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創韓國tvN電視臺歷代首播收視紀錄的《機智的醫生生活2》(以下簡稱《機醫》)迎來了大結局。劇外的我們只過完了一個夏天,而劇中一集一個月的設定,已走過春夏秋冬,到了要跟熟悉的五人組告別的時刻。
第一季中,畢業於首爾醫科大學99級的五人組從學生時代一起步入中年,成為至交好友,供職於律帝醫院的不同科室。他們分別是:肝膽胰腺外科教授李翼俊、胸部外科教授金俊完、小兒科教授安正源、婦產科教授楊碩亨和唯一的女生——神經外科教授蔡頌華。
即使沒看過第一季,你也能在第二季中迅速跟上節奏,因為《機醫》拍的就是醫生最日常最具煙火氣的生活:五個人上班時各顯神通,在專業領域發揮所長;得空休息時互串辦公室,哪怕是便利店買來的盒飯,五個人也吃得滿口生香。下班後,他們插科打諢,約飯局、組樂隊……在一個個被治癒、被安慰的病例故事裡,劇情緩緩推進著。
五人組就像你的平行時空的老友一般,你可以跟他們一起歡笑、歌唱,遇到困難又解決問題。如果非要找出《機醫》與現實生活有何不同,那隻能說,王牌搭檔申源浩導演與李有靜編劇,為我們在這部治癒大餐裡狠狠加了幾勺蜜糖,給所有疲憊的中年人提供了一個身心的棲息地。
愛情
和第一季專注搞事業的五人組不同,這一季有一個貫穿始終的線,就是愛情。但導演絕沒有讓這部劇成為披著職業劇外皮的言情劇,就像愛情只是我們普通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一樣,劇中的愛情,也只佔小小的一部分,但卻畫龍點睛,為每個人的生活增色。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愛情線,是治癒觀眾的重要武器。
李翼俊和蔡頌華的感情線是幾對情侶中最飽滿的,透過相處時的點滴細節,觀眾可以感受到兩人甜蜜的情感遞進。他們學生時代互相喜歡卻遺憾錯過,一直以好友的身份相處。第一季結束前,翼俊對頌華的告白成為最大懸念,第二季開頭,有太多顧慮的頌華含蓄又隱晦地拒絕了翼俊。
你愛上過你最好的朋友嗎?如果你的異性好友向你告白,你會怎麼辦?如何妥善地處理好這份心意是許多人共同面對的困擾,《機醫》試圖幫大家找出答案。成年人的友誼來之不易,能成為十多年的朋友,必定彼此脾性相合,瞭解一路走來的每一件事,讀得懂對方的喜樂哀愁。如果邁出“友情以上”的那一步,一旦感情出了什麼差錯,多年珍貴的友誼就再無挽回的可能,所以許多人自以為理智地選擇裝傻維持現狀。
但儘管是理智的成年人,誰又能拗得過自己的真心呢?“只要跟喜歡的人在一起,心情就會變得很好”,頌華在別人的愛情故事裡,被這句話點醒。導演以這句話為論點,用故事不斷回扣著。劇中沒有過度渲染二人的遺憾和糾結,他們細水長流的情感被那些處處用心、時時在意對方的片段充盈著。如果說在《老友記》中,瑞秋和喬伊的那段感情有更多的激情成分在,《機醫》中導演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情感,不是被激情點燃的瞬間,而是包裹著溫度的治癒系日常,讓觀眾的心逐漸融化。
只要跟李翼俊在一起,頌華就會笑個不停,翼俊的冷笑話只有頌華聽得懂。在頌華因忽略了母親的病自責不已崩潰哭泣時,翼俊沒有去打擾她,他久久地站在頌華的辦公室門口,不停幫她攔下前來的人,幫頌華把問題解決在門外。他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頌華的脆弱,在她最需要自己時,堅定地陪在她身旁。
阿蘭·德波頓在《愛情的真相》中寫道:“我們如何選擇愛的人?浪漫主義的答案是,直覺會自然指引我們接近對我們好的合適的人。愛是一種狂喜,當我們感覺自己面對一個溫和而豐富的人,他能迴應我們的情感需求,理解我們的悲傷,讓我們更有力量對抗生活的艱難時,愛的狂喜便會降臨。”頌華和翼俊,便是這樣的一對。
他們的感情是這樣溫熱妥帖,令人感到安慰。在繁忙的都市裡,眾人行色匆匆,我們都需要一個李翼俊,願意陪你舔舐傷口,治癒你的疲憊,紓解你的情緒。堅強獨立如頌華,也是如此。在看到翼俊意外受傷後,頌華再也不欺騙自己,選擇主動走向翼俊。
正如《守望燈塔》裡的一句話:“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應該說出來。生命只是時間中的一個停頓,一切的意義都只在它發生的那一時刻。不要等。不要在以後講這個故事。”
理想關係
除了讓人心動不已的愛情,《機醫》所呈現的醫患關係、同事關係,更是理想中的模樣,充滿了人情味,這也是這部劇能獲得豆瓣9.5分的關鍵所在。
在這其中最讓觀眾羨慕的是劇裡呈現的理想醫患關係。五人組永遠是那麼敬業、熱愛,手機24小時開機,無論是在聚會時、睡覺中,只要一個電話,立刻毫不猶豫地起身出門,向醫院衝去。對待患者,他們將艱深的醫學知識拆解成“患者能聽懂的話”,用陽光般和煦的笑容和不疾不徐的語氣與患者溝通,寬慰著、守護著每一位患者。即使他們已是各領域的頂尖專家,依舊不斷學習、鑽研著醫學知識。
