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高幀率格式電影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身臨其境的體驗,它對於傳統的敘事解讀效率也是顛覆性的。

但李安導演細膩的人文關懷比“技術革命”更值得鼓勵和推崇。

(無劇透部分,下文寫劇透部分時會提示)

曾經有一個廣告詞,叫「觀看一部電影,還是置身其中」;這是我在電影院最富有「置身其中」感受的一次觀影體驗。

“孤獨的”電影技術革命家

最近幾年只要稍微關注電影都會知道,2009年的《阿凡達》打開了3D/IMAX電影的大門,以彎道超車的方式將影史票房第一的現象級作品《泰坦尼克號》斬於馬下。

不過3D/IMAX這種技術革命的放映形式卻很特殊地在中國大範圍流行開來,原因讓人哭笑不得——因為這種制式電影院能賺更多錢。

正常我們在終端(手機/電腦/iPad)以及電影院能欣賞的正常播映的影片(即不含燒錄/盜攝等),幀率都是24fps,2K解析度。

而一直以來,大到斯皮爾伯格/卡梅隆等殿堂級導演,小到只能在微博上映的野雞九流導演,都選擇的是這種規格。

有且只有李安在《中場戰事》以及《雙子殺手》採用60fps/120fps的技術,用最簡單的數學乘法不難算出,120幀對於資金的花費量是24幀的足足五倍。

其實,他在《中場戰事》的前一部故事長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就在電影中段的海上部分呈現出似真似幻的3D效果,讓一千個觀眾心中出現一千種不同的解讀。

而這在2D觀影狀態下是很難感受到的。

當然,3D技術只是由《阿凡達》發揚光大了而已,3D電影早在幾十年前就能看到。

除了3D/IMAX技術外,其他方面的電影拍攝方式革新也層出不窮。

如動作捕捉,CG特效,數字合成等,都已經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層面;大家習慣了這些光怪陸離的視覺特效的衝擊,注意力慢慢又轉向了「講故事」本身。

而在電影藝術和技術已經高度發達的當下,李安仍然在盡力拓展「電影」這個概念的邊界,成為電影技術革命家。

高幀率格式電影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身臨其境的體驗,它對於傳統的敘事解讀效率也是顛覆性的:

在60/120fps的畫幅下,人物面部/動作以及場景的生動程度使得評價更為複雜化。

這是因為,在高幀率格式下,演員在特寫鏡頭中的表演變得令人格外印象深刻;每一個微表情都能讓人更好地感受到他們當下的情緒。

用惡搞廣告詞形容就是:“(放大,再放大),每一根毛都看的清清楚楚。”

不過很遺憾,李安這種以“顛覆敘事解讀”為核心的影像呈現方式,並沒有在北美獲得好的反饋,包括美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基本沒有電影院能正常放映最高規格的「120fps+4K版本」。

國外對於《中場戰事》與《雙子殺手》這兩部電影的評價也都是剛剛及格,儼然處在一個進退兩難 的尷尬地位。

別人是“有才卻無處施展”,他是“有片卻無處播放”;而這,也是我把安叔稱為「孤獨的」電影技術革命家的原因。

至於《中場戰事》/《雙子殺手》“講什麼故事”,其實遠遠沒有“如何講這個故事”重要;但很少有人重視“故事講法”的革新必要,當然也就遇冷了。

(注:以下為劇透部分影評)

-

-

-

充滿人情味的電影技術革命家

筆者在前文一直沒有描述這部電影的劇情,而聽過一些相關風聲的朋友應該知道:《雙子殺手》的低分原因正是在於劇情的不足。

在這裡就必須好好誇一下李安導演濃濃的人情味與人文關懷,且這種特質在兩部高幀率電影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第一部高幀率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主角比利·林恩是一位在巧合之下被捧上“美國英雄大兵”神壇的普通士兵。

所有人都在為他喝彩,都在為他的英雄事蹟喋喋不休大誇其辭,沒有人在意這副英雄的皮囊之下其實也是一個人,也會怕死的「人」。

國家與人民都在以“槍響”,“禮花彈”等方式來慶賀士兵們的偉大,但出生入死的士兵們在這種喧鬧氛圍下能感受到的,只有揮之不去的「戰場緊迫感」與「ptsd」

當比利說出“想與女友私奔,離開戰場的話語”時,女友的回答卻是“你就應該去打仗,因為你是一個英雄。”

這時他才明白,女友愛的根本不是作為比利·林恩的自己,而是作為所謂“英雄”的自己。

畢竟,誰會安心放手自己真正喜歡的人,前往九死一生的地方呢。

戰爭的真相,只有上過戰場的他們自己才懂,而皮囊下作為“人”的脆弱靈魂,並沒有人在意。

再回到《雙子殺手》,身為亨利克隆體的“小克”(Junior)甚至沒有一個正式的姓名,而是純粹作為殺人的機器進行使用。

為了讓他擁有最高的戰鬥效率,人性的弱點在他身上被完整剔除——恐懼,迷惑,掙扎,躊躇,甚至七情六慾,樣樣皆空。

雖然這些人性弱點在成長的過程中被逐漸剝離,但不代表它們不存在。

更何況他做的都是出生入死的刺殺工作,根本沒人能完全對這種工種保持永久的平靜與鎮定。

如“本我”的亨利,做夢都是那些殺戮的夢魘。

小克在受到“本我”一頓教化後,他對自己缺乏人性的生命開始產生懷疑:我到底怎樣才能做到最好。

可是把他克隆出來的,聲稱是他“父親”的人,卻完全沒有把他當人看:

“你沒有任何可能影響戰鬥任務的弱點,是最為完美的殺人機器,我為你感到驕傲。”

但在跟幾位主角逐漸深入交流的過程中,他終於意識到這種“表揚”才是毫無人性的,並沒有尊重他作為一個普通人應有的弱點與慾望。

只有同樣身為退休刺客的“本我”,才能理解他心裡對於出生入死的天生恐懼,那種刻在基因的是人都有的恐懼。

現實生活中,真正九死一生的士兵或者特工絕對是極少數,而普通人沒興趣也沒有必要去探討他們真實的血色人生到底有多痛苦,僅僅也是作為談資來歌頌。

當然就如我前文所說:「戰爭的真相,只有上過戰場的他們自己才懂」,即使看完電影,你也很難想象他們到底經歷過什麼,他們的腦海思緒是怎樣的。

兩部電影在結尾都有“我愛你”這句臺詞,而且都是作為戰士的一方對著另外一個戰士說這句話。

大概就算用上一切辦法,也只有他們自己才能懂自己吧。

但李安導演願意用最為樸素與寫實的手法來描述這種另外一種程度上的「邊緣群體」的做法,讓我很是傾佩。

在重點突破「電影技術」的邊界之外,他仍然給予最有人情味,最具衝擊力的鏡頭語言來展現他們的不易,使得我們更加關注這類所謂的“英雄傳奇”。

所以,選擇高幀率格式是最符合故事情緒的選擇。

​在我個人看來,這種心思細膩的人文關懷比“技術革命”更值得鼓勵和推崇,綜合起來電影值9分。

以上。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TVB“童顏男神”成新一代收視福將,奈何個矮是硬傷難獲大臺力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