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關於標題這個疑問,最簡單的回答是:因為這類科幻電影幾乎都是美中國人出錢拍的。

全球票房將近八點二億美元,一度是影史賣座亞軍的《ID4星際終結者》,從1996年推出到現在已經二十四個年頭,IMDb的評分雖然已經掉到7.0,卻依舊是以外星人入侵地球為題材的同類型科幻災難片中最為影迷所津津樂道的經典。

導演羅蘭艾默瑞奇可以說是影史上摧毀白宮和蹂躪地球次數的雙料冠軍。而這兩項紀錄,也都是從《ID4星際終結者》開始累積,此後一路駕輕就熟,幾乎每部電影總會拿白宮開刀。

本片的劇情應該可以不用多介紹,基本套路對所有觀眾來說都是耳熟能詳:外星人一上來就是沒頭沒腦的狂轟濫炸,全世界都沒有反擊之力,唯獨美利堅合眾國屹立不搖,率領地球人絕地反擊,外星人全軍覆沒,收工。

但是在基本套路以外,自兼編劇的艾默瑞奇還設計了不少別出心裁的橋段。首先,他讓外星人親自(好啦,是透過心靈感應)講述了侵略地球的目的和步驟,這在以往同類型電影中總是把理由模糊帶過的做法大異其趣。其次,外星人侵略地球的最初手段,是利用地球人自己打上軌道的人造衛星,並透過我們對外散射的電視訊號、以及探測器Nautilus一/二號上的銘版和黃金唱片,來理解地球人的可能反應。

最後,帶頭反擊的不再只有英勇的美國大兵,駕駛戰機衝上第一線的居然是美國總統本人!雖然說美國開國以來,有親臨戰場經驗的總統不在少數,但從沒有哪一任總統是就任後還得親赴前線的(往後大概也不會有),於是比爾普曼飾演的惠特摩總統就成的空前絕後的唯一一位。

艾默瑞奇試圖在一片聲光特效中,給交戰雙方都增添一點韌性和生存動機,單就這一點,就使得《ID4星際終結者》具備與眾不同的價值。

上個世紀九零年代末期,電腦輔助特效(CGI)還不發達,大小螢幕科幻片都是以縮尺模型為主流。艾默瑞奇在這之前的《星際之門》就曾在墨西哥沙漠搭建了一座1/72的大金字塔。這次的手筆更大,光是1/144的F-18戰機模型就製作了將近四千架,外星戰機也有差不多的數量;能自力飛行的導彈模型大約一千五百枚;各大都市上空的攻擊星艦、白宮以及各主要都市的建築模型,都是以1/100的比例製作。單單是製作這些模型的材料和人工費用就超過兩千萬美金,而且全部都要在鏡頭前精準的炸掉;至於爆炸威力不足的部分,才是交給電腦特效組一格一格去補強,這個部分又花掉了將近一千萬美金。

由於廿世紀福斯開出的整體制作預算只有七千五百萬美金,但光是完成特效和空戰場面就已經花掉快一半了;比爾普曼、威爾史密斯、傑夫高布倫等卡司陣容,片酬加一加又差不多三千萬美金;其他部分包含搭景在內,真的也只能克勤克儉些。於是艾默瑞奇先是放棄編劇費用,再找上同期間進行拍攝的《白宮夜未眠》和《尼克森傳》借用還沒拆掉的白宮內部及空軍一號內景;存放外星戰機及囚禁外星人的51區基地,則是以極低價格租用休斯航空位於加州的廢棄機棚,稍作粉刷就進駐拍攝。

幕後有這麼多辛酸,幕前成績卻是相當傲人。除了累積全球八點二億美金票房,還拿下了奧斯卡的最佳特效,以及土星獎的最佳特效、最佳科幻片、最佳導演三項大獎。臺灣這邊也貢獻了約三點六億臺幣的票房進賬。

不過這部電影在全球上映時,也引發不少爭議。像是土耳其、俄羅斯等國家,就曾因為片中有摧毀國家紀念地標的鏡頭,一度要求修剪並暫停上映;中國則是乾脆連准考證都沒有發(有一說是代理片商明知無法通過,直接放棄申請)。全片滿滿的大美國主義,也在部分民族情結或宗教意識較高的國家引發群眾抗議。

回到標題的疑問;到底為什麼外星人光臨地球時,總是先挑北半球的美國下手?文章開頭的回答當然是戲謔成分居多,如果以戰略分析及科學論證的角度,外星人的侵略目標也大概有九成的機率會先選擇美國:

第一,全球的軍力有六成以上集中在北美洲,先打下這裡,地球人的反抗能力就去掉了一大半。第二,北美洲獨立在兩大洋之間,來自東邊大西洋、西邊太平洋兩個彼岸的增援都費時耗日。第三,北美洲擁有最多的高科技設施、尖端學術人才,自然資源也相當豐富,最適合作為統治全球的殖民基地。

所以說,不論是從哪裡來的外星人,只要還有點戰略概念和科學知識,不先打美國還能打哪裡?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男人們的愛情:同性相吸是否是人類精神高度發展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