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伍迪·艾倫,一位憂鬱的才子

提起伍迪·艾倫,喜歡看文藝片的朋友應該不陌生,他以一部《拿起錢就跑》的導演處女作在電影界嶄露頭角,漸漸在好萊塢佔有一席之地。

他參演了多部電影,由他任導演及編劇的作品超過100部,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安妮·霍爾》、《午夜巴塞羅那》、《午夜巴黎》、《紐約故事》等。這些電影奠定了伍迪·艾倫在好萊塢的地位,他也在某種程度上成了美國電影文化的一個符號。

伍迪·艾倫用他獨特的敏銳度感知著這個世界的真誠、善良、邪惡,把它們用電影化的手法白描出來,電影是他展示自己內心的一種方式。

很多人驚歎於伍迪·艾倫的才華,要什麼樣的家庭才會孕育出這樣一位奇才怪才呢?心想他小時候一定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得到很好的智力開發與引導吧,所以才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

但實質上,人們看到的伍迪·艾倫的風光只是表面,這位在人前閃耀的才子有著極其不幸的幼年、童年生活。他的內心深處有著不為人知的陰影,對他的整個人格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伍迪·艾倫出生在紐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父親工作懶散沒有大作為,母親性格急躁,有抑鬱症傾向。這對夫妻經常吵架,對孩子缺乏照顧。艾倫小時候很少得到父母情感上的撫慰。

艾倫有過多段戀情,大部分都無疾而終。他喜歡異性,但與對方的關係只能維持極短的時間,因為他害怕與對方發展成依賴或親密關係。他的婚姻都在幾周內出現問題。很多人認為是才子風流習性在作怪。

其實並不是,主要問題在於艾倫因為原生家庭的原因,形成了他不完善的人格,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無法處理親密關係,他成年後的行為體現著他早期受到的家庭教育方式。

學習,能夠改變原生家庭的影響

早期父母撫育很重要,關係到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很多人是在無意識地重複過去。你如何與他人相處、遇到事情如何處理、與什麼樣的人相戀、如何思考問題,這些都反映著我們的童年經歷。

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這本書中,作者奧利弗·詹姆斯追尋了伍迪·艾倫等名人的成長軌跡,剖析了原生家庭是如何對個人產生影響的。

書中從嬰兒時期分析至成年,闡述了生命的不同階段對應個體哪些行為的成型時期,此時,如果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會對人產生的影響。並在最後,告訴人們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不良影響。

奧利弗·詹姆斯是英國的國民心理學家,他出生在一個父母皆是精神分析師的家庭。

詹姆斯的母親童年很不幸福,雙親對她冷漠疏離。在她14歲時,父親因為抑鬱症自殺;十年後,母親又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又過了幾年,詹姆斯母親最愛的弟弟也發瘋自殺了;當時18歲的她去接受了三年的精神分析治療,接著順利上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專業的精神病學工作者。

詹姆斯父親原生家庭也不幸福,詹姆斯的爺爺冷酷自私、專橫不講理。這讓詹姆斯的父親及其兄弟姐妹深受其苦。詹姆斯的父親接受過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姆的精神分析治療,據稱作用很大。

詹姆斯的父母結婚後,因為兩人本身都是精神分析學家且深受原生家庭之苦,所以都不希望孩子們經歷自己童年的不幸遭遇。於是詹姆斯的母親放棄事業迴歸家庭,用充滿愛的方式撫育著四個子女。她希望打破自己家族母愛始終被剝奪的迴圈,她做到了。

詹姆斯的父母都成功地打破了原生家庭的魔咒,衝出了不幸福童年帶來的陰影,原來傷害過他們的事物最後也成全了他們。

受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詹姆斯對精神分析存在著極大地興趣,他通過努力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心理學者。

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這本書中,作者主要分成三個階段來講述幼童時期的經歷對人的影響:

0-6個月,自體感形成的關鍵時期,主要是人格障礙方面的內容:0-3歲主要是與他人關係模式形成的時期,包括迴避型依戀關係、纏人型依戀關係、安全型依戀關係等;

