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算得上是票房、口碑雙贏。

這個成績背後,是劇情、人物等多方位元素的支撐。

01 三段高潮戲皆是催淚彈

《八佰》所講述的故事,改編自“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歷史事件。

影片由一段畫外音拉開序幕,隨之出現的是一隊被派來支援上海的“雜牌軍”。一側是綿延不盡的“青紗帳”,一側是剛被炮火摧殘、尚自瀰漫著硝煙的上海。

由左向右的推進移動,預示著進入、開始。

管虎採用直線型敘事,由“老葫蘆”叔侄三人切入,接轉至四行倉庫。同時,像“青紗帳”和“硝煙上海”這樣的形式化對比模式,也幾乎貫穿了整部影片。

比如被一條蘇州河隔開的“地域”和“天堂”,比如整場戰鬥中捨生取義的壯士們和貪生怕死的平常人。

為了詮釋、突顯戰鬥的殘酷、激烈和艱難,管虎用一個“打”字貫穿始終。

用網友的話說就是“從頭打到尾”。

而跳樓、護旗、衝橋等3個段落,就是最讓人淚崩的大高潮。

日軍以鋼板做掩護,想要爆破西牆,炸塌樓體強行攻入。形勢危急之時,鄭愷扮演的“陳樹生”留下“捨生取義,兒所願也”的血書,將多枚手榴彈綁在自己身上,從牆洞中一躍而下後,引爆手榴彈與敵軍同歸於盡。

之後,機槍連的戰士紛紛效仿,綁著炸彈,排著隊,一個接一個躍下樓去,粉碎了日軍的一次次爆破計劃。

隔河觀戰的中國人和外籍人士,都被這悲壯英勇的一幕震撼,姚晨扮演的“何香凝”含淚道出一句“中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護旗”一段中,“壯士們”明知升旗會惹怒日軍,給己方招來更猛烈的攻擊,卻為了讓隔河的同胞們看到中華不亡的希望,仍舊選擇了升旗。

日軍飛機的瘋狂掃射中,“壯士們”湧身而上,以血肉之軀凝築成支架,護衛著旗幟不倒。

但拋開“真實性”來說,“衝橋”這段所顯露的悲壯感與凝聚力,無疑是情緒的又一次高度爆發和上升。

02 “影帝團”集體出彩

“影帝團”,指的是由王千源、辛柏青、張譯、姜武等人組成的“實力派團隊”。

《八佰》中的角色,大致可分為“捨生取義”和“貪生怕死”、“冷眼旁觀”幾種型別。

有意思的是,後兩種都被“影帝團”承包了。

王千源扮演的“羊拐”是名老兵。

或許是之前所在的部隊撤退逃跑,使得他對政府失去了信任。因此,他最初時是一種冷眼旁觀的姿態。而且從幫著“老鐵”對抗“朱勝忠”那段戲,也能看出他對軍官的反感。

所以,看起來有點豪橫、冷淡的“羊拐”,身體裡其實奔流著沸騰的熱血。也正是因為如此,之後戰鬥展開後,他才第一個加入其中,與順著水道摸進來的日軍肉搏相拼。

姜武扮演的“老鐵”,則是被捲進來的普通人。他的從軍經歷,或許都是為了吹牛虛構出來的。即便是真實的,也跟“保家衛國”沒什麼關係,頂多是謀生混飯吃的途徑罷了。

從一開始只會躲在麻袋堆裡的“瓜慫”,到最後孤身上天台引敵的“壯士”,“老鐵”的轉變很徹底,過程則是逐步疊加的。

觸發點,或許是那個倒在他面前奄奄一息,卻還在求他補上防守位的戰士;或許是穿透了臉頰、小腿的子彈,打出了他骨子裡的熱血;或許,是之前所有的所見所感,終於在某一刻爆發出來。

辛柏青扮演的記者“方興文”,最初時就像那個外國記者調侃他的“這場戰爭好像跟你沒關係”。他可以將四行倉庫的情報賣給日軍,又可以將日軍的訊息賣給國外同行。

這場戰爭,成了他為自己獲利的渠道。不拿戰況做賭,是他最後的底線,也是他心底存有的良知。

“方興文”的轉變是在為了報道進入倉庫,目睹了戰士們捨生忘死狙擊日軍後。當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他眼前消失,熱血與不畏死的精神喚起了他身為中中國人的自省時,他手中的相機和攝影機不再帶有敷衍的態度,而是真正的用心去記憶那些臉孔。

與上面的這些人相比,張譯扮演的“老算盤”稱得上是最自私的一個。但他的所作所為又不過是個弱者的本性,是人之常情,屬於能理解、不招恨的範疇。

但即便是拼盡全力、方式用盡才逃到平安地帶的他,之後也依然成了被喚醒的那一個。

導演管虎將這些最有成長弧光、從人設上也最不“完美”的角色,都交給了實力派們來完成,不得不讓人懷疑他是“故意”的。

只有演技真正精湛的演員,才能嫻熟駕馭戲中形象不太討好的角色,演出普通人身上的英雄光點,也演出普通人內心的情感轉換。

如果你在看電影時覺得他們“沒發揮”,那可能就是他們的角色太接近普通人,沒有過多的情感爆發點吧!

