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八佰》點映第7天,票房破2億。

它不僅是電影院復工以來首部票房破2億的電影。

更創下中國電影有史以來的最高點映票房紀錄。

所有聚光燈都照到了它的頭上,是捨我其誰的救市曙光。

現在正式公映,我們得好好聊聊它。

《八佰》

The Eight Hundred

2020.8.21

點映的第一天,不少觀眾,都是帶著紙巾來,抹著眼淚去。

當晚《八佰》的口碑就爆了。

豆瓣開分8.3,勢如破竹。

然而很快就出現了“另外的聲音”,《八佰》的評分也有所降低,目前穩在了7.9分。

那麼《八佰》到底是個怎樣的水平?

現在的豆瓣評分

《八佰》的主創陣容,非常強悍。

導演兼編劇的管虎,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

他的《鬥牛》、《殺生》、《老炮兒》,各個都是經典佳作。

管虎

攝影是曹鬱。

他是業內的殿堂級人物,《可可西里》、《妖貓傳》、《無問西東》等佳片,都在他的鏡頭下大放異彩。

曹鬱

演員陣容更是無需贅言:

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歐豪、杜淳、魏晨、李晨、 樑靜、侯勇、辛柏青、俞灝明……

至於投資,更是高達5.5億。

在佈景上,建築都是1:1復刻。

18個月進行籌備,動用20萬平米的面積,硬生生挖出了一條長達200米的蘇州河。

更不必說,那68棟實體建築,以及700塊霓虹燈招牌。

拍攝上,《八佰》選用了IMAX攝影機進行拍攝。

號稱“亞洲首部IMAX全程拍攝的戰爭大片”。

影片最後呈現出戰爭場面非常真實,血腥暴力的尺度也不小。

本片並不建議帶太小的孩子進入電影院觀看。

通過上述資料可以見得,在創作上,《八佰》是下了血本。

那麼,它的故事呢?

1937年,隨著七七事變一聲炮響,臭名昭著的日軍侵華戰爭就此爆發。

當年,中日之間的實力差距空前懸殊——

以國民政府為主導的正面戰場兵敗如山倒。

日軍火速南下,國軍毫無招架之力,打了三個月,敗了三個月。

10月,日軍兵臨上海。

國軍自知抵抗不住,為了減少損失,決定撤軍。

但第八十八師524團第一營的將士,在團附謝晉元的率領下,留了下來。

他們駐紮的地方,曾是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四大銀行共同出資修建的倉庫,簡稱“四行倉庫”。

遠眺“四行倉庫”

將士們非常清楚留守意味著什麼,大都抱有視死如歸的心態。

用片中的話說:

“我們奉命在此堅守,這個倉庫,就是我們的墳墓。”

這裡的將士總共四百餘人,但為了壯大聲勢,便對外宣稱800人。

一傳十,十傳百,便成了“八百壯士”。

與此同時,倉庫外的日軍正如潮水般湧來。

他們想盡快攻下眼前這個倉庫,為日軍三個月的侵略,做一個漂亮的收尾。

四行倉庫的地理位置,也十分特殊。

它位於蘇州河的北岸,而身後的南岸,正是英法租界的地盤。

由於不想跟西方列強撕破臉,日軍並未侵襲租界。

這裡燈紅酒綠,夜夜笙歌,猶如荒漠中的一片不和諧的綠洲般,平靜祥和。

但河的北邊,卻是已經被打得千瘡百孔的中國。

南邊是地獄,北邊是天堂。

四行倉庫,恰恰就是那微妙的分界線。

前方,日軍虎視眈眈;後方,百姓翹首以待。

他們在等待什麼?

等待打仗。

四行倉庫離他們太近了,近到只有53米。

不到百米的距離,就可以觀賞到殘酷的戰爭。

簡直是樁世間罕有的奇事。

就這樣,四行倉庫裡的將士,拼死抵抗了四天。

《八佰》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四天內的種種故事。

河的南北兩岸,演繹出了令人唏噓的眾生圖景……

本片的幕後,最引人關注的,是刪減問題。

現在公映的147分鐘的版本,比起之前的初版,少了十幾分鍾。

不少人認為,這一定是迫於審查的無奈之舉。

但其實不然。

“刪減後節奏更快,觀影體驗更好。”是看過初版的人的一致評價。

這說明《八佰》的刪改,絕大部分只是基於影片效果的正常調整。

《八佰》的龍標中,稽核編號是800號。

可見審查部門對於影片的肯定和支援。

至於影片的真實性,它是完全有史實支撐的。

四行倉庫紀念館,外牆仍保留有當年戰爭的痕跡

但也不要忘了,《八佰》是一部戰爭片,不是紀錄片。

它和《美麗人生》《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等一樣,都有藝術性和戲劇性改編。

故事片在不傷害核心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二次創作,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其實有一說一,《八佰》有一些槽點。

