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16年底,我接到東南衛視的任務,讓我參與拍攝關於朱熹的大型紀錄片。記得當時找我談話的是擔任執行總導演和總撰稿的兩位衛視副總監。雖然兩位領導在談話中多番強調《大儒朱熹》紀錄片的重要性,但是說實話,剛接到任務時我心裡是有點抗拒的。因為從小到大的教育都在告訴我們,程朱理學是”封建統治”的工具,而作為理學集大成者的朱熹,在我們這代不少人心裡,從來就不是一個“正面形象”。

攝製團隊合影

查閱參考資料後,抗拒感上又增加了一層畏難情緒。成百上千萬字的各種朱子著作、傳記與研究論述,汗牛充棟。雖說所承擔的第四集《春風化雨》,重點是朱子在教育、教化上的獨特貢獻,但畢竟一切先要從認識朱熹並將許多覆蓋在他身上的歷史汙垢逐一辨識開始。感謝《朱子大傳》、《朱子文化大典》、《朱熹年譜長編》以及數十本朱熹傳記、論文集等,讓我前所未有地重新認識了一位真實的曠世大儒。

攝製組攝於武夷精舍

對朱熹越是了解,對於自己能否順利完成本片越是信心不足。一想到諸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窮盡一生研究朱子學說與生平,現在要將其在教育、教化上的豐功偉業,濃縮到一集50分鐘的紀錄片體量內,如何取捨內容?如何用真實故事方式生動地表述和推進、讓人首先愛看而後有感?每每想到這,心裡總是誠惶誠恐。現在回想,諸多專家學者本來就忙,接受鏡前採訪時,如我等門外漢不時出現的幼稚提問,要忍受何等雞同鴨講的痛苦,實在是辛苦了諸位名家老師。朱熹這個選題,著實不是拍著好玩的。而要避擴音問的幼稚,確乎要儘可能弄懂朱熹。

攝製組在福建師大古籍所拍攝古籍

中國著名思想史研究專家蔡尚思先生說,“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作為繼孔子之後中國儒家文化的又一位巔峰人物,朱熹對傳統文化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單論教育方面,中國傳統四大書院,朱熹就曾先後擔任過其中兩所的山長,他將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從從落敗的邊緣起死回生,並由此引領了中國傳統書院式教育的復興。即使是在朱熹逝世八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可以清晰感受其教育思想在東南亞文化圈的影響。這影響集中體現在朱熹於白鹿洞書院手書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天下書院之圭臬上,體現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今天實行的大學生導師制度,以及日本興讓館高中學生每天早課誦讀的“父子有親、群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攝製組攝於白鹿洞書院

當年朱熹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故事,也生動地印證朱子的“格物窮理以致知”的教學方法論。朱熹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所謂格物,即努力接觸事物,窮索事物之理。朱熹還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的知、情、意、行相互協調發展的過程。“居敬而持志”,說的就是情感和意志在教學上的雙重作用。這些教學互動的方式,不是填鴨式教育,而是調動人的各種積極因素的全方位教育。當今的高考縱然在相當程度上保障了社會公平,但也因各教育環節都圍繞“高考指揮棒”而產生了某種畸形異變,甚至教師待遇、學生評價都因考分高低排名而過度掛鉤。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基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間的關係?這一集也致力藉助朱熹當年的教育探索,引發當下的話題思考。同時,朱熹還主張人的一生都要不斷學習。當今現代社會越來越是一個“學習型社會”——在網際網路知識、科技知識和人文、藝文知識拓展、裂變速度超過以往任何時代的當下,客觀要求尋求自我完善的人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提升,即便年邁退休也可繼續學習,以追尋知識豐厚與審美的境界。八百多年前的朱夫子,目光真的獨到、遠大。而我也在不斷昇華對朱熹的認知中,將他的非凡教育家形象和教育實踐,通過《春風化雨》這一集,加以影像化呈現。

攝製組武夷山情景再現拍攝現場

紀錄片《大儒朱熹》歷時兩年多,從起初的抗拒到後來的崇拜,再到結合當今教育狀況,在本片中對中國教育的歷史與當代創新引發再認識,感謝《大儒朱熹》帶給我的變化與啟迪。正如束景南老師在《朱子大傳》序中所寫:“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朱熹,就正像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傳統與自我一樣。”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共同策劃,東南衛視團隊承製的六集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將於8月6日至8月11日每晚20點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東南衛視屆時也將播出,具體時間請持續關注東南衛視官方微信、微博的訊息。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三十而已煙花廠爆炸了嗎 許幻山不聽顧佳建議釀成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