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流行起了靠想象看電影的方法。
比如明明《八佰》還沒上映,就是有幾百個知乎答案,說這電影就是在給孫元良洗白,把孫元良樹立為抗日英雄:
說這些抗爭的人也是英雄,不該用這些英雄的血,來給罪人孫元良洗白:
還有某位超級大V,明明沒看過電影,就寫了一篇洋洋灑灑大幾千字的文章,最後結論就是“八佰是一個果粉電影,誇讚國民黨,看了賣國!”
然後罵你屁股歪:
彷彿這電影147分鐘是孫元良的個人傳記片,裡面孫元良大發神威,用自己的替身使者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真的把他塑造成了“民族英雄”。
然而真的看過電影的,會覺得上面這些人根本就莫名其妙。
因為這電影幾乎就沒出現孫元良這個人。
(為了說明白問題,以下有輕微劇透)
1,《八佰》真洗白孫元良了?
事實是,沒有。
電影的第一場戲,講的是湖北馳援上海的部隊到了上海郊區,結果發現傳說中的大城市,就像個雜草叢生的荒原。
樓全成了殘垣斷壁,蕭條死了。
士兵們說:國軍沒看到一個,日本鬼子沒看到一個,乾脆回家種地算了。
然後他們碰上了一小隊日本人,隊伍被衝散了。
歐豪飾演的端午,和他弟弟一起,被大隊伍遺留了。
然後陰差陽錯的,他們被國軍當逃兵給抓了。
他們進入了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裡,多的是像端午一樣的小人物。
比如,當了一輩子處男的老兵油子羊拐。
貪生怕死只會打算盤的“老算盤”。
貪生怕死還好色的東北老鐵。
除了這些散兵逃兵,也有88師的自己人。
但這些官兵,軍銜最高的謝晉元,也只是團長。
電影總共2個小時。
至少前一個小時,有謝晉元的戲,超不過三場。
《八佰》,根本就沒著墨給所謂發號施令的上位者。
而是在不停對比蘇州河南北兩岸,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在不停刻畫小人物。
在不停表述四行倉庫這塊上海“孤島”的無助。
四行倉庫裡有孫元良嗎?
沒有。
直到電影后半段,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來了,才提了一嘴,是孫元良下令要謝晉元守四行倉庫,自己走了。
電影借黃曉明的口,說的明明白白——孫元良自己跑路了。
如果這也算洗白孫元良,那天底下還有不算洗白的事情嗎?
這一切,只要你看過電影,就能很容易得出結論,不會再糾結這到底是洗白還是抹黑的問題。
2,《八佰》美化國民黨了嗎?
關於《八佰》另一個很激烈的爭議,是《八佰》傳達出的對國民黨的態度。
有一派人說,《八佰》拍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是大吹特吹國民政府。
他們一遍又一遍重複,說這場“保衛戰”,其實就是國民政府用自己的軍隊給國際社會演的苦肉戲。說不要被電影騙了,電影裡說的不是事實。
然而如果他們真的看過電影,會發現這一切在電影裡都說了。
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去到四行倉庫之後,先是下達了上級指示,然後總結陳詞,說了四行倉庫以400人抵抗日軍30萬,其實就是無謂的犧牲。
這個犧牲國民黨高層心裡清楚的很。
他們就是用這些人的犧牲,在做戲呢。
做給自己人看,做給全世界看。
製作方怕觀眾看不明白黃曉明說的啥意思,最後還專門安排了一場特派員和謝晉元在會議室的戲。
讓黃曉明慷慨激昂地說:
雖然國軍把你們當犧牲品,但歷史和人民會記住你們。
電影這是擺明了在告訴觀眾,無能的國民政府只能用自己將士的犧牲,給國際世界演戲。
結尾也說“這都是蔣的一場表演秀,一個想要引起國際同情的秀,可惜這個秀失敗了,沒有國家願意幫忙“。
把電影裡都說了的部分,當作電影試圖掩蓋的部分一遍又一遍給網友科普。也真是辛苦這些大V了哦。
事實上,如果你真的看過電影,會發現這電影不但沒誇國民政府,很多地方根本就是在黑國民政府,黑國軍。
比如電影裡典型的逃兵形象。
比如張譯飾演的老算盤,作為一個兵,慫得一匹。他貪生怕死,在國家存亡面前,千方百計要活命跑路。
這樣的角色,在片子里根本不止一個。
電影花了很大的筆墨,表現小人物的惶恐和悲壯。
有黃曉明的角色之後的宣佈,小人物越悲壯,就顯示出國民政府越無能越可惡。
這怎麼就美化國民政府了?