比如有些場面排程顯得混亂,後半段過於煽情等。

但即便如此,《八佰》仍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而影片背後的意義更大於影片本身。

《八佰》的“佰”字,左邊是人字部。

以人為本,是本片的創作核心。

本片最令人著迷的,也恰恰是國家危亡之際的人物群像。

它用小人物去反映大時代,每一組人物都有所影射。

這裡的角色,又大致分為“變”與“不變”的兩種。

先說“變”。

前文提到,八百將士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第八十八師的謝晉元團部。

但本片卻將相當一部分篇幅,去聚焦一群並不光彩的將士。

影片開頭,便是遠在湖北鄉村的一家三口,隨軍出征前往上海。

他們分別是叔叔老葫蘆,哥哥端午,和弟弟小湖北。

歐豪 飾 端午

他們隨軍,只是應召來打掃戰場,賺一筆銀兩回去。

順便,來看看這燈紅酒綠的大上海。

陰差陽錯間,部隊被打散,三人又稀裡糊塗被填進了四行倉庫的死士之中。

這裡的逃兵,還有兵油子老鐵,以及提筆不扛槍的儒生老算盤。

端午不懂大家都是人,幹嘛要殺來殺去;

老鐵為了家裡的兒子,想要活著回去;

老算盤留戀人間,不願一死了之……

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不想打仗。

張譯 飾 老算盤

準確來說,他們也不是兵,只是被迫充軍的普通老百姓。

認知愚昧自私,只顧自己生死,認識不到大國與小家的關係。

但目睹了正規軍的英勇壯舉,以及老葫蘆慘遭凌遲的切膚之恨後,他們變了。

端午為了護旗壯烈犧牲,老鐵自告奮勇加入殿後敢死隊,哪怕是已經逃跑的老算盤,都在危難時刻回去救人。

他們,實現了從貪生怕死到身先士卒的蛻變。

姜武 飾 老鐵

另一種變,在南岸。

戰爭之初,那些租界內的百姓,紛紛來到河邊看熱鬧。

彷彿這場戰役是不可多得的好戲一般,錯過就虧了。

而這出“戲”,與我無關。

但也正是北岸將士的義舉,一步步將他們感化——

跳樓自爆時,他們會落淚;

部隊升旗時,他們會齊聲高呼“中華不亡”;

黑社會頭子,會為了給北岸送去電話線,而犧牲性命;

年幼的孩子,更會隔著河岸向部隊敬禮。

北岸的逃兵和南岸的群眾,都是當年那四萬萬中中國人的寫照。

他們終於明白,那些逝去的生命是在保護誰,守護誰。

最終,他們全面覺醒。

送電話線的黑幫分子

而串起這一切的,正是正規軍的“不變”。

他們是國民政府最精銳的部隊,是當時國家的棟樑之材。

“捨生取義”這四個字,一直烙在他們心裡。

老實說,他們動搖過嗎?

屋外是剛剛殲滅了無數中華將士的日軍精銳,屋內卻只能靠清水煮黃豆來果腹。

此情此景,怎能不會動搖?

更絕的,則是國民政府的神助攻。

起初,他們奮力一搏的動力,是為了在國際社會展現中國人抗日的決心,併成為布魯塞爾會議上談判的籌碼。

但高層派來的特使,只用了一句話,就推翻了美好的想象:

“你們在這兒,只是一場表演。”

布魯塞爾會議早早就取消了,為了面子,你們不能走。

“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特使如是說。

謝晉元絕望了,他此時才知道,原來自己為之奮鬥的政府,竟是這樣定義這場戰鬥。

但這場政治上的表演戰,就沒有意義麼?

此情此景下,他也終於明白了戰爭因何而起——

“我們敗了,是因為我們的民族病了。”

當時的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列強侵襲不斷。

片中到處都是這樣的暗示:

中國難民在大門擠作一片時,外國公民從小門就能輕鬆進入租界;

旅居上海的外國權貴,拿倉庫內將士的性命,作為賭博的籌碼。

還是那句老話:落後就要捱打。

但將士們始終懷有希望,就像謝晉元對年齡最小的小湖北所說:

“你要好好活著,只有這樣,才能看到這個國家好起來的樣子。”

張俊一 飾 小湖北

正是將士的“不變”,外加人民的“變”,才讓中國最終贏得了這場綿延八年的戰役,直至締造新的民族輝煌。

影片當中,謝晉元反問過一句話:

“你知道明朝是怎麼滅亡的嗎?

這也讓四郎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兒》中,曾經這樣評價我們的國民:

“我們這個民族是世界上最為堅韌的民族,毫不誇張。

當年,日本人打進來時,才驚訝的發現——

僅僅一夜之間,所有的一切都變了。

軍閥可以團結一致,黑社會也可以潔身自好;

文盲不識字,卻也不做漢奸;

怕死的老百姓,有時候也不怕死。

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已經牢牢地刻入了我們的骨髓——

堅強、勇敢、無所畏懼。

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們失敗了。

以前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依然如此。

從來不需要想起,也絕不會忘記,這是一個偉大民族的天賦。”

當年的明朝,有史可法,有黃道周……無數有氣節的國民,踏上了有去無回的征程。

而在抗戰年代,也有八百壯士,去用自己的血去喚醒民眾。

這便是我們民族不朽的氣節。

《八佰》幕後特輯

致敬民族英雄

本片結尾,鏡頭從四行倉庫緩緩拉出,俯拍了現在繁茂昌盛的大上海。

這種盛世,也一定恰如八百壯士所願吧。

一切的一切,也正印了片頭的那句話: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陶虹生孩子迅速衰老,48歲長斑白髮老花眼,感慨娛樂圈世態炎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