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影視解讀#
看完《廊橋遺夢》,我竟然有些感動。
或許有人認為這部電影在美化婚外情,把出軌拍成初戀。但是,我覺得這部電影可能更多地是借這個故事探討愛情和婚姻,和家庭之間的矛盾與本質。
其實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想起了日本的高分劇《晝顏》。
這段臺詞曾經給我的心靈造成很大的衝擊(雖然毀三觀,但是還挺有道理):
同為站在出軌人妻的視角講故事,把出軌拍得和像初戀一樣美好,但是《晝顏》更多地是在探討在相對封閉的亞洲社會中的婚姻和愛情,而《廊橋遺夢》所探討的東西則更具有普世性。
《廊橋遺夢》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指導,梅麗爾·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於1995年6月2日在加拿大上映。
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手法。
弗朗西斯卡·約翰遜去世了,留下遺囑要求孩子們將自己的骨灰撒在羅斯曼橋下,而不是葬在丈夫早已買好的墓地。
弗朗西斯卡的兒子無法接受母親的婚外情,但還是和姐姐一起翻看了母親的日記,揭開了母親生前的一段動人感情。
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有兩個孩子和一個雖然早已沒了激情,但是卻很溫柔老實的丈夫理查德。
她從義大利嫁到美國這個偏僻的小鄉村,日復一日地過著封閉又重複的生活,不停地做飯、做家務,照顧老公和孩子,早已身心俱疲。
一次,女兒要帶著自己養的牛去外面參賽,要去四天。弗朗西斯卡留在家打理家務,老公帶著孩子們一起去了。
送走了老公和孩子,她獨自做著家務。《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誤打誤撞來到這裡,向她打聽羅斯曼橋的所在。
羅伯特年老但帥氣,加上這個小村莊已經很長時間沒來過外人,這讓弗朗西斯卡平靜的內心變得小鹿亂撞。
在聊天過程中,弗朗西斯卡因為羅伯特對家庭倫理的不認可而惱怒,羅伯特只好離開了她家。
為了迎接這個令人期待的夜晚,弗朗西斯卡還去買了新的裙子。
她換上這件新裙子,讓羅伯特目不轉睛。二人和著音樂共舞。
在這個曖昧的氛圍中,二人都坦白了自己的心意,經歷了幸福的一夜纏綿。
眼見四天時間就要過去,羅伯特想要讓弗朗西斯卡和他一起遠走高飛。處在熱戀中的弗朗西斯卡經過百般思考收拾了行李,準備和羅伯特在家中吃完最後一頓晚餐就私奔。
但是,因為心裡還是掛念孩子們和丈夫,害怕自己的離去對他們造成傷害,她終究割捨不下這種世俗的幸福,決定留在這裡。
於是,羅伯特黯然離開。他說,他會等弗朗西斯卡一天,等她改變主意。
轉天,丈夫和孩子們回來了。在和丈夫乘車購買食材的時候,弗朗西斯卡看到了羅伯特的車在十字路口等她。
綠燈了,他不肯走,引得後面的司機一陣鳴笛。弗朗西斯卡淚流滿面,扣動車門把手,想要飛奔過去。
但是,羅伯特最終開走了車,弗朗西斯卡也壓制住了自己的渴望,迴歸了家庭生活。
十多年後,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去世了。
她丈夫是個很好的人
在處理完丈夫的後事,她到《國家地理雜誌》找羅伯特,卻得知他已經辭職。
又過了三年,她收到了羅伯特的律師寄給她的包裹。
原來,羅伯特也去世了。他把相機等大部分家當都留給了她,並希望將自己的骨灰撒在羅曼斯橋。
日記的最後,弗朗西斯卡寫到:
我把生命獻給家庭,把所剩下的所有都給羅伯特。
她的孩子們瞭解了這段故事,遵循母親遺囑,將她的骨灰也灑在了羅曼斯橋。
電影雖然是講述兩個中(老)年人的婚外情的,但是把兩個人的心動拍得非常甜。
弗朗西斯卡偷偷看羅伯特工作,陶醉其中;和他在一起時常常語無倫次、不斷擦汗;為了和他共進晚餐去買了新裙子,還不斷跟店員解釋就是隨便買一條……
影片很可貴的一點在於,它在那個時代就能站在女性的角度講述這段婚外情,表現女性對愛情的需求和在婚姻和家庭中難以言說的心境。
但它也並非是想要宣揚婚外戀,更多地是想要將愛情和婚姻、自由與責任的同一性和對抗性呈現出來。
很多人說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的婚外戀是個悲劇,但我覺得並非如此。
如果弗朗西斯卡選擇了私奔,他們兩個的未來可能還是由熱戀走向婚姻,然後面臨著激情之火的磨滅和現實生活中的一系列瑣碎問題。
雖然愛情沒有對錯,但是如果兩個人私奔,對弗朗西斯卡的家人造成的傷害將會成為兩個人心裡的沉重包袱,讓本無雜質的愛情蒙上一層陰霾,最後壓垮這段愛情。
正因為兩個人的愛情結束在最美好、最濃烈、最真摯的時候,這段情在兩個人心中才能不斷髮酵,更加刻骨銘心。
中國人所說的“發乎情,止乎禮”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
摻雜著理性與約束的自由才更加寶貴,愛情也同理。這也是這部電影為何感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