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鍾惦棐對電影很熱心,有好的電影,他是推薦熱情,可謂用如火如荼來形容。

當年《小花》電影拍畢,但一直沒有正式名字,劇組暫定名為《覓》。劇組人員拿不定主意,就去請教鍾惦棐。鍾惦棐將電影定名為《小花》,確實是神來之筆。

但鍾惦棐也不是一貫的溫柔敦厚,他對俞平1980年拍攝的一部電影《惡夢醒來是早晨》就沒有給好臉色。

他直接在“《父親》與電影”一文中不點名地批評了俞平在電影裡的名不副實的“美”。

文中寫道:“《惡夢醒來是早晨》就題材的嚴肅性說並不下於別的,但它在追求主人公的美的方面卻遠離時代,遠離劇情,甚至遠離角色自己。美,一旦出於故作,出於雕飾,一旦把形式的擺弄看得高於內容,便一定脫離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美就會變質為相反的東西。從表面看,事還是那些事,人還是那些人,生老病死,劇本已經作了明確的規定,但善者未必令人佩服,惡者未必令人憎惡。作為一部影片,算是完成了,作為一件藝術作品,它不僅沒有完成,而且在觀眾心靈上留下債務。”

鍾惦棐在這段文中的批評不可謂不重。他直接指出,俞平在劇中的表演“遠離了角色自己”,而且指出了演員“故作”,“雕飾”,基本對俞平在劇中的表演作了全盤否定。

但是一個演員對影片成功與否承擔的責任,真的不能說是主要的。

一部電影的品質決定權在導演。如果劇本比較差,導演通過技術手段,還能挽救一下電影。雖然《惡夢醒來是早晨》的劇本品質就不高,但如果導演採取一些有藝術性的技術手段,還是能夠彌補先天不足,至少讓電影裡的場景不至於太難看,演員表演太尷尬。

我們先來看看《惡夢醒來是早晨》的劇本有什麼問題。

電影公映時劇本編劇署名的是王蓓。她是劇作家白樺的妻子。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是白樺如日中天的黃金時代。他的劇本是各家電影廠競相追逐的搶手貨。

在《惡夢醒來是早晨》之前,白樺創作了話劇《曙光》,劇本署名裡就有王蓓的名字,在丈夫編劇的劇本里,署上妻子的名字,可以看出這背後的蹺蹊並不是像表面那麼簡單。

《惡夢醒來是早晨》電影劇本發表在1979年第2期《電影新作》上,但在中國文學史的教科書上,卻把這個劇本,劃在白樺的名下,而王蓓反而成了合作者。

因此,《惡夢醒來是早晨》究竟是白樺所作,還是他妻子王蓓所作,至此,隨著兩位當事人相繼離去,也註定了成了一起文學史上的燭影斧聲。

但米爛在鍋裡,反正他們夫妻倆不分彼此,誰是這個劇本的真正作者,也無關緊要了。

從筆者現在的角度臆測,這個劇本里不能說沒有白樺參與的部分,因為《惡夢醒來是早晨》這種經典的傷痕類劇情,正是當時白樺連篇累牘加以製作的一種型別。

也許是《惡夢醒來是早晨》的情節太過無聊、社會面太過空乏、人物刻畫太過蒼白,白樺不好意思在這個劇本上署上大名,所以,讓妻子王蓓頂替劇本的臭名,這個可能性不能排除沒有。

你想,妻子在家裡寫劇本,丈夫就視而不見,無動於衷?

《惡夢醒來是早晨》的劇本為什麼會給人一種惡俗之感?

因為這個電影的劇情可以說是當時的一個非常流行的品種,構思太福斯化。

所謂太福斯化,就是它的情節,一般的文學青年都能想得起來,覺得構思巧妙,你作為藝術大家,如果滿足於文學青年的那種水平,那明顯是拉低自己的檔次,編出來的藝術作品,自然俗不可耐。

就像王小帥拍《左右》,原型是一對夫妻離異,後來之前他們生下的女兒患病,需要同種血型救命,只有兩個人再生一個孩子才能救下這個孩子。於是,兩個人不得不再次生養一個孩子,僅僅為了拯救一個生命的緣故。

這個情節天生就具有戲劇性,編劇看到這個情節,都會兩眼放綠,所以,不僅王小帥看上這個情節,一部電視劇也拍攝了這個題材。

這就是生活中好的戲劇性元素提供給創作以鮮活的原始動力。

《惡夢醒來是早晨》的原始來源是這樣的:文革期間,一對夫妻因外界壓力而分手,後傳聞女方去世,男方又遇到了好姑娘,情投意合之後結合,但是後來那個傳聞去世的前妻又回來了,於是,故事的主人公仰天長吁:我該怎麼辦?

