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了一年的電影《八佰》,終於在今年夏天上映了!
原本這部電影在去年7月檔上映,由於“技術原因”而取消了上映。
這部電影之所以引起爭議,並不是因為這事,也不是撲朔迷離的定檔傳言,而是導演管虎在去年在微博上釋出一張照片:
或許不知道歷史的人,一看感覺沒什麼。
但照片中秦漢作為孫元良之子的身份,一經曝光,這部電影背後塵封歷史也就迅速被挖掘出來,也引發了不少輿論。
好端端的,為何孫元良會引起爭議呢?
孫元良,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師長、第22集團軍司令官、國民軍第5綏靖區司令官等職。
電影《八佰》歷史背景是淞滬戰爭失敗後,國軍大部隊全部撤離上海,留下了420人的孤軍堅守四行倉庫。
即便聲稱八百人,面對參加淞滬戰役高達25萬人的日寇而言,無疑是“以卵擊石”。
這場戰鬥背後,註定要犧牲整個第88師
四行倉庫的戰鬥,本質上已是進入了“淞滬會戰”的尾聲,對日寇而言,這次戰鬥無論打不打,也改變不了已佔領上海灘,再加上附近還有其他國家租界,為何還需擦槍走火呢?
事實上,對於當時國民黨政府,以及元首蔣介石而言,這場戰鬥是標誌他們是為了抵抗法西斯侵略者而英勇奮戰,為了在國際社會證明還有人在戰鬥,戰爭尚未結束。
為何要讓第88師做出無謂的犧牲呢?
早在1922年2月,美、英、日、法、中、意等九個國家簽訂了《九國公約》,這個條約本質上是美國政府倡議並指導,目的利用此公約來遏制英、日等兩國在華的利益。
而當時蔣介石就想利用美國這個心理,想在每年一次的九國公約會談上製造一些輿論,從而能夠獲取更多的國際支援和援助。
而1937年10月30日,正是淞滬戰爭最激烈的時候。
原定是召開九國會議,但恰恰日方代表便缺席,為了能夠在國際上製造輿論和獲取美國支援,蔣介石認為:不惜犧牲一切代價,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要保衛國土。
也正因此,這場戰鬥吸引了上百家媒體,但奈何最終因眾多人反對,避免更大的傷亡,蔣介石最終不得不下令讓謝晉元撤離。
然而在此次撤離中,孫元良卻逃跑了
但問題是,在蔣介石最初是想讓整個孫元良部隊留下來,然後繼續在街頭巷尾中與日寇們作戰。
但作為上層軍官的孫元良,他卻自己偷偷“安全”撤離,丟下了謝晉元的一個營。
之後在南京保衛戰中,這位將軍再一次“安全撤離”,自己不通知部隊,獨自逃跑,躲入了南京外館。
在《拉貝日記》裡佐證:“對於國民黨第72軍軍長兼88師師長孫元良,拉貝更是關心入微。得知孫藏身在難民營中,拉貝親自將他接到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頂層密室裡居住……”
而當時還繼續保衛南京的72軍團88師群龍無首,在潰退中很多官兵們無法渡過長江,隨後南京淪陷,不少士兵們在南京城內,成為日軍屠刀下的冤魂。
回到前提,正因孫元良多次的“安全撤離”,後人也給了一個諷刺性的稱號---“飛將軍”。
苟延殘喘的這位飛將軍,不知是否又有何臉面去見九泉之下慘死的兄弟們呢?
而這部電影之所以如此引起爭議,主要是導演,為何偏偏要選擇這位“飛將軍”的後代合影來選擇造勢呢?
事實上,電影背後的人物,無論是好人也好,還是壞人也罷,本事不應該成為電影的包袱。
即便是歷史罪人,私德虧欠,也不應該將前人罪責歸咎於後代。
但特殊歷史背景,虛無了歷史,模糊了人物,對世道人心的破壞,或許是最大的爭議。
【免責宣告】文章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刪除內容!特別說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屬於商業類別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