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了。
臨近年底,終於出來兩部國產爆款。
有多火?
早上9點的場次,8點半,隊伍已經排得老長。
Sir的確好久沒見過這場面:
不是排核酸,不是排燒臘牛肉火鍋……
是排電影票。
以上照片,拍攝於今年平遙國際電影展(以下簡稱PYIFF)電影宮。
沒錯,Sir悄悄去了平遙。
本想當作放鬆,看看片,吃吃肉,喝喝酒。
沒想到遇上難得的“平遙大年”。
接連爆款,毒飯們應該有所耳聞:
一部,豆瓣8.1,歷屆入圍片評分TOP2,獲臨時加場,一票難求;
另一部,分數高達8.7,今年華語片最高開分,國產科幻最佳,堪稱本屆平遙最大驚喜。
而對無法親身來到平遙的更多影迷來說。
真正興奮的訊息:
目前,兩部電影都拿到了龍標。
如此一來Sir也不敢摸魚了,趁今天閉幕,先提前來篇(本人親自看過的)平遙國片+非國片預覽。
總體來說,本屆平遙影展——
有驚喜,也有瑕疵、遺憾。
有共性,也有氣象不同。
更貴在。
中國年輕電影人在這裡闢出的路,漸漸壓實、拓寬。
《永安鎮故事集》
可能華語導演從未達到過的成就:
職業生涯前三部電影(兩部長片一部短片),三次入圍戛納。
他叫魏書鈞。
沒聽過?
不急,相信你們很快會認識:
新片《永安鎮故事集》,此時正“殺瘋”本屆平遙。
一舉拿下平遙導演最高榮譽,費穆榮譽最佳導演。
但很少人知道,本片差點“胎死腹中”。
原來的劇本,在劇組入駐永安17天時,被完全推翻、重來。
新劇本,歷時10天完工。
將原有故事拆分、打散,再重新架構、夯實。
故事分三個章節:
《獨自等待》《看上去很美》《冥王星時刻》。
講的是一劇組來到湖南永安鎮拍戲,聚焦在四個人。
一個年輕漂亮的餐館老闆娘(黃米依 飾),囿於育兒與生計;一個功成名就的女明星(楊子姍 飾),回到家鄉拍戲,遭遇一系列荒唐事。
前者站在河邊,遙望對岸,卻找不到過河的橋;
後者走得太快,想懷念下過去,卻身不由己,無奈,也無解。
最有意思是第三章節
劇組的導演(劉洋 飾)和編劇(康春雷 飾)各執一詞,劇本遲遲未定,倆人上演“互扯頭花”。
更有“牆頭草”製片人。
口頭禪:為了華語電影。
這“掃射面積”,你品,你細品。
局已備好,人們個個拿出“端桌子”的氣勢,上了場。
可結果呢?
三個故事,都有點“反正確”。
但又無傷大雅,被導演處理得遊刃有餘。
其中不乏許多迷影梗,考驗老影迷閱片量。
第三章節中,暗搓搓cue畢贛:
永安最後的夜晚。
另有影評人自我調侃:“說我們是太監”。
對應的不就是《邪不壓正》裡,李天然喊“華北第一影評人”那句:
潘公公
再如,女明星被拉上開發商飯局,有演員夢的大老闆席間模仿了《有話好好說》的經典臺詞:
安紅,鵝想你
更多梗留待上映後,毒飯親自去挖掘。
它有影迷能get的趣味,也不妨礙大眾看得樂呵。
一如導演在採訪中說的:
這個故事裡的人們,皆有所行動,進而折返原點。
一如那部戲中戲的名字:
《生活的漣漪》。
永安鎮的故事,是漣漪從擴散到復原的故事。
一潭死水,也會蕩起漣漪。
而人心的漣漪再動盪,終歸平靜。
《漫長的告白》
中國朝鮮族導演張律,闊別華語長片10年後迴歸。
電影原名《柳川》。
柳川是個地名,也是女主角的名字。
導演過往多部作品,都事關“三人行”或“四人行”。
這次也不例外
看倪妮、張魯一、辛柏青談三角戀。
哥哥立春,弟弟立冬,為見兒時共同喜歡的女孩,來到日本的柳川。
這是一個掐頭去尾的愛情故事。
它把一段感情的來路和去路,做了模糊處理。
中間過程?
引用首映場映後交流中,導演說的一句話:
濃烈也好,淡淡的也好,感情很深處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看完,你會懂這句話。
《街娃兒》
管虎監製。
導演那嘉佐的處女作。
講普通街頭青年東子(李九霄飾)的要債生涯。
故事開頭,即埋下隱患。
東子看上去強悍。
可父親、哥們、女人,都是他的羈絆。
每個人都在尋找出路,卻不知出路在何處。
視聽效果別具一格。
能看出新導演審美不錯,但講故事能力有待提升。
《宇宙探索編輯部》
今年平遙最大贏家。
費穆榮譽最佳影片。
郭帆監製。
導演孔大山的長片處女作(曾拍過一部短片《法治未來時》,感興趣的可以搜來看看,你會收穫快樂)。
《流浪地球》核心團隊保駕護航。
這一題材的國產科幻。
不誇張說,Sir在華語電影第一次見。
海報,“骨骼清奇”
穿綠幕服的兩位演員,正騎驢過河。
故事,“平平無奇”。
老唐(楊浩宇 飾)是一家沒落科幻雜誌社的編輯,“民科愛好者”。
因為堅信地外文明的存在,他做了很多離譜事,並與一夥同好踏上了尋找外星人之旅。
Sir可以負責地說:
海報上的標語,“探索中國科幻電影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不是口號,它確實做到了。
偽紀錄片,真土味科幻。
《宇宙》裡幾乎沒正常人,整個一“精神病大聚會”。
以下,不是洋蔥新聞,而是電影裡的情節:
科幻編輯部面臨休刊,為拉到贊助,一編輯穿上山寨宇航服,險被悶死;
村民偽造假外星人藏於自家冰櫃,堅信外星人在生長,並等待“有緣人”出現。
詭異?
