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截至目前,《八佰》累計票房已經突破7億大關!

自正式上映以來,票房連破紀錄,大盤單日票房更是衝破2億。

票房節節攀升,但是對於口碑來說卻是不斷下滑,呈現兩極分化態勢。

當然從電影本身來看,在中中國產戰爭影片中算得上製作精良,不管是從視效呈現,還是人物表演,都是處於較高水平的,但是從整體上來說,依然還有著不少缺陷與敗筆。

尤其在影片的後半段,出現了諸多問題,可謂高開低走,正如口碑一樣。

在歐豪飾演的端午犧牲之後,整部影片缺少了一個有力的角色中心。

​影片前半段一直都是圍繞著端午而展開的群像塑造,讓整個故事更加具有立體感,而到了後期,沒有了人物中心,整個故事被打散,只有了形式主義,沒有了故事內容。

當然更為關鍵的還出現了三大敗筆:

01.淡化楊惠敏

在影片中,對於唐藝昕飾演的楊惠敏送旗進行了淡化。

對這一情節的淡化是由於國旗的原因,讓所有關於國旗的鏡頭都被特殊處理,也讓這一角色看起來更加單薄,突兀。

在前期大量的特寫鏡頭一閃而過,從來沒有對楊惠敏的身份、身世進行刻畫描繪,以至於到後期送旗顯得突兀,為何是她來送旗,送旗的意義又是何在?

這些都被輕描淡寫。

作為片中鏡頭最多的女性,從頭到尾都是點到為止,但是對於護旗又是大書特書,顯然蒼白無力。

這樣的淡化,其實是從劉曉慶飾演的蓉姐捐旗開始,在他人都紛紛捐錢捐物之時,蓉姐捐了一面旗,然後楊惠敏就開始將旗藏在身體裡,遊過蘇州河送到對岸。

同樣是遊河,在對歐豪遊河的特寫與楊惠敏遊河的略寫,就可以看出這一情節的分量。

然後在四行倉庫脫掉衣服拿出旗幟,更是遭到了老鐵和羊拐的偷窺,這樣的鏡頭展現,顯然沒有多大意義,反倒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總之,楊惠敏身份、送旗的淡化,讓這情節缺少感染力,完全是靠臺詞訓話來提升情感表達。

02.過度煽情

在影片的前半段,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群像的塑造刻畫,都是通過他們內心世界和表情來展現的,情感的表達都是鏡頭語言的極致運用。

但是到了後半段,所有的情感都是靠臺詞來宣洩,沒有了故事的支撐力。

用一段段的臺詞來過度煽情,顯得蒼白無力。

首先是升旗臺詞的訓話,然後是撤退訓話,最後橋上謝晉元的特寫鏡頭喊口號等等,這一系列都佔據了大量篇幅,與其說是推進劇情,不如說就是空喊口號,打雞血。

這些對於劇情的推進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事,只需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情感,向觀眾傳遞即可,但是最後呈現出來的就是一而再三的主動灌輸,觀眾並不是從鏡頭語言感知到的。

另外這些過度煽情就好像在向觀眾說這就是愛國情懷,這就是英雄烈士之類的,生怕觀眾不知道一樣。

03.結局太倉促

大撤退顯然有三條支線的,一方面主力軍的撤退,首先是謝晉元為首的先鋒探路,然後才是全軍撤退。

另一方面是王千源、李晨等敢死隊吸引火力,還有就是姜武天台掩護。

但是最終呈現出來的大部分鏡頭都是謝晉元的先鋒探路和主力大撤退,對其他表現太少,導致並沒有多少感染力,反倒讓我們覺得遺憾,白白犧牲。

而最後影片是在對岸民眾伸手支援鏡頭中戛然結束的。

這樣的收尾,讓人感到莫名其妙,歷經了四天的抗爭,最終到底結果是什麼,並沒有很好收住,導致頭重腳輕的感覺。

其實這樣的一段可以與送電話線一段對比來看。

送電話線,同樣是過橋,前仆後繼的犧牲,但是對岸民眾一個個自告奮勇,充分展現了民眾的內心的抗戰熱情和愛國情懷,反倒最後卻只會吶喊和伸手了,沒有了更多的鏡頭展現,顯得蒼白無力。

尤其謝晉元橋上的空喊口號更是讓人尷尬,顯然沒有了一點實際意義。

雖然《八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一些缺陷不足,但是整體上,《八佰》依然還是值得一看的影片,前半段對底層人物的刻畫描繪,以及戰爭場面的視效都極具看點,是中國電影工業成就的一次展現。

當然在票房上的貢獻,《八佰》更是功不可沒,對整個影市的提振起到了積極作用。

最新評論
  • 1 #

    煽情才是這部劇的亮點,不煽情這部片子豆瓣評分不會超過4分。

  • 2 #

    為什麼抗戰片非要有個女人

  • 3 #

    事無完事,人無完人,不要太挑剔就行。

  • 4 #

    非常好看,強烈推薦

  • 5 #

    一點都不好看,好亂,而且為什麼不說普通話,聽不明白,要看字幕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四任妻子都是以戲結緣,22歲就成了視帝,年過半百兒子卻才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