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伴隨著首版先導預告片的釋出,電影《再見,少年》終於讓我們看到了兩個少年的模樣,影片中的黎菲和張辰浩,屬於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卻不期而遇,上演著交錯前行的人生故事。
影片之外,在前不久結束的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的閉幕式上,《再見,少年》的兩位主演張子楓、張宥浩雙雙收穫最受傳媒關注榮譽,這樣的榮譽也讓這部影片更具看點。
其實,早在2018年,還在專案創投階段的《再見,少年》,就入圍了上海國際電影節專案創投和FIRST創投會電影計劃年度十二強,是當年唯一雙入圍劇本;現在其成片之際,又獲得了上影節的榮譽加持,兩年時間,通過評委的鑑定,見證了一部好電影的誕生過程。
現在,這部由焦雄屏監製,殷若昕執導,以及一眾實力派幕後班底保駕護航的青春題材電影,上映在即,到底會給電影市場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上影節雙喜臨門 主演陣容受肯定
“導演手法嫻熟,演員演技精湛,既感懷時代,又歌詠友誼,還嗟嘆命運,不失為一部有深度的現實題材青春片。”
以上,為影片《再見,少年》的一段推薦語。在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再見,少年》作為入圍的九部影片之一,不僅得到了評委會的推薦和肯定,也讓外界對這部影片的面貌有了更多的興趣。
除此之外,其更大的殊榮來自於評委會對兩位主演的肯定。飾演片中黎菲一角的張子楓,由此獲得了最受傳媒關注女主角,也使得其成為這一榮譽最年輕的獲得者,如評委會的榮譽詞,“她飾演的高中女生黎菲身上分明折射出了校園內外社會的變遷,青少年生長期獨有的苦澀和美好,以及生平第一次面臨重大抉擇時的倫理困境。”
而飾演張辰浩的張宥浩,作為電影領域裡的新人演員,獲得了最受傳媒關注新人男演員,用評委會的榮譽詞來說,“在意外嚴苛的評判標準下,張宥浩的晴朗和憂鬱發揮得恰到好處。”
專業評委的肯定,也突出了影片選角的成功。事實上,早在專案籌備階段,《再見,少年》的監製焦雄屏和導演殷若昕和就對兩位青年演員青睞有加。如殷若昕所言,“寫完黎菲之後,所有人第一反應就是張子楓,她的淡然、波瀾不驚的那種力量,可以在電影中感受到;男主角張辰浩與張宥浩僅一字之差,這也是命運的相逢。”
當然,和角色的高度匹配不僅僅在於主觀印象,更在於他們自己對角色的把握和理解。黎菲和張辰浩,作為《再見,少年》所刻畫的兩位少年,有著完全不同的成長環境和個性行為,但卻互相見證了各自人生中的鉅變和困境,有著非同一般的情誼。
在張子楓看來,“好學生”黎菲的內心,有著倔強和堅定的一面,是很有信念感的女生;而在張宥浩心裡,媽媽是植物人、父子關係不好的“壞小孩”張辰浩,是堅強的少年,命運的意外驅使著他做出轉變。
可以說,兩位實力派青年演員的首度合作,再加上評委們的肯定,讓這部影片備受期待。
獨特視角展現青春 好內容值得期待
那麼,這部青春片到底有著怎樣的面貌?對於還沒有機會看到成片的普通觀眾而言,不免充滿了好奇之心。
從今天釋出的先導版預告片來看,《再見,少年》的質感可謂不負期待。無論是極具年代感的場景還原,還是兩位主演的動情演繹,都讓我們進入到了那個屬於少年的世界。通過旁白的講述,也讓我們對這部影片的故事線有了大致的認知,“它講的是兩個人的故事,說的是兩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想法不一樣,所以做了不一樣的事情,走了不一樣的路。”
影片聚焦的正是在千禧年社會轉變的背景下,“好學生”黎菲與“壞孩子”張辰浩各自經歷了時代大潮下的家庭變遷和個人成長,最終因高考前發生的一場鉅變,各自抉擇,漸行漸遠的故事。
這樣的青春題材影片,自有獨特之處,正如其當初入圍創投專案時,就被評價為“青春題材專案裡最好的一個。”在去年的電影釋出會上,監製焦雄屏也提到了影片的與眾不同之處。
一方面,如其所說,“《再見,少年》沒有那些聳動的情緒,不強調通俗的情感,更多的是在講兩個人處於模糊的友情和愛情之間的狀態,這些東西是很觸動人的。”用更直白的話來形容,《再見,少年》裡沒有狗血的橋段,沒有甜膩的寵愛,有的只是兩個少年最純碎的陪伴。
在導演殷若昕看來,這是屬於“同伴之間非常篤定的情誼,他們兩個是不同世界的少年,身上都有一種「偏往虎山行」的倔強。”
