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年過六旬的華人導演李安,似乎又一次站在了好萊塢影評人的對立面,他正在悄悄醞釀著一場有關電影技術的變革。

每秒120幀的電影技術再次被他搬上了大銀幕。

與三年前如出一轍,北美的觀眾對他的新作《雙子殺手》依然沒有買賬。和好萊塢老牌影星威爾·史密斯的這次合作,外加一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籌備的電影劇本,給不少外國觀眾一種炒冷飯的感覺。

作為國際上最成功的華人導演之一,李安始終在選擇冒險。三年前的《比利林恩的戰事》在票房上已經撲街了。而這回,電影《雙子殺手》在國內電影市場的最終成績,或許將決定著李安有關電影的這場技術實驗能否持續下去。

把視角拉開,放眼整個電影史,技術進步終歸電影產業走向升級換代的一個標誌。而關於“120幀”的這場技術與商業上的較量,業內至今還沒有第二個人蔘與進來。

這是屬於導演李安一個人的“中場戰事”。

阿里復星加持《雙子殺手》只為推廣Cinity影院系統?

《雙子殺手》爛番茄新鮮度

目前,《雙子殺手》在國外的口碑依然沒有多少好轉,爛番茄新鮮度只有24%,影評人們似乎普遍不看好這部電影,但是觀眾滿意度卻達到了84%,並不算低。而在IMDB平臺上,《雙子殺手》評分僅為5.7,連及格線都沒達到。

《雙子殺手》IMDB評分

與海外口碑不太一樣的是,在國內豆瓣平臺,這部電影映前評分目前達到了7.1分,相對較高。並且評分以三星四星評價為主,佔比達75.4%,其中四星佔比人數最高,為39.0%。

儘管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不算低,但與前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高達8.4的評分相比,還是差了一截。

差強人意的口碑評分很可能影響到電影在國內的市場成績。從影片在海外的票房來看,目前形勢頗為不妙。北美首周票房僅為2050美元,位居《小丑》和《亞當斯一家》之後,而全球總票房首周才5950萬美元,離預期票房,相差甚遠。

要知道,這部由派拉蒙影業與天空之舞聯合出品的影片,其總投資高達1.38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後期的宣發費用),要想收回全部成本,至少需要4億美元的票房。

這成了壓在導演李安肩上的一座大山。

另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

這部電影原本是上世紀90年代迪士尼籌備的一個專案,但因為當時拍攝技術有限最終擱淺。故事在好萊塢已經流轉了20多年,半個好萊塢都和這個專案產生過聯絡,但都不了之,直到20年後,才由天空之舞(Skydance)重啟了這個專案。

也就是說,這原本就是一個炒冷飯的專案。沒有誰能想明白,為什麼派拉蒙要冒險重新開拍這麼一部電影?而李安又為什麼要接下這麼一個原本就“時過境遷”的專案。

可如果再仔細看一下投資方的話,我們就需要重新梳理下這其中的某些脈絡。

原來除了派拉蒙與天空之舞以外,中國的阿里影業與復星影業也在主要投資方之列。此外,其官方發行方是近年來一直在推廣Cinity影院系統的華夏影業。

結合前段時間Cinity影院系統在各類平臺上刷屏,我們就可以推測出另一個可能的結論:

這部上世紀就已經有了劇本的電影,或許原本出品方派拉蒙和天空之舞就只准備做一部小成本動作片。可在華夏影業和阿里復興等投資方的助推下,為了推廣Cinity影院系統,才改成了一部高技術大製作的電影,而這恰恰與李安對於電影技術升級的願望一拍即合,於是雙方達成了合作,由李安找來史密斯拍了這麼一部電影。

所以,如果單以票房成績來衡量這部電影的意義,其實並不公平。它所能夠影響的,是國內觀眾的觀影方式和觀影體驗,如同早年卡梅隆《阿凡達》的上映對3D電影普及產生的影響那樣,Cinity系統所帶來的新的觀影體驗,說不定也會讓新的電影技術得到普及。

以戲劇結構見長的李安因何走上迷戀技術之路?

如果僅僅從技術上來看待李安的這部《雙子殺手》,那麼它至少有三大亮點。

Digital Human(數字人物 )、高幀數(120幀)、3D。

曾經拍出了《喜宴》《飲食男女》《斷背山》《臥虎藏龍》等經典電影的李安,不知從何時開始,愈發沉迷於技術對於電影世界的改造。

轉折點或許出現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作為導演的李安頭一次從3D電影在技術上給人帶來的感官上的魅力,與此同時,他也在拍攝過程中,深刻意識到,傳統2D電影所奉行的技術原則在3D電影拍攝過程所帶來的諸多弊病。

這其中,就包括了電影低幀數的問題。在不少電影從業者看來,已經沿用了幾百年的 “每秒24幀”幾乎成了一個預設的技術規格,不容質疑。可實際上,最早的無聲電影幀率甚至更低,只有每秒16幀,後來因為要有聲音,最低幀率也得24幀,就改成了每秒24幀,慢慢地才成了慣例。

