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只想著寫幾句吐槽的話當作短評,沒想著寫篇長文的,但是寫著寫著吐槽的點越來越多,乾脆就當作長文吧。
《圖蘭朵》是義大利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根據童話《杜蘭鐸的三個謎》(也稱《卡拉夫王子和中國公主》)改編而成的三幕歌劇,後者選自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日》,該書與《一千零一夜》是兩個不同的作品。
這部蘊含著神秘東方元素的歌劇在首演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普契尼影響力最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後一部作品,講述了一個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國傳奇故事。
自1926年誕生以來,《圖蘭朵》已經被演繹了100多個版本,其中最為中國觀眾熟知的應該是1998年張藝謀執導的版本,將紫禁城作為天然背景進行演出驚豔了全世界,後來在全球各地成功上演。
電影版《圖蘭朵魔咒緣起》由《甄嬛傳》導演鄭曉龍執導,姜文、胡軍、關曉彤、蘇菲瑪索領銜主演,電影對原作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但保留了圖蘭朵的三個謎語作為故事框架的主體。
講述了圖蘭朵公主被三色鐲所詛咒,如果在18歲之前不能解開鐲子的三個問題,圖蘭朵公主將會死去,蒙古大汗為了解救被三色鐲詛咒的女兒,向天下尋求可破局之人,只要答對就能解除詛咒,並迎娶公主,答錯則會被詛咒反噬所殞命。而自幼流浪到汗國的孤兒卡拉夫無意中遇見了圖蘭朵便一見鍾情,最後不惜生命代價解救心上人的愛情故事。
看到製作團隊這麼強大,再加上《圖蘭朵》是世界十大歌劇之一,我對這部影片也充滿期待,我很想看看向來有個性的姜文這次會帶來什麼樣的作品。
所以我被騙進了影院。
演員陣容給了觀眾多大期望,實際效果就有多讓人失望。
同樣是中外合拍片,《花木蘭》是外國人拍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古代故事,滿足了西方人對神秘東方的想象,它的受眾就是西方人,因此我們怎麼吐槽都不影響它在歐美的盛行。
而《圖蘭朵》是中國人拍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古代故事,儘管看起來是中國人拍中國故事,但故事發展的視角是西方人,而編劇又想把影片改編得更具中國特色,導致這部電影雖然在形式上是中西合璧,實際上是四不像,既沒有西方的樣,又沒有東方的魂,兩邊不討好。
同樣是魔幻片,《長城》雖然故事是一坨翔,但無論是特效還是構圖都是好看的,而《圖蘭朵》無論哪個方面,全是翔。也許拿曠世魔幻片《阿修羅》來對比會更為貼切,但當時還沒來得及去影院看,《阿修羅》就下映了,錯失良機。
也許是拍慣了電視劇,導演也習慣性按照電視劇的標準來處理這部電影,特別是電影節奏,稀鬆散落的,滿滿一股電視劇風,沒有電影那種簡潔凌厲的質感。
要知道電影和電視劇之間是有壁壘的,電視劇可以靠大量的劇情細節去填充人物性格和增加故事可看性,但電影受時長限制,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內你就得讓觀眾看懂了,看爽了,引導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情緒,電影的節奏就尤為重要,電視劇的拍攝手法自然就不適用於電影。
演員整體上無功無過,姜文胡軍蘇菲瑪索鄒兆龍等大人陪著關曉彤和迪倫倆小孩演戲。電影的爛已經超出了觀眾的底線,演員演得怎麼樣已經不重要了。
另外於我而言可能有強迫症的一點是,無論什麼電影只要是口型對不上的我都會感到特難受,尤其是中外合拍片這種需要用到外籍演員的情況下,不過片中迪倫飾演的“藍眼睛”應該是有特意學過一些中文,很多臺詞口型能對上,看著就挺舒服。
服化道就不說了,看看姜文的扮相自行體會。
本片最為拉跨的就是劇情邏輯,原作是一則童話,故事會稍顯簡單,因此影片在原作基礎上做了不少改編,但本片的改編是鬆散的,像是將原作分成了幾段,然後將這幾個片段分別進行故事擴充,最後將這幾個已經擴充成獨立的小片段拼接在了一起,這樣的擴寫與改編並沒有起到讓影片內容緊湊,結構完整的作用,反而使影片片段與片段之間有斷層,顯得零碎,沒有整體感。
而在邏輯上,真的就是一塌糊塗。
影片開頭給我們展示了蒙古汗國的風貌,依山傍水,綠意盎然,可是稍微學過地理歷史的都知道,從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開始,到忽必烈建立元朝,再到最後元朝覆滅,元朝的都城都沒下過中原,三個都城分別位於內蒙古、北京和河北,這些地方都是平原,根本不會出現片頭那種《指環王》裡猶如世外桃源般的山水景象。
這給我的感覺就像來自河北的花木蘭的家是福建土樓,變形金剛們從香港飛過一個山頭就來到了重慶武隆一樣奇怪且不解。
後者可以歸為西方人驚歎於東方建築與景色而進行的混搭,那前者是為了什麼,對中國觀眾而言,這景色是西方的,與中國建築搭配起來就很奇怪,對外國觀眾而言,可能他們會以為蒙古汗國曾經攻下了紐西蘭,對傳播中國文化沒有幫助。
影片中還有一個巨大的bug。
卡拉夫主動請纓答題,如若在規定時間內沒回答上來將自願受罰,於是大汗下令擺上計時器,兩小時之內如果沒有答對,卡拉夫將遭受油烹之刑。兩小時到了,卡拉夫並沒有回答上來,就被帶下去準備受刑,然後鏡頭一轉就到了晚上,中間估摸著過去了五六個時辰,在卡拉夫正在被扔進油鍋之時,說出了答案,並解除了圖蘭朵公主其中一個魔咒,卡拉夫也因此獲救,值得慶賀。
那麼問題來了,前面大張旗鼓的計時器作用是什麼?兩個小時的限時有什麼理論依據嗎?貌似兩個小時過後答出謎底和兩個小時內的效果是一樣的,而這樣的倒計時劇情還重複了兩遍,讓人費解。
看完這部電影走出影院後我有點悵然,感覺失去了些什麼,想要說些什麼卻不知從何說起,渾身不得勁。
不是因為影片差到讓心情不好,而是不知道這部電影誕生的意義是什麼,觀眾能從中獲得些什麼,它的受眾又是哪些群體,我覺得它不是拍給成年人看的,而是跟原作一樣,具有童話的性質,是給孩子們看的,它的特效、服飾,以及那淺顯易懂的主題,像是窮人版迪士尼公主故事,更像小時候看的《巴啦啦小魔仙》,小朋友可能會喜歡,但對於大部分成年觀眾來說,這是尷尬且廉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