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流浪地球》做為今年的科幻電影大作,最終錄得46.13億票房,居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第3。排名第1的《戰狼2》是系列片,排名第2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經明確要有續集,《流浪地球》會不會出續集?

《流浪地球》自然會有續集!

應該說《流浪地球》大火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流浪地球》製片人龔格爾在接受採訪時稱,對《流浪地球》之前的預設大部分是偏向悲觀的,現在這麼成功,欣喜是按耐不住的,“會不自覺地笑起來”。在被問到《流浪地球》是否有續集時,龔格爾一臉肯定:“會!”。

原著作者劉慈欣則在接受採訪時說:“若《流浪地球》的票房很客觀,不排除將《流浪地球》拍成一個系列,未來能夠超越《流浪地球》的想必也只有《三體》,但其在改變難度上比《流浪地球》還大,不知什麼時候能夠與觀眾見面。”

最想不到的人估計是導演本人了。四年前,郭帆導演開始拍這部電影時,說他自己都不知道會不會活下來,他曾說:“我們很可能就是前浪,結局就是死在沙灘上。”電影票房飆升後,郭帆在一次影迷見面上才笑稱:“透露自己當時拍電影時,就藏了一點私心,電影中有一些梗是特意為後面第二部準備的”。按照郭帆的說法,在第二部中,杭州還有機會重新登場,“我們原本想拍熔岩進入(杭州)地下城的場景的,但因為當時電影工業技術還達不到,所以,我們決定往後放放……”

看來,《流浪地球》第二部肯定是在計劃之中了!但郭導這番話又讓我驚了一身冷汗!

科幻系列電影其實沒有那麼容易!

科幻領域的系列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如漫威系列、星球大戰、蝙蝠俠、黑客帝國、X戰警系列等,但國內系列電影很難複製這些成功,系列電影成功在國內是小概率事件,《戰狼》系列、《捉妖記》系列是其中的佼佼者,科幻電影更是沒有先例。經常是一部電影大火後,下一部則乏味之極,敗走麥城!

在科幻電影系列裡,漫威系列是為著名,11年時間22部電影幾乎部部都是印鈔機,累計票房超過200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最賣座電影系列;《復聯4》以27.96億美元一舉超越盤踞全球電影票房冠軍十年之久的《阿凡達》,《復仇者聯盟》其他3部也均擠進全球電影票房前十位(《復聯3》位居第5,《復聯1》位居第8,《復聯2》位居第10)。

漫威系列為什麼深得觀眾喜歡、為什麼是票房“長青樹”?

漫威電影的成功之道

如果論起來可能會有大量的原因,包括故事情節、特技、粉絲群等。來自歐洲三位學者,Spencer Harrison、Arne Carlsen、Miha Skerlavaj,對此進行了認真研究,這三位學者認為漫威電影系列之所以成功,就在於堅持了四個關鍵法則:

1、選擇有經驗的“生”手

導演對一部電影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每一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系列片最怕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一看就是XX導演拍的。漫威在這方面,則是大膽選用“生”導演。這個“生”並不在於年紀,而在於對科幻或漫威體裁電影的“生”。這三位學者發現,漫威選用那些導演很多是從未拍過超級英雄片的導演,他們調查發現系列電影15名導演只有1位是對超級電影型別的經驗的,但這些導演對其他體裁則特別擅長,如恐怖片、間諜片、喜劇等,這樣做產生的效果會讓每部影片呈現同不同的風格。比如說,《鋼鐵俠》由喬恩·費儒執導,他擅長以打造有趣角色和俏皮對白,所以形成了《鋼鐵俠》特有的風格。在演員選擇上也是這樣。漫威雖然是一個完整系列,但由於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就不會讓人形成審美疲勞感。

2、保持核心團隊的穩定性

儘管導演常是生手,但這三位學者發現有一支大約500人左右的團隊保持了參與連續性,這個比例約佔四分之一。這既是系列片保證的基礎,也是保持一種系列的平衡,通俗地說也不能讓片子太偏了,一下子找不到原來的影子。

3、相同套路下的不同風格

漫威系列永遠是英雄主義式體裁,好與壞,正義與邪惡之間的較量,大致是這樣的套路:正常生活——出現問題——努力解決——意願落空——尋求轉機——意外發生——好的結局。儘管套路一樣,但每部電影的風格和場景不一樣,有的帶有幽默色彩,如《鋼鐵俠》;有的帶有悲劇色彩,如《雷神》;有的發生在地球上,有的是發生在太空。包括配樂也不盡相同。這樣保證每部電影有不同的視角,常看常新。

4、埋下觀眾的好奇心

幾乎每部漫威電影結束時,觀眾都會堅持等最後的彩蛋,這是為下部電影埋下的想象空間。當然,漫威在每部電影裡還會特意留下一些看起不是那麼經意的線索。不管多少,總能讓你種下一些好奇心,有些許期待。最著名是復聯3最後一幕,讓大家停不下對《復聯4》的猜測,直至到下一部電影揭曉謎底。這些也構成了影迷與電影的互動,為一些討論、熱點提供了線索。

漫威這四個原則,其實揭示了系列電影的一個成功法則:不讓一個成功的電影對續集造成限制。 所以聽了郭導的話,如果《流浪地球2》還是原來的救援場面,腦袋裡就一下子想出一二三。

《流浪地球》其實有拍系列的很大潛力!

小說《流浪地球》時間跨度較長,場景其實很多。正如劉慈欣說的,《流浪地球》有拍成系列的潛力。對照小說劇情看,這部電影只是很區域性的一部分,原著在時間線上就安排了5個階段,今年的《流浪地球》只是在一個很短的階段,時間不超過1周。

《流浪地球》可以在下面不同的時間段和場景中再做選擇,甚至再建人物線。

1、感知時代。從地球的正常執行到預測太陽將要閃爆,這會是科學家之間、科學與公眾之間的較量,從少部分人認可到整個世界認可,如何預測,如何驗證,如何說服,這都具有衝突和戲劇性。很多好萊塢災難大片有不少類似的劇情。

2、準備時代。在大家共識即將來臨災難之後,如何準備也是會有很多故事,包括行星發動機的準備,太空船隊的準備。類似地球末日這種科幻災難片經常會有這樣的場景。

3、剎車時代。地球發動機讓地球減速,時間段有42年,期間發生了海嘯、極寒、高溫等各種自然災害,人類被迫轉入地下城。這種題材的科幻太多了,天氣災難片!這可以是電影《流浪地球》的前傳。

4、逃逸時代。地球發動機全功率開動,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電影版《流浪地球》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5、加速時代。地球脫離太陽系後,場景放到太空,外星人、環境都是題材。

6、新太陽時代。航行2500年後,地球停泊到目的地,被新恆星的引力捕獲,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人類開始新的生活。也可能是又一個悲劇。

其實,小說中的在逃逸時代的一個情節更具有電影情節故事性,一些人在極度困難中質疑並反叛,與聯合指揮部的戰爭。光憑這個情節就可以拍出一個電影系列來。

束縛我們的從來不是地心引力,而是想象力和創造力

不斷挑戰自己方是系列電影成功之道,正如郭帆所言,他拍科幻電影,是希望把我們對科學的崇尚傳給孩子。希望《流浪地球》續集能夠再度插上想象力和創造力,期待《流浪地球》再一次奇蹟!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張銘恩“馱”徐璐游泳,當鏡頭放大十倍,奔放的人都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