一位產婦懷孕19周羊水早破,在另一位主治教授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面對哭著哀求的產婦,楊碩亨決定堵上極其微小的希望一試。同事問他,這種大機率失敗的手術,如果惹上醫療糾紛怎麼辦,楊碩亨卻毫不在意:“我只求在目前的情況下盡力做到最好。”最終,奇蹟還是沒有發生,可產婦卻在出院後給他寄回花來感謝。原來,楊碩亨用產科教科書第一章裡的一句話,極大地安慰了這夫妻倆:“有時候,不幸的事也會發生在善良的人們身上。”
還有一位“妍雨媽媽”,她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醫院住院,幾年後還是去世了。奇怪的是,孩子去世後她依舊隔三差五來醫院兒科、掛門診,找主治醫師聊上幾句再走。
許多醫生護士以為這位母親是來找茬的,但小兒科教授安正源卻用著最大的同理心理解著這位母親,並告訴妍雨的主治醫師張冬天:“她只是想聊聊妍雨而已,卻沒有聊天的物件,因為除了醫院外沒有任何人記得那孩子。沒有人會永遠來訪的,因為人們終究要學會遺忘,繼續向前。在那之前,請用一顆溫暖的心,溫柔地對待她。”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一個優秀的醫生,不僅能治好患者的病,更能撫慰患者的心。
劇中也有一些衝突、不悅的場景出現,但卻蜻蜓點水,迅速帶過。只用隻言片語,幾分鐘迅速挑明矛盾,不做過多引申,也絕不激化衝突,人為製造狗血。有時,透過醫生敏銳的洞察和極具智慧的表述,將可能出現的矛盾化於無形中。
一些劇裡大書特書的婆媳爭鬥,《機醫》是這樣解決的。一位新生兒食道閉鎖,需要緊急手術,產婦的婆婆對此大為不滿,產婦的母親在一旁不停落淚。查房時,心思細膩的安正源發現了這一點,他對產婦的婆婆說:“您是產婦的母親吧?”婆婆還沒來得及否認,安正源接著說:“發生這件事,並不是因為有人犯了錯,它只是個意外。如果非得追究遺傳因素的話,那也是父母各佔一半,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幸好您的女兒足夠堅強,請您多誇誇她。”一語閉,產婦泣不成聲。這種不描寫矛盾,卻能使觀眾腦補出劇情的留白藝術,讓故事餘韻悠長。
劇中的醫生們不僅對患者好,對後輩更是傾力照顧、努力栽培。蔡頌華為一位國際知名音樂家成功切除了腦部腫瘤,媒體想採訪她,她卻先問其他後輩醫師有沒有時間共同接受採訪,不願自己貪功。閒暇時,頌華還幫後輩們改論文、解答情感困惑,連實習生的表現都不忘誇讚。五人組裡的其他幾位也經常把自己的銀行卡給下屬,請大家吃吃喝喝。社畜們表示,如今的職場都是同事間互相甩鍋,出了問題下屬背鍋,領導擺架子,蔡頌華這種領導真的是“人間理想”。
除了同事間,病友家屬之間的守望相助更讓人感動。兩位母親的孩子都需要等待器官移植,面對一位泣不成聲的母親,另一位抱緊她、寬慰她,給她帶好吃的。那種“因為我經歷過,所以不想讓你再如此難過”的感情讓人動容。
中年人的烏托邦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裡同時擁有了理想的愛情和同事關係,再擁有理想的友情,那可能生活裡百分之九十的煩惱都將消散。《機醫》就讓理想照進了現實,這樣的設定讓我們看到醫生有血有肉的另一面。
第二季中,五人組的日常雖然被他們每人的愛情線切割開來,但老友就是老友,只要他們待在一起,立刻迸發出歡聲笑語。每個週末,五人組都要組樂隊練習歌曲,這成為了他們高強度工作後的慰藉。
在他們這,四十歲了也可以因為誰講了對方的糗事而揪著頭髮打鬧起來,可以相互開玩笑無所顧忌,一起奇奇怪怪,但卻可可愛愛。《微小的幸福》一書中寫道:“這些取笑你的是你深交多年的朋友,他們一直在你身邊,一直喜愛著你。‘他們知道我的所有缺點,但是依然喜歡我。’這聽起來像是小事一樁,但十分美好,也十分珍貴。”在他們身邊,你可以永遠做自己,卻不擔心有人會離開。
這部劇為我們提供了中年人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40歲的生活裡不只是上有老下有小、身心俱疲一地雞毛,也可以是朋友、音樂,美好的愛情。儘管人到中年,依然告別錯誤的勇氣,擁有重新選擇的自由。生活裡,還有更多有趣的事等待發現。
但五人組也確實缺少了中年人生活裡沉重的部分。他們實現了財務自由,不用為生計奔波;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能得到相應的認同感和滿足感;即使過去在婚姻中掙扎,如今也接納著一段新的感情,沒有被柴米油鹽捆住手腳。童話,之所以是一種幻想,就是因為它迴避掉生活中的苦,將美好的事物堆積於此。而也正因此,才能讓螢幕前為生活奔波勞碌的中年人,看到另一種嚮往的生活,感到治癒。
有網友說,“醫院白牆聽到的祈禱遠遠比教堂、廟宇的祈禱真誠而又殘忍得多”,在醫院這樣一個充滿著生離死別的場域中,《機醫》依然挖掘出了最治癒的那一面。好人有好報,是普通人最樸素的願望,導演申源浩幫我們實現了,他表示:“我們講述的故事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刻畫出的角色即便有些不切實際,也應該是‘好人的集合’。如果說幻想,那我希望這個世界全是好人。也許顯得過於理想主義,但我想給觀眾最溫暖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