這明明是在往根子裡黑啊。
真要說電影哪裡有問題,我反而是覺得把人黑得太過了。
畢竟,《八佰》裡出現了國軍將士殺日本俘虜給新兵練膽的情節。
但歷史事實是,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殺俘虜練膽,是反人性的,是違反國際法的,是極端暴力的法西斯主義。
拿不存在的情節,給電影敘事添磚加瓦,你覺得這是吹是黑呢?
3,為什麼這些大V這麼恨八佰?
那為什麼這些人這麼恨八佰,在沒看過電影的情況下,慷慨激昂,要把電影弄死呢?
因為之前《八佰》的導演,發了這麼一條微博:
很多人看了這微博,就覺得《八佰》這電影絕對是一部洗白作,於是在顱內看完了電影,憤怒地寫文章批判整個劇組。
我本來也是不理解管虎幹嘛要發這麼條微博,也曾憤怒過。
但真的看完電影后,稍微有點猜測了:
管虎在電影裡把人父親黑成啥樣了,這還不得說點好話嗎?
就算大V們不買這個賬,覺得管虎就是屁股歪,覺得就不該去看這電影,這也沒問題。但也不能造謠帶節奏啊,把莫須有的罪名加到電影上,然後說這電影就是一部洗白之作吧。
要知道,一部電影可不止導演,它是劇組成百上千人的心血。
電影都不看就給差評,就把電影劇情就揣測好了,並且硬說整個劇組都有問題。
這是誅心,是最要不得的東西。
4,評價電影前,先得看了,不是嗎?
對於一部電影,看了以後才能評價,我本以為這是共識。
然而最近我才發現,很多人根本沒有這樣的意識。
無論是之前不看電影就給《我和我的祖國》、《戰狼2》這些片子刷一分的豆瓣網友也好,還是現在不看電影,就寫出大幾千字,給《八佰》定性的知乎大V也罷。
電影在他們面前,彷彿不是作品,而是他們秀自己意識形態、政治立場的工具。
你和他們講藝術,他們和你講歷史。
你和他們講歷史,他們和你講屁股。
你和他們說屁股,他們說“我屁股就是最正的,我不聽我不聽”。
反正一切都是他們顯擺自己政治立場的工具,他們用政治的話語體系,消解了其他一切美好的東西。
一個事實是,我們根本不用擔心上映的電影會屁股歪。
因為真的屁股歪的電影,根本就沒辦法上映....
——你以為他們不明白這個道理?
不,他們比誰都明白,只是這樣就沒辦法展現他們的屁股正,沒辦法凸顯出他們的牛逼了。
為了炫耀自己的屁股,能把瞎話說到此,實在太可悲了。
說回電影,我並不覺得《八佰》是多麼完美的作品。
它資訊量太滿,情節節奏不完美。
電影中有一些煽情的地方有點太刻意,比如升旗的這段。
再比如,很多人看完電影,都覺得特派員這個角色,太直白了,反而又突兀又給電影減分。
還有人覺得電影敘事線條不清晰,從小人物入手,最後卻虎頭蛇尾......
《八佰》當然有不少瑕疵,有應該被詬病的地方,你當然有不看的權利也有批評的權利。
但我希望,在從內容上批判它之前,你們至少先看過再說。
沒看電影,根本不知道電影講了啥,僅憑題材和主創很久以前的個人行為,就大喊抵制,就給這電影判死刑,這是對電影失去了基本的尊重。
更別說,《八佰》是個商業片,有電影常識的人都知道,商業片都是製片人中心制度。
導演是有話語權,但也有限。
電影都不看,就一口一個屁股,一口一個立場,這種人不懂電影,也沒資格說電影。
他們的貢獻,大概就是讓我們對鍵盤俠有了新的認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