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世界電影在未來十年的一個大趨勢,是現實右轉,銀幕左轉,以社會公平為導向的左翼電影(Left-wing film)將大行其道。這一型別貼合現實、成本低廉、感染力強,因此極易風靡。

去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寄生蟲》,摘得威尼斯金獅獎的《小丑》,被Netflix買下網播權的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以及被“懂王”點名批評的《狩獵》,都是近年左翼電影的傑出代表。

《寄生蟲》《飢餓站臺》《狩獵》

如果說它們還有哪個至關重要的共性,那就是在看似偏頗的主旨之下,都能找到強有力的理論做背書。

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不是一部講述暴力的電影,它真正表述的東西是絕望。同樣,它的重點也不是憤怒,而是釋然。

什麼叫絕望?就是一個道貌岸然的人在面對公眾、背對你的九百九十九次裡,都化身君子;卻在背對公眾、面對你的那一次裡,成了不折不扣的小人。這樣的存在令人無比絕望,無數個這樣的存在,就是亞瑟身處的世界。

德尼羅的角色演繹了傳聲筒的虛偽

什麼叫釋然?即“我曾經認為,我的生活是一出悲劇,現在我意識到,它是喜劇”,就像一句80年代的流行歌詞——“就在所有的期盼都已經落空的時候,心靈深處卻湧起一波波釋然的快樂。”

這部直抒胸臆的電影一定會令很多人不習慣,除去對影像風格的審美接受,如果一個人執著於批判電影裡的暴力,或許是因為他不屬於《小丑》中亟待拯救的階級;而一個人首先感受到的是絕望,那麼菲尼克斯的表演就是他的自畫像。

對亞瑟們來說,哥譚並不黑暗,那就是他無可奈何的生活;只有在韋恩們那裡,哥譚才尤其黑暗——它的汙穢需要粉飾,一旦弊端無法掩蓋妥當,再作惡的時候恐怕就會有“名不正而言不順”的風險。

DC裡的哥譚市

美國社會學家格爾哈特·倫斯基(Gerhard Lenski)有本在社會學領域具有奠基意義的著作,叫《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小丑》裡所有匹夫一怒的內因,在這本書裡都能找到線索。

比如對上層階級在社會管理中所取得的那些不為人知的好處,倫斯基是這樣解釋的:

“富裕的私有財產擁有者是國防和警察開支的最大受益者。正是這些富人,而不是窮人可能會因為國家被佔領,或者因為國外的利益無法保全,或者因為國內出現無政府狀況而成為主要的受害者。

政府投資高速公路和其他服務專案而促進商貿發展,也是他們獲利最大。甚至國家投入發展科技教育也是他們受益最大,因為這給他們的公司提供了所需的技術員、工程師和科學家。

相比之下,國家對社會福利的投入雖然會使下層階級受益,但與其他方面的支出相比,這方面的支出在政府總支出中的比例簡直就不值一提,即使如此還經常會引發激烈的爭論。”

《權力與特權》

倫斯基總結道:在一個成熟的工業社會中,雖然無法精確得出占人口總數2%的上層階級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攫取的百分比,但是把上述因素考慮在內,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政府提供的服務中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都流入了最具有權勢與財富的少數人手中。

當然,在一個特點的歷史時段內,少數人佔據了多數財富,這不足以直接構成多數人暴怒升級的理由,真正關鍵的問題有兩點:一是前者是如何獲得了這些財富,二是後者有沒有可能也獲得這些財富。對此,倫斯基也有非常詳盡的剖析與論述。

在關於“不平等”問題的討論上,保守傳統的理論通常被稱作“功能主義”理論,另一位社會學家塔爾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與學生金斯萊·戴維斯(Kingsley Davis)均持這一論點,在他們看來,分層基本上由社會的需要而產生,它不來自特殊個體的需要或意願。

韋恩代表的社會上層

“社會不平等是自然而然發展起來的手段,靠著它,社會可以確保最重要的職位有意識地由最合格的人來承擔。”也就是說,韋恩們之所以比亞瑟們有錢,是因為他們擔當的職位對社會而言非常重要,同時他們還非常稀缺,因此必須給予他們更多報酬確保他們在位置上盡心盡力,最終的結果當然是大家一起受益。

與“功能主義”相對的理論叫做“衝突主義”理論,衝突主義者並不否認前者的研究方法有合理性,他們只是比前者更關注具體社會在實際演繹中的暗流湧動。

倫斯基在強調分配製度從強權統治向權利統治轉化的過程時,指出了排除一切暴力手段的“制度化權力”的概念,這一名詞聽上去非常抽象,套用法國哲學家布萊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名言就是——“人不能使公正的事物變得強大,卻能把強大的事物樹為公正。”

匹夫一怒

關於這種權力是如何為韋恩們站臺的,主要有賴於以下兩點:

首先,它是一種較容易為社會接受的權力形式,這意味著行使這種權力的人比那些運用強力的人更不容易受到挑戰,更容易得到人們的支援;

其次,它往往不通過個人化的途徑——個人素質或成就極易遭到挑戰——而是通過率先取得一些地位或官職,或是積累一定量級的財產。人們常常會假定,只有具有較高成就或非凡才能的人才有資格在制度化權力中獲益——即配得上這些世俗褒獎。

實際上,獲益者並不需要證明他們真的具備能力,他們只需要讓人們覺得他們有能力就夠了,怎麼讓人們覺得他們有能力呢,就是前面說的,僅僅是佔住那些權勢與財產。那些依靠強力獲得權力的人,之所以要千方百計地促使原始的獲利模式轉化為這種制度化的權力,正是因為它保證了利益自動流向他們,而不管其個人素質如何。

《小丑》概念海報

明白了利益分配的上述框架,也就不難理解亞瑟蛻變成小丑的必然,因為他永遠不可能在韋恩們設計的制度中也獲得那些財富,只須後者稍微動些腦筋,強力就可以轉化為權威,強權就可以轉化為正義。而在這些“關鍵之處”,韋恩們的腦袋從來不會停止轉動。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馬伊琍角逐白玉蘭獎,文章約會女友人吃下午茶,女方長相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