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徐崢導演的新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在各大平臺上刷屏,而距離上一部由他導演的《我和我的祖國》單元片《奪冠》也已經過去了幾乎整整一年。相信在這一單元片中,小演員韓昊霖守護陽臺天線的那段戲感動了無數觀眾。
也許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拍攝的時間並不是劇中寒冷的冬天,而是在炎熱的夏季。在酷暑下,韓昊霖一遍遍奔跑,即使滿頭大汗也一聲不吭。在攝影機前的徐崢被這個僅10歲左右的小孩子感動了,他讓韓昊霖趕緊讓休息。然而,韓昊霖卻堅持要拍完。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韓昊霖的貢獻出了十分真實的演技,被不少觀眾稱為“未來影帝”。
而在拍攝片場,遙望遠處,有一個陪伴著韓昊霖最久的身影,那就是他的父親——一個從支援孩子拍廣告到出演電影的中年男人。如果你要問他,為什麼願意在片場默默地陪伴著孩子,他不會告訴你是因為無奈,也不會告訴你是因為擔心,他只會說,因為他願意花時間陪伴著孩子培養興趣,鼓勵著孩子發展演戲的興趣愛好。而韓昊霖的成功,更是離不開父親的這種行為。
在當今眾多學生因父母的期盼而被壓得喘不過氣的社會,鼓勵和陪伴著發展孩子的興趣似乎成為了一件十分奢侈的事。因為孩子們似乎都被固定在了同一條跑道上,家長們卻忘記了成功還有一條“捷徑”,那就是興趣和熱愛帶來的快樂。
父母應當培養孩子的愛好,並積極給予鼓勵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許多家長似乎與這種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卻忽略了孩子本身願意投入的愛好。而如果真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孩子擁有更多利於他終身發展的特長,或許父母需要適當地培養孩子的愛好,並積極給予鼓勵。
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贊可夫曾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而著名學者萊辛也曾談到,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東西更多。
透過《爸爸去哪兒》,許多人認識了漂亮又懂禮貌的多多。多多的父親演員黃磊,卻是從小在對多多進行基礎的禮儀教養之外,始終鼓勵著多多學習各種不同的興趣愛好。而興趣作為老師,家長作為“同學”,很快,小小年紀的多多不僅英語比起同齡的孩子更加出色,在繪畫、手工方面更是十分擅長。
即使後來多多因為化妝和染髮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和批評,多多的父母卻表示他們尊重孩子的想法。後來,黃磊在一次專訪中,也說道:“我希望孩子是一個獨立又快樂的人,有尊嚴能夠體面地活著,對自我有認識,能夠有獨立的思想。”而如今的多多,也早已在父母良好又開放的教育下,成為了一個既活潑又開朗的女孩。
可見, 有時候興趣往往比父母強加於孩子身上所擁有的特長更加可貴。而同樣需要父母做到的,則是從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以及從始至終陪伴著孩子發展興趣。父母要了解孩子到底對什麼感興趣,到底牴觸什麼;同時作為引路人,父母也要始終陪伴著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否則當孩子的興趣走上厭學、棄學等偏頗之道時,已難以幫助孩子走上正軌。
讓孩子充分地發展愛好,就是給予孩子更多的快樂。
“你對我好,我心裡都知道,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忙得不得了。”這是前段時間某短影片大火的一段配音。但在這段頗具詼幽默意味的配音後,卻是如今無數孩子在學業壓力下的痛苦。
如果說,所有的家庭條件相似的孩子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那麼父母為他們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或許只是希望孩子能夠比其他的同學跑的更快 ,哪怕是一步、兩步,也必須是你追我趕、窮追不捨。
或許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將來孩子的發展,但有時這些競爭似乎變成了家長之間茶餘飯後的談資,甚至是彼此攀比的“階梯”。部分父母想要藉助孩子“更上一層樓”,卻似乎忘了,每一個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除了擁有學業壓力之外,他們本該度過一個更加快樂的童年。
這些快樂可以是來自和父母的一次次旅遊,也可以是來自每一次獲得100分後家人的讚美。但比起這些短暫的快樂,陪伴著孩子更久的,似乎是自己的興趣愛好。
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曾說,愛好出勤奮,而勤奮出天才。興趣能使我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更加完善自己的工作。或許每一個父母,當看見自己的孩子為興趣愛好而勤奮努力、揮灑汗水卻又十分滿足時,比起看見孩子因為學業的壓力而喘不過氣會更加快樂。
因為父母心裡其實很清楚,讓孩子與其他的同學“賽跑”,有時是出於無奈;而讓孩子真正地發展自己的愛好,才是他們最希望看見孩子幸福的一面。這種幸福,其實不僅僅來自於孩子的笑臉給予父母的欣慰,也來自於父母給予孩子發展興趣空間的饋贈。
陪伴孩子發展興趣愛好,有利於加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
陪伴,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因為陪伴,和謝霆鋒離婚後的張柏芝幾乎花費了所有的時間在了兩個兒子身上,接送上下學;因為陪伴,即使動作巨星史泰龍每日的工作十分繁忙,也會推掉部分工作,從三個女兒幼時起就就牽著她們的手走遍世界;因為陪伴,從女兒開始記事時,蔡少芬便和她們一起運動、帶女兒到戶外玩耍,透過各種途徑發現女兒的特長和愛好,從而培養女兒的興趣愛好。
陪伴並不是你把孩子放在一旁,低頭沉迷地玩起手機,也不是每天不耐煩地接送孩子上下學,而是靜靜地看著他們心中那顆興趣的種子不斷萌芽, 並且每隔一段時間為這顆嫩芽澆水、施肥。
曾有人說,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是一個雙向學習的過程。父母從孩子身上看到了童真,看到了美好,看到了孩子對興趣毫無顧忌、全力以赴的熱愛,從而開始反思自己如今對生活的態度是否正確。而陪伴著孩子發展愛好,事實上也是給予父母發現自我、改善自我的機會。
陪伴著孩子發展興趣愛好的過程,更是一個發現孩子的優缺點,與孩子進行更近距離溝通的契機。對於父母與孩子來說,親情與親情之間的聯絡是一天又一天的溫暖,父母在陪伴著孩子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其實也是看到孩子最美好,看到自己最溫柔的那一面。
著名的劇作家塞萬提斯曾經說過,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而陪伴著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讓父母透過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因為對孩子興趣愛好的指引與參與,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和品德的傳遞,這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溝通。
或許,在如今的社會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除了要考慮“我為你好”之外,更要考慮“我為你快樂”。我們一生難以獲取的地位、成就不要寄託在孩子身上,但孩子在童年時期可以獲取的快樂,我們則需要讓這種對興趣的熱愛、對生活的探索在他們的世界裡遍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