這個原型故事讓編劇如獲至寶,北影廠編劇部當時竟然收到了這同一構思的四、五十個劇本,注意一下,是四、五十個雷同的劇本,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驚歎的數量。

後來將這一同源故事拍成電影的有兩部,分別是峨影廠拍的《不是為了愛情》,另一部就是珠影廠拍的《惡夢醒來是早晨》。

更為可笑的是,一個省舉辦文藝匯演,六臺戲中有三臺戲都是這個主題,觀眾不用看,都能猜出故事是如何演繹的,臺上演到動情處,人物仰天長嘯:“我該怎麼辦?”臺下觀眾迴應:“抓閹唄。”群情鼎沸,上下互動,笑聲雷動,效果極好。 一出悲劇,竟然成了一場鬧劇。

《惡夢醒來是早晨》就是這一出鬧劇中的一個,可想而知結果會是怎樣的。

俞平在影片裡再裝純、再賣力、再傾情,都無法改變電影基調上的虛假。

電影的無能的責任,都歸咎到演員。俞平正處於一個女演員的尷尬期,她最初走上影壇的時候,是以靚麗的形象而引人注目的,這樣的演員,到老年,很多就沒有合適的角色讓她們扮演,反而是那些年輕時姿色平平的女演員,到老了反而能夠憑藉演技後發制人,抓人眼球。

《惡夢醒來是早晨》的導演王禔1932年出生,執導《惡夢醒來是早晨》的時候,已經48歲,這是她的處女作電影。她的藝術創作時間並不長,早年她在上影,後加盟珠影。可能正是與上影關係密切的緣故,這部電影的攝影,請的是上影的兩位攝影師,但攝影師也無力迴天,難以改變電影的品質成色。這位導演於1991年去世,終年59歲,非常可惜,應該算是英年早逝。

可以看出,導演處理鏡頭經驗的不足,這也是電影獲得惡評如潮的原因。最突出的一點是,人物在同一個鏡框中,沒有應有的反應,這種情況,導演處理的時候,是最大的失策。

比如在《惡夢醒來是早晨》開始部分,俞平扮演的角色,來到了小女孩的家中,正好看到女孩的父親被造反派帶走,在這一段戲中,小女孩的父親包括造反派對俞平角色出現在家中,竟然視若無人,而在現實中,一個衝突戲裡,每一個人都應該產生蝴蝶效應般的互動。顯然,《惡夢醒來是早晨》對現場場景的再現,是極不真實的。

這種導演掌控能力的欠缺,也使得俞平的表演能力,幾乎沒有什麼可用武之地。

在《惡夢醒來是早晨》裡,俞平扮演的角色,連基本的鏡頭前的美感都沒有,而鏡頭一味地脫離現實的情境,更沒有賦予演員以真實感,美感與真實感雙雙丟失,使得《惡夢醒來是早晨》最終給人的是一種虛假感。

從這個意義上講,俞平並不應該承擔《惡夢醒來是早晨》失敗的責任。但俞平的演藝事業,也面臨著一個非常艱難的轉型,她早期影片裡出演的是人見人愛的小姑娘,是天生麗質賦予她的一份恩賜,一旦這份上天賜予的容顏,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難以給人妙出天然的清純狀態,那麼她如何定位自己的演藝生涯是相當艱難的抉擇。

《惡夢醒來是早晨》之後的俞平很難在演藝創作中有新突破,這種創作之痛,一方面是八十年代影視作品面臨著一個重大的轉型期,另一方面也是俞平為代表的中年女性演員的瓶頸始終找不到破解之策,直到今天這依然是困惑著影視界的一個難解之結。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物是人非,李晨送給范冰冰的訂婚禮物,放二手平臺一年還沒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