另一方面,《再見,少年》更特別的是將少年的成長課題放置於時代大背景之下,使這部青春片更具有一層厚重的史詩感。
如前所述,影片中的少年們所處的青春時代正是千禧年,世紀之交的國內社會發展正經歷著各個層面的轉變,無論是此後的申奧成功、SARS突襲、還是失業潮來臨,這些裹挾著時代記憶的標誌性事件,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因而,從影片的攝影也可以看到,其營造了一種極具年代感的氣氛,《再見,少年》開啟的正是一扇青春懷舊的大門。
此外,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個人命運在時代浪潮之下的浮沉顯得更具有一種不可名狀的巨集大宿命感。兩個少年的青春歲月,所有的相遇和錯過,所有的人生轉變,所歷經的成長蛻變,正是在時代的推動之下,不可迴轉地向前奔走。在此之下,《再見,少年》也有了更大的格局觀。
縱觀中中國產電影市場,青春片曾經有過一段火熱時期,比如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而始的青春片熱潮;也曾有過不少口碑之作,尤其是近兩年,如《少年的你》等片獲得了福斯認可,但即便如此,從內容主題和立意來看,《再見,少年》仍不失為一部獨特的青春題材影片,其站在時代的洪流下,為中中國產青春片拓寬了內容表現邊界。
情感共鳴契合市場需要
實力班底品質保障
想來,對於觀眾而言,能夠在大銀幕上看到這樣一部獨特的電影作品,是最大的歡喜;對於導演來說,其創作的每一部作品其實都代表著自己的表達慾望和所思所想。
如同在談及《再見,少年》的創作時,導演殷若昕所言,“我試圖將美麗與殘酷這兩股雜糅的力量一併記錄,提供給當下校園、青少年及家庭適當的思考,更為了探索在人生最重要又最迷惘的青春階段中,我們所珍貴的、我們所警醒的。”因而,《再見,少年》可看做是其以成年人的眼光,對青春的一次回望和重塑。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可能對於新人導演“殷若昕”這個名字還不太熟悉,但在話劇領域,殷若昕已經積累了七年的創作和執導經驗,也正因此,她更懂得在片場和演員的交流之道。此前張子楓在採訪中就曾提及,“導演對人物的定位非常清楚”,而這無疑對演員、對影片都有很大的正向影響。
在監製焦雄屏眼中,殷若昕則頗具「大將之風」,能夠hold住片場。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再見,少年》,正是兩位女性電影人的合作。在電影行業深耕多年,有著“臺灣電影教母”之稱的焦雄屏,這些年來也致力於培養年輕電影人。
這次作品,正是兩人以女性視角出發,回望一個特殊的年代,將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細膩感性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之中,試圖呈現出大時代之下青春片的獨有氣質,而這樣的時代懷舊情緒,無疑能夠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當然,更多的情感共鳴在於當下。疫情之後的我們,彷彿經過一場漫長的戰役,在重新出發之後,無疑更懂得珍惜身邊的朋友,學會放慢腳步,學會審視過往。《再見,少年》中對於少年純真情誼的刻畫,對於青春時光的審視和反思,足以讓當下的觀眾在這股懷念中獲得前進的力量,而這也契合了市場需要。
如前所述,張子楓+張宥浩兩位實力派演員的演繹,金牌監製焦雄屏+導演殷若昕的搭檔,已經讓《再見,少年》有了一層品質保障。
除此之外,影片的其他幕後班底實力同樣不可小覷:剪輯指導由廖慶鬆和張小瑾擔任,其中,業內著名剪輯師廖慶鬆被譽為“臺灣電影保姆”。美術指導呂東曾參與《可可西里》等片,《地久天長》更是在柏林電影節大放異彩;攝影指導趙劍橋師從張藝謀御用攝影師趙小丁,曾參與《歸來》《金陵十三釵》等電影,這樣的製作班底,無疑給了影片更多的品質保障。
對於當下的中中國產電影市場來說,需要這樣有品質的新鮮影片來提升士氣。現在,闊別已久的「少年」載譽歸來,帶著所有人的期望,在這個炙熱的夏天,相信我們不日就會在影院重逢。
-
1 #
我們中國要學習俄羅斯一樣從小培養崇拜科學家崇拜軍人,他們國家的演員明星就像普通工人公務員,我們國家的明星在臺上站一站所賺的錢比科學家一輩子的錢賺還多,這不公平也要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