03 “小鮮肉”也沒拖後腿

當然,這裡的“小鮮肉”只是與張譯、王千源這樣的實力派相對比的代指。

為了維護自身“愛豆”形象,很多年輕演員在創作時“豁”不出去,無法真正成為他們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到了整部作品的品質。

但《八佰》中的年輕演員們,這一次卻都可圈可點。

杜淳的“謝晉元”鑑於人設,表演上大體是“收”著的,情緒真正爆發的時候並不多。與黃曉明扮演的“特派員”爭辯一場,該算是角色情緒最失控的時候。

而李晨扮演的“齊家銘”、俞灝明扮演的“上官志標”、鄭愷扮演的“陳樹生”、魏晨扮演的“朱勝忠”,以及歐豪的“端午”、張俊一的“小湖北”等,本次都交出了不僅合格而且優質的答卷。

“端午”在拿起槍之前,是個讀過私塾的年輕人。身為朱元璋後代的“小湖北”,自小已經在祖輩們的言傳身教中懂得“逃跑丟了江山”。

從不明白“為什麼一直要打來打去”,到主動參與到戰鬥中,並在“護旗”時負傷犧牲,“端午”從一個普通的鄉下青年,成長為了“小湖北”幻想中的趙子龍。

而每一個普通人到趙子龍的轉變,就是中國人覺醒、共抗強敵的過程與結果。

與有成長弧光的“端午”相比,李晨他們的角色是出場“成型”的。作為軍人,保家衛國是刻在骨子裡的職責。

但要真正盡好這份職責,需要的卻是向死而歸的大義無私。一個個血肉之軀,敢於在炮火中化成堅實堡壘,用生命完成最後的阻擊。

除此之外,李九宵扮演的“刀子”也是如此。

他不是軍人,甚至不是尋常百姓,而是開賭場的幫會中人,算得上是不務正業的混混。

開始時,他會阻攔想要進入租界的“老葫蘆”。日軍投放毒氣時,他甚至還會將想要進入賭場躲避的婦孺關在門外。

可就是這樣的“刀子”,後來卻毛遂自薦,用生命為代價,將電話線送過了橋……

從小處說,影片既有設在明處的“父”,又有間接引出的母、妻、子,“父母妻兒”是小家,但無數個小家就成了國。

從大處說,影片將正規軍、雜牌軍放在了明處,與楊慧敏、刀子、方興文、教授、蓉姐這些人所代表的普通民眾,構築成了共抗外敵的熱血長城。

從敘事上來說,管虎的《八佰》平鋪直敘到著實不出彩。而因為“群像”原因,片中的人物也大都顯得有些扁平。但即便是作為“符號”存在,影片所展現出來的部分,已經足夠灼熱觀眾的熱血,催得下許多人的熱淚。

缺點、優點同樣顯而易見的《八佰》,有足夠的理由成為影院爆款。之前有人預測的20億票房,按目前的熱度來看應當不成問題!

52747

管虎

張譯

最新評論
  • 1 #

    我所想表達的,你都說完了。淚目,致敬先烈!

  • 2 #

    昨晚我們一家才去看完,確實震撼,這對孩子也是一種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 3 #

    沒有張澤王千源中國人是不會看的

  • 4 #

    昨天看完到今天都很揪心,每年都應上影一些歷史重現的影片,不是懷舊,而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先烈用血肉之軀換來今天的安寧,不能毀在新生代中。

  • 5 #

    兒子軍訓回來,叫苦連天,今晚就帶他看,去感受一下紅色教育。

  • 6 #

    當時看的淚流滿面,電影院滿座。影片中輕鬆點的鏡頭會引來笑聲,但戰士們身綁手榴彈,義無反顧的跳下去的那段,影院裡靜悄悄的,我猜大家都是憋著的所以才沒哭出聲音,我是緊緊摟著老公的胳膊,咬緊嘴脣,仍忍不住顫抖哭泣(´;︵;`)

  • 7 #

    昨天看的,身為中中國人中普通的一員,要做的是:愛祖國,珍惜現在的生活,向他們致敬!

  • 8 #

    震撼!拍的挺棒的,確實感人!

  • 9 #

    昨天一家三口看完,影院裡三口人都看哭了,電影結束還意猶未盡,兒子愛國熱情空前高漲

  • 10 #

    我喜歡這樣的電影,觀眾會在影片鍾尋找各自喜歡的角色,沒有把主角強加給觀眾。

  • 11 #

    我老公竟然帶著我兒子去看電影就是它我都不知道倒黴催的,難怪打電話一直沒有人接,回到家我一問,說都沒有看手機不知道,氣死我了

  • 12 #

    終於有人看懂了電影,讓那些噴子們看看。

  • 13 #

    最讓我跳戲的竟然不是黃曉明,是李晨……

  • 14 #

    看電影時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這一說,頓悟

  • 15 #

    管虎作品從沒讓人失望

  • 16 #

    真的很好看 沒有他們哪來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 眼淚不停的流出來

  • 17 #

    舉著鋼板擋子彈,抗日神劇

  • 18 #

    值得一看,一部中華民族男人的影片,民族的悲壯史,但結尾有點遺憾。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寶貝計劃》導演癌症去世,為拍新戲延遲治療,未上映成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