眼熟?
其實都對。
看《宇宙》,帶給Sir一種奇特的觀影體驗。
第一重奇特:
這裡面的人和事,太離譜,又再自然不過。
第二重奇特則是:
這個故事裡,荒誕的冷酷和常情的溫熱,並不天然對立,而是走向虛實的交融。
第三重奇特,拍得最是動人。
它用最普世的情感,去回答了一個存在主義式的詰問。
浩瀚宇宙,人類存在到底是為了什麼?
《宇宙》特別就特別在——一個這樣的問題。
竟然是在中國鄉村的溪流間、瓦房裡、驢背上問出來。
不正應了大劉那句:
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還總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科幻,未必是特效堆出來的宇宙飛船,超前概念。
反思在哪裡。
追問在哪裡。
科幻,就在哪裡。
《白色大廈》
賈樟柯監製。
柬埔寨首部入選威尼斯電影節官方單元的電影。
一部拆遷背景的青春片。
與我們的“青春傷痕”不同,這是東南亞一貫的生猛與潮溼。
壞死發黑的腳趾。
崩壞貧瘠的成人。
少年的敏感,是故事裡唯一的光源。
《如能行走》
歐洲難民題材電影。
對絕大多數影迷來說,能在中國銀幕窺見地球另一端那些被遺忘的面孔,以及他們的內心。
這便是平遙的魅力。
《羽毛》
Sir心裡的外語片最佳,埃及片。
荒誕故事,外表粗野,核心細膩。
簡介吊人胃口:
兒子的生日派對上,一場魔術,把丈夫變成了雞。
雞是誰?
看妻子怒而無奈的表情:
性別偏見一日不消。
這世界許多家庭裡的“雞”,便能永生。
《軟禁》
一部讓Sir隱隱作痛的電影。
大學教授檢舉鎮長受賄,反被鎮長迫害,遭到軟禁。
一邊,處於權力上峰的“巨人”;一邊,拒不示弱的文人。
誰會勝出?
輸贏本身,沒那麼重要。
最後連教授都漸漸發現,自己追求的正義,不過是另一種虛無。
但正如影片開頭打出的那句:
絕望的彼端,是最後的希望。
以上。
便是Sir篩選出來的平遙片單。
還有幾部評價不錯的作品(如《當我們仰望天空時看見什麼?》《童一個世界》),因疫情限制上座率,Sir遺憾錯過。
在Sir看,今年平遙電影展有兩大關鍵詞。
虛無與荒誕。
前者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卻又無處不在的《永安鎮》;
後者,則是看似土味,卻又科幻至死的《宇宙探索編輯部》。
銀幕以內,折射著電影之外:
後疫情時代,全球電影行業有待復甦。
何以回饋電影?
此刻,此地。
平遙號召電影人相聚,放下種族與國界,用荒誕追問虛無,用榮譽褒獎純真。
對了。
來到賈科長“地盤”,怎能沒有尬舞?
來吧,平遙一年一度的“彩蛋”:
《地球最後的導演》
本屆PYIFF閉幕片。
正經雙男主。
主演:甯浩、賈樟柯。
導演,是執導過《平原上的夏洛克》的徐磊。
正經喜劇片。
或者說,這是賈樟柯為所有前來平遙的電影人奉上的秋日限定大禮。
寧、賈二人對“電影”開了個玩笑
2065年,人工智慧普及。
電影,徹底消失於人類文明,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兩大導演為爭奪“非遺”名額,各出奇招,瘋狂掰頭。
科長尬舞,有;
甯浩“訓哭”小鮮肉,有;
未出鏡的管虎無辜被cue,也有。
連宣傳slogan,網友都替它想好了:看科長和甯浩一吻跨年。
△浩科(好嗑)CP,磕到了
本片片長39分鐘。
笑點密集,金句頻出。
可笑著笑著,電影又如換季般,透出一絲幽涼。
導演徐磊說,疫情期間,自己透過拍這部短片治癒焦慮。
同樣,他們也想治癒電影人的焦慮。
Sir對最後一個鏡頭印象深刻:
寧、賈二人,對著海邊的銀幕吵了起來。
甯浩:想看武打片;
賈樟柯:想看文藝片。
突然,銀幕亮起,畫面帶我們回到“電影誕生日”,放映起《火車進站》。
兩人同聲:“這個好”。
好在哪?
這一幕,點出本屆平遙影展的主題:“聚”。
不僅是空間上的聚。
更是時間上的聚。
電影定格了時間,創造了時間,更延長著每一個觀眾的時間。
於電影與文學,賈樟柯說想“一直游到海水變藍”。
於平遙影展。
賈樟柯似乎想對所有人說:
請讓我們。
一起,一直,游到海水變藍。
編輯助理:布拉德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