也就是說,即便是業界此前一直沿用的“每秒24幀”,其實也是為了提升觀影體驗所引發的技術升級的結果。

於是就有了後來120幀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然而無論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還是三年前的那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其敘事結構的新意與電影主題的深度,都與以往別無二致。但到了現在的這部《雙子殺手》,似乎就有了點小小的改變。

在有關這部電影的爛番茄評分頁面上,寫著一句影評人的評語:

“《雙子殺手》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覺效果得到了一些出色表演的支撐,但這部科幻驚悚片卻被一個令人沮喪的劣質故事所嚴重破壞。”

看樣子,一部原本在技術上十分出彩的電影,可能要受到編劇上的拖累。

也許,現在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李安,已經不再是早年那個多次斬獲臺灣電影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李安,更不再是那個兩度拿下金熊獎、金獅獎、奧斯卡金像獎,只差一個戛納的金棕櫚的李安。

正如他說的那樣:

“我已經不在戲劇的世界裡了,我更希望電影看起來有意思。現在每拍一部電影,我都在嘗試遠離戲劇,用視覺講故事。”

不管影迷們多麼難過,李安現在的野心,恐怕還是更多的放在了影像技術上了。

畢竟,無論在電影的藝術成就還是商業成就上,他已經到達了一個其他人都難以企及的高度,而推動影像技術上的變革與進化,大概就是他正在攀登的第三座高峰。

製片人中心制下的好萊塢李安作為導演的空間還有多大?

上一部電影,李安虧了4000萬美元。

它正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其回報率僅為33%。

而這回,總投資達1.38億美元的《雙子殺手》,對於李安而言,無疑是一次成本和風險都更高的賭博。

根據媒體相關訊息人士的預測,這部影片會產生6000萬美元的虧損。除非尚未公映的中國市場能夠超常發揮,但即便如此,最好的情況也可能只是稍稍止損。而在貓眼專業版中,這部影片目前的預售票房為1893萬元,算得上是不溫不火。

雖然國外人士未必能對中國電影市場潛力作出準確判斷。但在一片看衰的局面下,《雙子殺手》要想實現票房逆襲,恐怕也並沒有那麼容易。

李安很清楚,站在他身後的派拉蒙、天空之舞、阿里影業與復星影業,都在陪他放手一博,賭局的最終結果也勢必影響好萊塢影視公司對李安個人商業價值的判斷。

問題是,對於這部電影來說,要想成功俘獲國內觀眾,恐怕還要面臨至少兩方面的挑戰:

第一,從最佳觀影體驗的角度出發,每秒120幀速度進行4K模式的3D放映,無疑是最佳的。但這三大條件都具備的影院,在國內卻寥寥無幾,這意味著大批觀眾將註定無緣真正完整體驗到這部影片在視覺上的盛宴;

第二,從此前一些觀眾的觀影反饋來看,120幀視效的一個很大弊端就在於過於面面過於清晰讓觀眾很難“入戲”,而電影編劇上可能存在的短板,恐怕又將放大這一劣勢。

如果過不了這兩關,那麼這部耗資巨大的影片,也難免票房撲街,那麼李安在好萊塢未來的發展前景,就變得有些岌岌可危了。

因為好萊塢與國內導演中心制不同,遵循的一向是製片人中心制。製片人擁有整部影片製作過程中的最大權力,即便是導演,也要聽其調配。而與此同時,作為資源調配者,製片人也要為影片的投資回報承擔最大的責任。

好萊塢電影之所以能夠發展得如此迅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製片人中心制下,電影能夠以更加科學和專業的商業模式進行運作,而不至於連年虧損。

當然這種體制下也不乏例外,如果導演的作品能夠在商業上或者藝術上不斷取得亮眼的成績,那麼其話語權自然而然也會有所提升。

而相反的是,如果其作品失利,那麼導演也必然要遵從製片人意願作出改變。

所以,對於李安來說,一旦這部影片票房失利,恐怕他在未來就不得不放棄影片技術升級上的這類嘗試了。

可120幀的電影技術,向來是李安導演自己的堅持,他曾經在訪談說過,推動電影技術,對他來說就是一種使命感,是一種天命。

也許迴歸華語電影,向內地發展,會成為李安未來一個的選擇。李安也曾經說過,想與黃渤合作拍一部喜劇電影。與內地演員的合作,或許會成為他重回華語影壇的第一步。

張藝謀與李安

如果李安迴歸華語電影,可以預料的是國內的影視投資公司將會趨之若鶩,畢竟業界曾經就有過“李安和張藝謀誰是華人導演第一人”的討論,雖然最終都沒有達成統一意見,但可以確定的是,作為一位華人導演,李安在國內電影行業的影響力,舉足輕重。

而要想繼續他的電影技術實驗,國內或許會是更好的土壤。無論如何,對李安而言,推進電影技術實驗,這不是一個短期內就可以輕易中止的夢想。因為正像他曾經說過的那樣,這是他的天命。

這也是導演李安的“中場戰事”。

作者/ victor

責編 / 如謙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有一種“整容式”長大叫費曼,和小時候判若兩人,難怪很少晒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