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這不是一篇劇透式影評,我想探討的主題也在影片之外。

走出電影院,約莫是凌晨兩點半。十幾分鐘的路程,我選擇步行回家。街上人煙稀少,便利店的燈光十分打眼,偶爾從我身旁一穿而過的人與車,個個行色匆匆。

夜晚身處室外,讓人倍感寧靜的同時,頭腦亦更不設限。

剛欣賞完李安導演的新作,這位華人之光在拿到奧斯卡小金人之後,非但沒有享受成就的光環,反而大膽激進地探索電影拍攝技術的未知領域。從《比利•林恩》到《雙子殺手》,李安是孤獨的,除他之外再沒有第二位一線導演願意挑戰120幀畫面,所以高幀率究竟更適合拍動作片還是拍文藝片,也是李安一個人的選擇題。

不出意料,《雙子殺手》的動作戲是真的精彩,特效是真的無敵,二者加起來足以彌補略顯老套的劇情。畢竟,這是一個寫就於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但必須用今天的特效技術才能拍出預期的畫面。

得益於表情捕捉加上海量運算,年輕的威爾•史密斯在電影中活靈活現,與老威爾同框時,實在難以想象這個人物從頭到尾都是用電腦畫出來的。特效與動畫打造的年輕殺手小克,不僅是這部電影最出彩的地方,也是片酬最高的明星——特效成本遠遠超過了51歲好萊塢巨星的片酬。

威爾•史密斯已經紅了三十多年,所以他沒法用化妝的手段來飾演20歲出頭的自己。從這點看塞繆爾•傑克遜就要輕鬆得多,畢竟他在《驚奇隊長》中飾演的是年輕時的尼克•弗瑞,而非年輕時的塞繆爾本人。正因如此,90年代的劇本一直無人敢拍,幾經輾轉才來到了正好熱愛挑戰最新技術的李安手中。在好萊塢,克隆人的創意跟克隆羊多利幾乎誕生於同一個時代。

整個影院的觀眾都因出神入化的年輕版威爾•史密斯而驚歎不已,散場時我聽到很多影迷熱情地探討技術的神奇。片刻之後,獨自走在大街上的我突然想到了另一個人,賈登•史密斯。

威爾•史密斯的資深影迷應該或多或少都知道賈登•史密斯,沒錯,小賈登是老威爾的兒子。父子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熒幕同框,是一部公認的佳作《當幸福來敲門》。影片中,父子情深虐哭了許多觀眾,大家發現男主威爾•史密斯和小演員的互動出奇地自然,爾後才了解到小演員竟然真的是威爾的兒子賈登,難怪父子間的真情流露顯得如此動人。

小成本大票房,溫馨勵志的《當幸福來敲門》戲裡戲外均為佳話。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功成名就的威爾•史密斯漸漸陷入了一場爭議——愛子心切的他太想扶太子上位了。

老威爾盡一切所能,試圖把兒子帶進好萊塢正中心,一度將自己與兒子“捆綁銷售”,甚至還因此推掉了好幾部電影。遺憾的是,小賈登的星途似乎並不順利。

2010年,威爾•史密斯找到成龍,自掏腰包2500萬美元,為喜歡功夫的賈登量身定製了一部《功夫夢》。宣傳會上,老威爾鞠躬盡瘁,化身場務來回跑,還給記者遞話筒,真可謂為了兒子操碎了心。電影上映後,口碑非常一般,在國內也只獲得了4700萬人民幣的票房。

2013年,父子再次合作電影《重返地球》,這回的反響更是差到離譜。憑藉該片,在金酸梅上威爾•史密斯獲得最差男配角獎,賈登•史密斯獲得最差男主角獎,父子兩人更是獲得了最差銀幕組合獎,簡直是“收穫頗豐”。

到了2015年,賈登•史密斯參演音樂劇集《少年嘻哈夢》(這一次終於沒有捆綁銷售了),口碑不錯,豆瓣也拿到了9.3的高分。可惜題材偏冷門,在國內更是無人知曉。

總結賈登的演藝生涯,儘管一直被父親力捧,但除了那次水到渠成般的飾演父子的機會,再沒有過能拿得出手的好作品。好不容易有了一部口碑不錯的劇集,卻鮮有人知。被父親捧了十六年的賈登,直到今天在電影界依舊處於不慍不火的尷尬狀態。

更糟的是,為了捧紅兒子,威爾•史密斯自己的演藝事業受到了不容低估的影響。因為“捆綁”的緣故,賈登交不出好作品,威爾也一樣。甚至有很多評論家犀利地指出,為了讓賈登上位,威爾主動選擇提前過氣。

也許威爾漸漸意識到了這一點,再說強制捆綁終究也是他一廂情願。最近這幾年,從《震盪效應》到《阿拉丁》,大家驚喜地發現威爾又開始“單飛”了,而且單飛後的作品口碑都不錯,大叔不到50歲的年紀,過氣還早著呢。

回憶到此結束,老威爾與小賈登的故事,似乎已成為過眼雲煙。可是作為威爾的粉絲,我腦海中還是不由自主地萌發了一個老套的觀點,這一次為什麼沒能讓賈登來飾演小克?

