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4號,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微博發了一則宣告:
第十一屆北影節確定延期舉辦。
對於命運多舛的中國電影而言,這實在算不上什麼好訊息。
可越是在艱難的歲月,越是需要電影人攜手合作,需要影迷鼓舞支援,共同挺過這段黑暗。
賈樟柯曾經說過:“電影節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單是看些好電影,更是令人看到一個更廣闊的舞臺。”
終於,在延期一個多月之後,9月21號北京國際電影節順利開幕。
從開票開始,憋了許久的影迷們第一時間就把今年的北影節推向了高潮:
《穆赫蘭道4K》在9秒內全部售空,《今敏:造夢機器》和《妄想代理人》則用了12秒,這種白熱化的“秒殺”搶票,宣告著北影節的開幕,也證明了中國電影市場的觀眾從未離場,大家對優秀影片的熱情也從未消退。
今年的北影節的嘉賓可謂眾星雲集、星光璀璨,橫跨老中青三代,除了有吳京、張譯、陳坤這樣的中生代頂樑柱之外,還有田華、王曉棠、謝芳這樣的老一輩藝術家,更有以周冬雨、易烊千璽為代表的新生代優秀演員。
不誇張地說,北京國際電影節是一場電影的狂歡,一場影迷的狂歡。
我們可能會吵架。
“天壇獎”是北影節最重要的主題活動,“天壇獎”的評委也是每年北影節最大的看點之一。
演員陳坤、導演陳正道、導演雷尼·哈林、導演娜丁·拉巴基、導演烏爾善、演員張頌文和評委會主席鞏俐一齊組成了第十一屆“天壇獎”的國際評委會。
談及評審工作,作為評委會主席的鞏俐坦言,會用理性的態度看片,把自己的情感放在一邊,去看整個評獎的全域性和細節;
張頌文對此也表示認同,他在採訪中坦言:“今年入圍主競賽單元的 15 部影片中,有自己不喜歡的作品, 但因為是評委,我會去看兩遍、三遍。”
至於怎樣評選,張頌文笑說:“ 我們可能會吵架,可能一片祥和,也可能意見很難達成統一 。”
首次擔任評委的陳坤還專門向好友周迅、舒淇請教當評委的經驗。
正是因為北影節數年如一日地用專業的眼光評獎,才讓北影節走到了今天這個規模,才讓北影節成為了海內外優秀影片爭相參與的電影展示平臺。
這是我第三次看這部片子。
在入圍影片方面,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面向全球,徵集2020年1月1日以後出品的優秀影片。
最終有15部影片入圍,其中國產影片3部:《關於我媽的一切》、《雲霄之上》和《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
國外影片12部,分別是:《此時此愛》、 《生命的停車場》、《韋素山丘的學校》、《攻城日記》、《籠中鳥》、《會議》、《最後一場膠片電影放映》、《遙遙月岩行》、《國王之夜》、《不得安息的老婦人》、《墜雪少女》和《信誓》。
這些入圍影片構成了精彩紛呈、兼收幷蓄的視聽盛宴,為中國與世界電影的合作與交流架起溝通的橋樑。
尤其是這三部國產片,雖然都不是所謂的“大製作”,沒有著名導演、也沒有當紅炸子雞,但他們的入選無疑是對電影藝術的尊重,對中國電影人和演員的尊重。
尤其是這部《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
這部片子從一開始,就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是開票當天最快售罄的影片之一。
很多人關注到這部片子是因為導演李亙和他父親李雪健老師的一則新聞:《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我看了三遍。
“第一次看到這部片子是去年自己生日的時候,看完我沒要,我給他退回去了,他流著眼淚走了。”
“第二次看到這部片子是今年自己生日的時候,當時我就覺得,這小子可以當個導演了。”
“這次我第三次看這部片子,希望他今後要感恩奮進,為國家觀眾,拍出好作品。”
姚晨也給予了這部片子高度評價:“好久沒有這靜下心來,看一部這樣小橋流水般的電影了。”
《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是參加今年北影節的一個縮影:本屆北影節“天壇獎”共收到77個國家和地區的889部影片報名參賽。
從選片來說,北影節的包容性和多元化視角可見一斑。
來自丹麥的新片《信譽》、瑞士的《籠中鳥》、俄羅斯的《會議》以及伊朗的《此時此愛》幾部影片都得到了媒體認可。
北影節讓來自不同地方、不同文化的優秀影片齊聚一堂,互相學習,互相激盪。
比如俄羅斯電影《攻城日記》,講述了人類歷史上最長、最慘烈的圍攻戰爭——列寧格勒戰役.
影片並沒有展現正面戰場的慘烈廝殺,而是聚焦在一個剛剛埋葬完丈夫,希望在自己死前見一眼父親的年輕女人。
從一個飽受戰爭摧殘的年輕女人的視角,感受當時生活的苦難。
再比如丹麥電影《信誓》,講述了一位晚年女作家和年輕詩人的故事,透過二者巨大的社會地位差距,探討了更加深刻的女性議題。
除此之外,今年北影節的入圍影片還有像《韋素山丘的學校》、《墜雪少女》這樣關注青少年題材的影片。
北影節作為中國每年最盛大的電影節之一,不僅是參賽作品的含金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重視和肯定,也在發揮著對社會價值的引導作用。
這也是北影節越來越得到觀眾認可的根本原因。
觀眾對於電影的期待不再僅僅是好看,而是賦予了電影更多的情感和期待,這種情感可能是回憶,也可能是展望。
就像閉幕式上當姜文和鞏俐走上臺時,會場響起的《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一下子把大家的思緒拉回到了高粱地裡的佔鰲和九兒。
這便是電影的魅力,是北影節一直堅持辦下去的動力,更是中國電影人一代一代星火傳承的動力。
作為海內外電影每年一次的盛大聚會,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無疑是成功的,給了中國電影和世界電影一個專業的平臺,
在這個專業的平臺上,讓全世界觀眾看到了中國電影,也讓中國觀眾看到世界電影。
其實對於電影人來說,無論是北影節還是其他影展,在這個特殊的年份,都是中國電影人的一次重大勝利。
北影節從來不是擂臺,不是誰拿了最佳影片其他就是輸家,也不是誰獲獎多誰就是贏家,更不是來捉對廝殺看誰能笑到最後。
無論影片有沒有參賽,有沒有入圍,有沒有得獎,都是在捍衛中國電影,都是對中國電影市場的巨大鼓舞。
這裡不是中國電影的起點,也不是終點,但這裡有中國電影的現在,也有中國電影的未來。
這也是我想要為北京國際電影節寫這篇推送的原因。
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它,瞭解它,看到有這樣一群人,在為電影事業不懈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