而3-6歲是一個人良心形成的時期。例如善良的良心、懲罰的良心、脆弱的良心等;

在最後,作者還建議可以通過傾訴、內省、創作等方法減輕原生家庭的影響。

過去的經歷,影響著當下的你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類人:情緒不穩定、很難相信別人、暴飲暴食、驕傲自大、容易陷入抑鬱,那他很大可能是一位自體感比較弱的人,並患有人格障礙。

這類性格的形成一部分取決於在剛生下來的幾個月的撫育方式,另一部分取決於在後期遭受到的虐待,這兩者都可能導致人格障礙。

嬰兒期的撫育方式至關重要,嬰兒需要與人溝通、需要被感知、希望自己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情感被剝奪的嬰兒很難存活下來,即使僥倖成活,成人後他們的語言及社交能力也很差。

即使是後期得到了妥善的照顧,也無法彌補先天造成的傷害。這都有一些有失道德的實驗做為證明。

嚴格的情感剝奪就導致人格障礙。研究表明,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在物質上也許被滿足了,但情感上卻始終處於匱乏的狀態,所以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很容易有人格障礙。

而且,年齡越小時遭受到的創傷長大後越難癒合。雖然這個結論並非絕對,但佔有很大比例。

伍迪·艾倫雖然雙親健在,但在他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基本上處於缺席的狀態。艾倫在六歲時就著迷於死亡,尖酸不合群,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種複雜的人格障礙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嚴重。

例如睡覺時不能熄燈;不敢乘坐飛機、火車;害怕被綁架、下毒;怕髒水只淋浴;在電梯裡選擇面壁而站,因為與陌生人對視會令他發狂,與普通人的交往都令他痛苦不安。

這些都與艾倫在幼年時沒有被妥善照顧有關,他的母親性格暴躁,在艾倫一歲時就外出工作,艾倫是她不良情緒的受害者。

有研究學者認為,在艾倫出生的一年裡,愛到母親溫情照顧的可能性也比較小,這就形成了他後期令人難以捉摸的人格。

早期撫育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人們大腦不同部位的大小會受撫育方式的影響。例如海馬體是處於人腦下部一個區域中的組織,起調節情緒的作用。

患有抑鬱症的成年人的海馬體積會明顯縮小,而海馬又與記憶功能密切相關,所以一般患抑鬱症的人的記憶力會明顯下降。

大腦的模式和結構會影響人們對朋友、戀人和職業的選擇。年齡越小影響越深刻越不可逆轉。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是0-6歲這個階段的經歷形成。也就是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受童年經歷的影響。

童年經歷同樣決定著人們與關係親近的人相處方式,人們傾向於結交那些與父母相同的方式對待自己的人。

例如孩子小時候經常遭遇暴力,很可能找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伴侶;如果經常被父母忽視,需求不被滿足,那麼成年後交往的物件也可能是對自己很冷漠的人。

非常難以置信及可怕的一點是:如何對方不那樣行事,我們會操縱對方成為那樣的人。

大量的證據說明,童年生活模式決定了一個人成年後的人格、心理健康和智力。因為童年時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如果遭遇逆境,後期出現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更大。

不安全依戀的形成及影響

對於伍迪·艾倫來說,童年不愉快的經歷影響著他人格的形成,他是屬於典型的不安全型依戀模式。

依戀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早期撫育方式的影響,在半歲到三歲時是兒童敏感期,嬰兒無力保護自己,他會介意自己是否受照顧人的喜歡,如果照顧者經常忽視嬰兒的需求,那麼成年後的他會自己不受歡迎。

這種依戀模式本身不是疾病,但是這類人與他人產生親密連結比較難,很難處於心平氣和的狀態,更可能具有攻擊或者抑鬱傾向。

不安全型依戀者不止在性格上與一般人不同,在大腦結構上也不同於安全型依戀者。科學研究表明,如果在出生早期,大腦的特定部位受到外界刺激,那麼腦結構會變得複雜,並且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這種大腦的損傷讓他們的行為也有異於常人。