小克是克隆人,就DNA而言,小克與“模板”完全一致,所以就算電影中威爾飾演的老殺手亨利真的有兒子,小克也比兒子更像父親。重現一個年輕版的威爾•史密斯,不僅可以充分運用當今發達的電腦技術,也更能衝擊觀眾的眼球。

理雖如此,但是讓賈登來飾演年輕版威爾同樣可期。誠然,賈登的相貌與90年代的威爾僅是相似而已,這是大自然的法則,不過違背倫理的克隆依舊逃不開大自然的影響。DNA是一致了,飲食、成長環境、人生經歷等等也能保持絕對一致嗎?如果不能,絕對一致的面孔和身材,定是不可能出現的。

因此,從更科學的角度講,或許賈登比電腦更適合小克這個角色。更令人驚歎的事實是,賈登與小克的年齡幾乎是一樣的。也就是說,苦熬了十幾年,威爾和賈登終於又等到了一次水到渠成般的同臺機會,可謂是千載難逢,只是這一次他們沒有這麼做。

為什麼沒有?不得而知。也許是製片方和導演壓根沒考慮過這套組合,也許是老威爾不再執拗於捆綁銷售。總之,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模範老爸威爾•史密斯,這一次在大機會面前終於做到了放手。

放手二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何其艱難。

心理學有個說法叫“心中的泰迪”,主要用以形容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很多父母心目中有一個完美的“泰迪”,泰迪是沒有生命的,它既安靜又完全順從。泰迪製造者把虛構出來的泰迪與他們真實的孩子混淆了起來,認為孩子應該想其所想,思其所思。然而孩子的身體裡只能住進一個靈魂,而不是兩個,孩子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不可能跟父母心目中的泰迪完全一致。這時候父母會認為是孩子妄圖殺死泰迪,所以他們會千方百計地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各種直接的、隱晦的控制手段就開始粉墨登場了。

除了對孩子行為舉止的控制,心中的泰迪也可以用來虛構孩子的命運。威爾•史密斯的泰迪,就是在星光大道上平步青雲的賈登,奈何賈登不是泰迪,星途與老爸所設想的大相徑庭。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就連威爾這樣的超級巨星也沒法掌控。

一度是好萊塢第一票房男星、人稱“史皇”的威爾•史密斯如此這般殫精竭力也未能捧紅自己的兒子,普通父母哪裡來的底氣,真以為他們可以憑藉佔滿孩子所有課餘時間、無縫銜接的補習班和興趣班等方式方法,讓孩子成為他們心目中完美的泰迪?

為人父母者,利用自身的能力或資源努力託舉孩子,幫助他/她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這本無可厚非,而且還是父母應盡的職責。可萬一這當中的未來並非孩子的憧憬,而是父母的盼望呢?這會不會成了打著愛的名號來施行控制?

其實,一個生命的成長和發展自有其規律,父母應該懷著對生命本身的信任和敬畏來養育孩子。育兒先育己。為人父母者,把最主要的力氣用來更多地認識自己,更好地發展自己,那麼孩子在你的耳濡目染之下和你共同生活十幾年,自然會被你的生命所影響,他們會從你的生命中攫取他們成長所需的“營養”,用以滋養自己的生命,活出屬於他們自己的一生。

孩子的人生或輝煌或平凡,都是真正心滿意足的,而不是充斥著焦慮感,並且還需要用他們的下一代來承載其焦慮的一生。

回到威爾•史密斯,過早託舉兒子也許正是他內心焦慮感滿溢的自然反應,畢竟他本人不是富二代更不是星二代,努力、機遇和叢林感,在他心目中都顯得過於沉重了。耐人尋味的是,史皇的傳奇人生,恰恰證實了一個人的命運並不在老爸的掌控之中。先有放手,才有獨立,倘若我們在《雙子殺手》中看到的是賈登版小克粉墨登場,相信對威爾、對賈登都不會引發更美好的蝴蝶效應。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安娜》——最認真的一次觀影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