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宮鬥劇作為一種經久不衰的劇種,一直在女性觀眾中非常“吃得開”。

縱觀這幾年的宮鬥劇,《宮》帶紅了楊冪;《延禧攻略》帶紅了“魏瓔珞”;《甄嬛傳》讓孫儷徹底成為了“娘娘”;《如懿傳》讓人們再次看到了周迅的演技。

為什麼宮鬥劇能夠最容易成為爆款呢?除了國人茶餘飯後的打消時間的原因,宮鬥劇的“爽”字讓不少人深陷其中。

當然,如果要推宮鬥劇,那麼“鼻祖”不可謂不知道,一部《金枝欲孽》絕對是宮鬥劇的鼻祖,不僅彙集了TVB的兩大當家花旦,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個性鮮明,十分飽滿。

Part 1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2004年這部《金枝欲孽》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大陣容。

除去黎姿,佘詩曼的雙女主;其中如妃的扮演者為鄧萃雯(《巾幗梟雄》裡英姿颯爽的九妹),哪怕作為配角,張可頤、林保怡、陳豪在今天看來都是實力派演員。

宮鬥劇的核心無非有二,一個就是“爭寵”,一個為“鬥爭”,而為什麼說這部《金枝欲孽》能夠打敗同期那麼多相似劇情,一舉拿下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劇集節目組特別優異獎多個獎項,和超強的編劇能力有關係。

看過比較現代一點的宮鬥劇,你會發現故事的情節基本都是圍繞男女主角那點事兒去進行的,故事的主線簡單明瞭。

而《金枝欲孽》偏不是這樣的,不僅推出了雙女主的模式,有妃子之間的爭寵,還有一些俗世的戀情,比如玉瑩爾淳和孫白楊的三人複雜戀情;比如如妃安茜和孔武的複雜感情;在這裡,“渣渣龍”完全成為了一個擺設。

而除了錯綜複雜的感情線以外,《金枝欲孽》的宮鬥完全是“大亂鬥”的模式,每個妃子之間都有矛盾,而戀人之間也有矛盾,妃子和皇上也有矛盾。

若不是有超強的編劇能力,怕是無法把這一出亂麻整理的井井有條,還讓人津津有味。

Part 2

而除了劇本的奇妙(在這裡只能感慨不愧是TVB,黃金局的編排非常牛批),在人物選角上面也是十分給力。

女主中玉瑩以黎姿扮演,而黎姿將玉瑩從天真爛漫但是有點小心機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佘詩曼自身的氣質,扮演的爾淳是壞而不邪,只不過愛而不得的黑化罷了。

而至於鄧萃雯扮演的如妃,看過《巾幗梟雄》劇情的,應該都對鄧萃雯把握九妹這個又颯又直的角色十分有印象,而在這裡的如妃,一開始的壞不過是在後宮為了“自保”,哪怕是結局“洗白”,你也對她討厭不起來,反而頗有同情。

而穿插的太醫孫白楊,以及孔武角色,雖然有多條感情線穿插,但是絲毫不影響角色的獨立性,畢竟宮鬥劇也確實看的是“鬥”,而不是那些男女間的情情愛愛,控制出鏡的尺度,剛剛好。

而現在回過神來再去看太醫孫白楊,才發現那是真的又渣又可惡,因為含糊不清的曖昧,才引得玉瑩和爾淳從好姐妹相互殘殺,只不過那時候只為了其和玉瑩的火場殉情落淚,完全蓋住了渣的事實,也不得不說,確實是演技好。

Part 3

而對比現今眾多的宮鬥劇,為何《金枝欲孽》能夠以8.9分常駐宮鬥劇的榜首呢?這一定是有其自身的原因。

大部分的宮鬥劇講究一個“忠”字,可是當年大部分被送進來的女子,明明是有自己的目的,畢竟一個如花似玉,豆蔻年華的少女,如何能夠一眼愛上七老八十的皇帝,還要為此死去活來呢。

而玉瑩爾淳心細孫白楊,安茜如妃與孔武生情,這都是人之常情,畢竟人有七情六慾。

但是《金枝欲孽》敢就敢在,它把“渣渣龍”當成了擺設,講述的確實幾個女子為自己真心所愛的“鬥”。

這看上去更像是一種為自我覺醒的反抗。

並且劇中幾個女子,為友情,為親情,為感恩,也許會在最後的關頭幡然回首,畢竟這才是真的人性,想必與那些後現代的宮鬥,那種為了不切實際的愛情而耍小聰明,腹黑,倒顯得格局小了起來。

故事的最後,因為暴亂,孫白楊和玉瑩相擁葬身火海,而安茜孔武死去,爾淳懷著孩子跑出了困住自己的宮殿,如妃選擇了回到宮中,繼續和皇后鬥爭。

這都是她們遵從本心的想法,對於一些為了權力和假情假意地“孤獨終老”,也許這樣的“宮鬥”才更能夠深得人心吧!

7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芭莎慈善夜”女明星生圖火了,沒有修圖後,楊冪真有35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