主要體現在大腦右側的腦電模式與體內的皮質醇水平。如果沒有被妥善照顧,嬰兒的大腦右側額葉會形成可測量的特殊的電化學模式,這種模式在孩子出生時並不存在,完全是情感上的匱乏才導致改變,而這種改變是惡性的。

除了腦電波,大腦的化學物質也受到童年經歷的影響,例如有一種叫做皮質醇的激素的分泌是為了應對外界的威脅,它會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上升或下降。

如果小時候的家庭氛圍緊張,父母總是處在吵架邊緣那種劍拔弩張的狀態,那孩子的皮質醇水平就會產生異常。要麼過高要麼過低。

過高是因為一直處於警戒狀態,隨時準備對危險做出反應;過低是對外界危險的應對機制已經失衡,這些刺激已經不能再讓皮質醇水平上升。

這是不安全依戀者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對產生的影響。而早期撫育不僅決定著人們在多大程度上缺乏安全感,也決定人們會具有哪一種不安全型依戀。

不安全型的依戀模式的分類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缺乏安全感這句話,但《原生家庭生活指南》這本書中,作者詳細地闡述了幾種不安全型依戀模式的幾種型別,主要包括:迴避型依戀模式、纏人型依戀模式、混亂型依戀模式。

迴避型依戀模式的特點是不願意與人產生密切關聯,很少進入親密關係中。凡事自己解決,不願意麻煩別人,也不願別人來麻煩自己。

這類依戀模式的人,會認為別人都是帶有敵意的。他們害怕被拒絕,所以會搶先拒絕別人。

纏人型依戀關係與迴避型的正好相反,他們無時無刻都想和別人保持親密無關的關係,如果得不到,會感到失落和不安。所以經常出現情緒高峰低谷。他們會因為別人的親密而歡呼雀躍,也會因為別人的冷落而心情低沉。

這類人情緒的感應器完全建立在別人之上,很容易患得患失。當他們開始戀愛時,希望整天和戀人待在一起。當戀人沒有猜測到自己的心思時,這類人的失落感會非常大,他們在失戀後也很難從傷痛中走出。

混亂型依戀關係誠如它字面意思,這類人的情感起伏不定讓人捉摸不透,他們與人的交往模式無據可循,往往表現得變幻莫測,令人費解。這類人似乎陷入了一種迷離的令人疑惑的精神狀態。

各種不同的依戀模式的形成主要在於早期如何被對待,以及父母本身具有的依戀模式,因為父母為人處理的方式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與不安全型依戀模式相對應的當然就是安全型了,這類人心智健康,與人相處融洽,知道如何調和人際關係的矛盾,懂得把握分寸。他們Sunny積極,相信自己值得被愛,能夠融洽地與人相處,在人際關係中有安全感。

認識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的好處是,對於個體來說,應該接受並重塑父母在童年時的撫育方式。因為我們無從選擇。認識到它帶來的影響,有意識地去改變,重寫人生的劇本。那麼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內省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向親近的人自我暴露。與朋友、同事、愛人等談論自己,詢問別人對你的看法,當我們向其他人敞開心扉時,我們可能發現自己不快樂的源頭在於信念出了偏差,也許陷入了一種自毀模式。

其實完全可以選擇用另一種思考模式,或許我們認識到這點並採取行動了,生活就會發生改變。

另一種是不自知的自我暴露。類似於所謂的自黑。例如有些公眾人物,因為被網友嘲笑某方面的缺陷,在下次,他就主動以開玩笑的方式說起來。

當人們真誠地面對內心,他很大部分已經放下陰影,坦然面對遭受過的不幸了。

還有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與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交談。好的治療師會引導求救者說出困惑,並從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提出建議。

最後還可以通過繪畫、寫作、唱歌等藝術活動來表達自己,獲得安慰。有沒有藝術天賦並不重要,創作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這些措施可以讓我們內審自己,盡最大可能地改變自己,脫離原生家庭的桎梏,用另一種方式思考問題,去發現生活的美好與多樣性,也能夠避免將問題遺傳給下一代。

#謝謝你喜歡我#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眼看著這部黑馬劇從8.3分飆到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