的形象和人設都比較完美,容易讓孩子尋找到情感的慰藉和精神共鳴,偶像也成了孩子最遙遠又最親近的朋友。

最後,是孩子社交的需要

追星,可以幫助孩子維護和擴充套件他們的社交圈。他們和同齡的朋友在一起聊他們的“朋友”,能讓他們更有人緣。

03.追星不可怕,盲目追星才可怕

有的孩子在追星的路上變得越來越優秀,有的孩子卻沉迷其中,荒廢了學業和生活。

去年,報考了北大考古系的女孩鍾芳蓉受到了很大的熱議,“家境不好還報冷門專業,就業時就要哭了。”

鍾蓉芳迴應說:“我從小就喜歡歷史我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也正是這樣的追星,讓鍾芳蓉這個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非常自律,最終以676的高分考上了北大。

何炅說:“追星,並不意味著我從此失去自己的人生,而是我因為追星,我可以成為跟我偶像一樣優秀的人。

但在這個網路資訊發達的年代、魚龍混雜的環境下,要避免盲目追星。

有的朋友可能還記得當年那個因為追星劉德華的女孩楊麗娟吧,因為盲目追星,最後逼得父親跳海身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

所以,當孩子因為追星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學習時

當孩子只對偶像的私生活過度關注時

當孩子不顧自己實際的經濟能力去支援偶像時;

當孩子沉迷於追星的虛榮、放棄自己、逃避現實,失去獨立思考能力時,說明孩子可能陷入了盲目追星中,值得警惕。

04.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追星

孩子年齡還小,缺乏成熟的價值觀和判斷力,部分孩子對於追星的行為太過偏激,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與孩子一起理性追星。

1,接納孩子“追星”,並聆聽孩子的喜歡

追星是很正常的事情,當發現孩子有喜歡的明星,我們可以恭喜孩子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偶像,即使我們不太能接受孩子的偶像,也不要否定孩子的偶像。

追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孩子為何而追。我們可以在合適的時候,真誠地跟孩子聊聊,這個偶像的哪些魅力和優勢打動了孩子,讓追星發揮正向作用,追星也就成了親子間難得的話題紐帶。

2,引導孩子理性思考,發現偶像值得學習的一面

分享自己的“追星”故事,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我喜歡吳京,是因為他充滿了男子漢氣概,是個充滿正能量的人,看他的電影,我都很自豪我是中國人。

追娛樂明星,大多是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的,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一個人必須要人品過硬才值得喜歡,如果傳遞了不正確的三觀,就要早早離開。

“偶像是你的光,但你才是自己的太陽。”

把偶像當成目標,用偶像積極向上的一面鼓勵自己更好地成長,才是追星的目的,也是理性追星!

05.如果孩子有盲目追星的傾向

莫爾特比說:“狂熱的名人崇拜是由安全感和親密感缺乏引起的。長期處於壓力中,內心孤獨、社交技巧不足都可能導致狂熱的名人崇拜。”

如果孩子出現了盲目追星傾向,也許家長需要關心一下親子關係,反省一下自己。

自己是不是缺席了孩子的成長,或是對孩子太專制、冷漠,導致孩子在外界尋找他所缺失的東西。

追星和打遊戲一樣,是孩子在虛幻中追求心靈的慰藉和滿足。

所以,從現在起,扔掉偏見,和孩子真誠地聊聊,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活動,你會發現,孩子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不靠譜。

6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2021下半年好萊塢大片井噴,《毒液2》必須第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