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剛上映的時候,我就去影院看過,當時,本來淚點很低的我並沒有流下預期的眼淚,但是,內心也是有些觸動的,感覺到了些許沉重和悲涼。
前些日,我在電腦上又重溫了一遍影片,這一次,有了一些不一樣的認識和看法,我似乎從蕭穗子身上看到了人性,發覺她其實是一個生活中冷漠的旁觀者。
電影裡,蕭穗子作為見證者,她既見證了幾個女孩子的愛恨糾葛,又見證了人人讚不絕口的“活雷鋒”劉峰從道德楷模淪落成為眾矢之的悲劇境遇,還見證了青春時代從輝煌走向幻滅。她親身參與了一個團體從輝煌到消失的歷程,親眼見證了離別的感傷,以及發生在那裡各式各樣讓人唏噓動容,讓人悔恨難忘的故事,也親身體會到了濃濃淡淡的參差人性的陰晴明滅。
蕭穗子最早從矇昧中醒來,這也是她為什麼會在文工團解散,隊友各奔東西,各謀出路之後,還在那裡逗留的原因。但是,她最終無法逃脫被時代裹挾著載浮載沉的宿命。縱觀整個故事中人物命運的跌宕變遷,我發現整個故事的見證者蕭穗子並非善良之輩。
在惡與善的鬥爭裡,她是置身事外的“旁觀者”
何小萍“偷軍裝事件”暴露之後,以郝淑雯為首的女兵們堵住何小萍的去路讓她坦白,本來只是偷偷地穿去拍了個照,卻在林丁丁的添油加醋中逐漸演變成何小萍的品質問題。
剛到宿舍門口的蕭穗子聽到舍友的吵鬧後,下意識地退後幾步。她在目睹整個事件發展直到平息,卻並沒有去主動調節舍友和何小萍之間的矛盾。很顯然,她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
內衣塞海綿事件發生後,蕭穗子在練功房裡笑得前仰後翻。在她的認知裡對於在內衣裡面塞海綿的作法充滿著各種不解與嘲諷。當郝淑雯和林丁丁再次堵住何小萍的路質問是不是她的內衣時,蕭穗子又本能的當起了旁觀者。小芭蕾欺人太甚要搜何小萍的身子被分隊長大聲喝止後,蕭穗子又當起了馬後炮,丟下一句“這要是我,非得給你一大嘴巴子”後轉身離開。
她作為一個旁觀者觀察著周遭的一切。旁觀者並不意味著中立,中立代表著不站隊,而旁觀卻是冷漠與自保。
在集體裡自我保護是每個人的本能。但當面對不公之舉時置身事外,卻要在事後打個圓場就顯得充滿了圓滑與世故。
她雖明白善良,卻是善良的“旁觀者”
劉峰無疑是一個善良的好人,他任勞任怨,對集體無私奉獻,對戰友充滿情義。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因為抱了一下自己喜歡的林丁丁,被對方誣諂“耍流氓”時,就連平常大大咧咧的郝淑雯尚能給劉峰說句話,而蕭穗子卻再次保持了沉默。
而在劉峰表白林丁丁之前,聰明的蕭穗子就看出了劉峰對林丁丁的喜歡與愛慕,在外出拉練慰問演出的時候,她創造機會給二人獨處;在劉峰給戰友做沙發的時候,她有意試探劉峰的心思。她是最能明白劉峰和林丁丁之間的那點事的人,但她從未替劉峰說過一句話,更別說在劉峰被下放到伐木連時的告別了。
所以,在別人取笑何小萍,冷落劉峰的時候,蕭穗子也沒有真正“旁觀者清”,只是她又不是完全與福斯操持著如出一轍的語調,她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雖然不夠堅定,但是,也不同流合汙。她懂得何小萍的哀傷與蒼涼,也能夠體會劉峰的辛酸與絕望。
從整個影片的旁白中可以知道,蕭穗子並非無情之人,她是看破了一切卻不敢發聲,她的沉默無非是想要在集體中隨大流不想出頭罷了,是一種不想惹是非的明哲保身。
《芳華》在我看來,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它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與惡,劇中人物蕭穗子則讓我們體會到人性的複雜,她有著自己的是非觀、善惡觀,但是卻只願意做沉默的“旁觀者”。
時隔多年之後,蕭穗子成了作家, 郝淑雯成了闊太,而劉峰卻只能抱著自己的假臂為了一千塊錢和城管大打出手。
郝淑雯拿著林丁丁發胖的照片給蕭穗子看,在劉峰給郝淑雯寫借條的空檔裡,她們拿著劉峰的假臂開著劉峰當年被誣陷的玩笑。
從蕭穗子與郝淑雯之間的對話裡可以看出,雖然她知道劉峰喜歡林丁丁,她也曾被何小萍告知是林丁丁在落井下石,但是她還是開著劉峰當年摸了林丁丁的玩笑。很有些趨炎附勢的味道。
正是因為這些個知其緣由卻冷眼旁觀的蕭穗子們代表的大多數選擇了默不作聲,一個善良之人的人生從此發生了轉折。既看得透善,也讀得懂惡,在善與惡的交鋒中想著獨善其身的蕭穗子,卻做著“善良”的旁觀者。
有一種社會現象,叫旁觀者效應,就是其他旁觀者在場會抑制人們採取行動。因為旁觀的人很多,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管不管無所謂。
曾經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躺在地上的老人。當時正是下班高峰期,來來往往行人很多,但是,即使是低頭在看手機的人,也不得不看上一眼,因為老人整個橫在人行道上,要通過的話,必須繞一下。行人們不約而同地從老人身邊繞了過去,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的心理,我確實是猶豫了一下要不要去看一下老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是,我最終還是什麼也沒做,做了一個冷漠的旁觀者。
我們很多時候,在一些與論事件中,習慣性地對相關的人展開冷漠、道德淪喪的語言攻擊和譴責。但其實,很多時候,即使自己當時在場,也不一定會挺身而出。這就是“旁觀者效應”在起作用。
其實,我們都像極了《芳華》裡的蕭穗子,讓我們不敢獻出愛,表達善意的,不是道德的淪喪,人性的扭曲,而是複雜的社會心理學。我們都知道,有時候,沉默與旁觀並不可貴,但是,我們卻經常鬼使神差般地做著生活中的“蕭穗子”,做著善良的“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