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來自:石墨社(smshe189)
戰爭永不來。
《雙子殺手》的開局並不樂觀,現在豆瓣評分已經到了7.1分,要知道,這才上映第一天。
其實,《雙子殺手》作為商業片來講,不算那麼糟糕。
有街頭槍戰、有異域風情、有動作、有飛車、有美國政治等,這些基本元素構成了一部好萊塢大片的閃光點。
唯一的不足,是這些閃光點太不密集了。
遵循好萊塢劇本與觀眾尿點原則,在開頭的7分鐘內,一定要有一個小高潮。
於是,國情局王牌殺手亨利被安排了一場2公里外槍殺移動的列車上的目標人物。
而且成功了。
在這之後,劇情似乎進入死寂。
全片數得出來的幾場打鬥戲,穿插在長長的文戲之間,連亨利和克隆人小克之間的動作戲也逐漸走向情緒感染。
李安骨子裡是個文人,所以他的電影剋制是常事。
而且,本片也不是為了探討克隆人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因此,所謂的劇情老套,是你還沒看到他真正想說的。
反戰!
《雙子殺手》是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關於反戰主題的延續。
只是當年120幀的技術嘗試並沒有將這部過度文藝的電影被更多人認可。
特別是,這裡面提到了太多美國在戰爭中的表現,如同《雙子殺手》最後的大反派那一段直白的解釋一樣:
這樣,戰爭中就再也不會有家庭會失去子女。
是對虛偽冷血的戰爭理由的諷刺。
因為克隆人的出現,可以批量複製強悍的士兵,甚至組成軍隊。他們選擇最優秀的人,用他們的基因克隆出新的戰士。
這群戰士延續著原始樣本的優秀特點,同時又能通過克隆研究,去掉一些不好的毛病。
這些不好的東西,恰恰就是人性。
大反派以“父親”的名字,口口聲聲說著正義凜然的論調,卻將戰爭的冷血和對人性的摧殘,包裝得漂漂亮亮。
這段特別反美的言論,從大反派嘴裡說出來,其實打了美國的臉,也勢必會引起美國的敏感甚至反感。
但李安把它拍出來了,用他慣用的含蓄手法。
為了表現最終的核心主題,克隆人也好,父親也好,人性也好,都是功能性服務這個主題的。
比如,亨利在一開始槍殺列車上的目標任務時,因為旁邊出現了一個小女孩,這是無辜的人,作為一個冷血殺手本不應該關注這些,但他猶豫了。
這就是亨利的弱點,也是人性的弱點。
在大反派看來,作為軍人是不應該這樣,那些在全世界為國效力的人,更不應該有憐憫之心。
然而,亨利的克隆人1號,那個追殺他的殺手——小克也是如此。
小克本質上來說是亨利的年輕版。他們有著同樣的興趣愛好,有同樣的恐懼,甚至,他們其實在人性上都有自己的弱點。
小克在追殺亨利的時候,其實也是極度剋制的。他並不想造成無辜傷亡,甚至也會懷疑自己行為的合理性。
在地下墓室伏擊亨利時,他對女孩丹妮表現得有禮貌。這與亨利性格如出一轍。
大反派一直想要讓小克拋棄這些不好的習慣,美其名曰“成為真正的男人”。
可是,沒有人性,只是一個冷血殺人機器,就是一個真正的男人了嗎?
就如同亨利的克隆2號,那個一身軟甲,動作敏捷而且冷酷無情,可以操縱著火力轟擊民房,他不會感覺到疼痛,他只知道要完成殺人的目標。
小克和克隆人2號其實是人性的兩個極端。
小克有著人類的恐懼,因此也才有著對生命的渴望和敬畏,而克隆人2號,已經完全失去人性,他無知而且無畏。
當戰場上都是一些這樣的人,因此那些手持武器的人,也再也不會在乎對方是誰。無辜者,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這不僅是戰爭製造者的批判,也是對戰爭對人性摧殘的批判。
恐懼!
這個經常被亨利提起的詞,恰恰是人類最本真的性格。
亨利的恐懼,在他差一點殺害一個無辜女孩之後,被放大到極點。
這讓他重新審視自己殺手生涯,那變成記錄的刺殺案例,那些在他手裡結束生命的人,他開始害怕自己這一生也會變成行屍走肉。
而因為殺手的工作,他錯過了可以追尋其他事業的機會,也失去了擁有愛情的機會。
甚至,他沒有更多的時間,與父母相聚。
而作為新生代殺手的小克,他的恐懼來自父親對自己的認可。他本來有很多不喜歡的事物,卻因為大反派父親的要求,讓他不得不無條件服從,而且不可以質疑。
當他得知自己可能是亨利的克隆體之後,他開始拒絕,因為這意味著自己並非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
但是,人怎麼會相同呢?那和機器有什麼區別。
因此,最後那場校園裡的鬥嘴,亨利和丹妮分別要求小克去過不一樣的人生,而那一刻,小克堅定強調,他要做自己。
恐懼,使得一個人更像是人。如果沒有了恐懼,那就跟最後的殺人武器沒什麼區別。
那戰場上的士兵,將會是屠殺機器。
李安是從骨子裡反對戰爭的,就像他在電影裡,反覆通過亨利和同事們喝酒時喊的口號:戰爭永不來。
表面上是指他們不再接到新的任務,其實暗指真正的戰爭不再來。
商業片的文藝表達,這是李安的個性使然,同時也是李安骨子裡的中華文化所影響的。
李安在12日下午《雙子殺手》北京點映場導演對談中表示:
我在中國市場一直有種興奮又熟悉的感覺。中國的文化還是我的基本,雖然拍西方片,但文化底子很難藏住,面對觀眾,近鄉情怯吧。
長遠說,電影是美國人建立的,價值觀,敘事感,有一套東西在裡面,非常牢固,我們都是看美國片長大,老實講,我個人有點看膩了。中國文化不缺少美感、故事,應該能發揮一套影響世界的電影語彙。
因此,這部電影在講故事的節奏上,盡顯中華文化中的沉穩內斂,而在影像符號上,也選取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標誌性物件,如水、盆景、中式風格建築、鏡子等。
為了表現反戰的主題,這部電影在美國之外的所有打鬥場景也盡顯環境之美。
無論是街道還是巷子,或者是樓閣,都給人一種不忍破壞的感官體驗。
然而,在美國的場景,包括室內刺殺以及最後的毀滅之戰,都在極力破壞著美感。
這是戰爭的本質。
包括最後那場驚豔的火人戲碼,帶著面具不怕疼痛的殺手,像魔鬼一樣要衝出火海,大概是李安心中對戰爭中的人,那被扭曲心智的直觀描寫吧。
相比《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採用的120幀技術,其實李安一直在嘗試技術上的突破,以及如何為藝術服務。
《雙子殺手》採用了60幀,這樣的視覺體驗,已經足夠將畫面細節展現得更穩更清晰。
因此,我們在看那些打鬥場面時,會覺得一點也不模糊,甚至感覺有點慢。
但是,那些戰爭場面,卻也因此更加震撼和真實。
最後,《雙子殺手》品質如何,需要看你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去看。
如果只是商業大片或者精彩故事,那麼也許會失望。但是,李安,還是那個李安。
-END-
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你有什麼想說的?
來自:石墨社(smshe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