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下週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tenet》)就要在國內上映了。這幾天我翻看了許多中外朋友在率先上映的國家看完電影后的感受,基本上都有兩個詞,“震撼”和“看不懂”。

這部電影是有門檻的,對於接受知識快,文化基礎好,邏輯思維活躍的理科大學生而言比較友好,但是對於其他觀眾而言,可能整片都會令人抓頭和困惑。因此,基於之前的影評,還有我所了解的一些知識,為了讓我們普通觀眾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我總結了電影幾個關鍵的概念,不算劇透,但是了解以後一定會讓你在看《信條》之前,提前做好準備的!

時間逆轉

在《信條》的海報,標題中隨處可見“逆轉”的概念,眾所周知諾蘭是最愛玩設定的導演,通常在燒腦電影的“序幕”裡就講好了本片的設定,這次的設定就是時間逆轉,換句話說就是“時間倒流”。

在電影敘事層面,時間逆轉就是倒敘,即先講述事情的結果,再回溯之前發生的種種原因,由果到因,而這部電影的片名“tenet”就告訴我們,電影的倒敘和正敘是對稱的,即一部電影的從因到果和從果到因將以對稱的形式展現出來。

從觀感層面,時間逆轉就是所謂的“倒放”,諾蘭在《記憶碎片》中就用過倒放鏡頭,只不過在《信條》裡被玩得更大膽了。實現時間逆轉的裝置將在這部電影中展現,為此我在網上找了一張圖,畫的很形象:

可以理解為有兩個世界,一個是逆向時間的世界,一個是正常世界,而這個裝置就像傳送門,連通兩個世界,只不過不論去哪個世界,自己都不會變,只有周圍會變。

之所以燒腦,就是因為引入了逆時的概念之後,過去和未來正在進行的人,過去的事我們都有機會看到,而從旁觀者角度和當事人角度看一件事,也會有差異。諾蘭就是將這些雜糅在了一起,看似十分混亂,其實每條時間線都是邏輯清晰。

祖父悖論

說祖父悖論之前,舉一個例子,在此推薦電影《環形使者》。如果有一天,人類發明了能穿越時間的機器,那麼只要你發生穿越,世界上就出現了兩個你。一個過去的你(比如15歲的你)和一個未來的你(比如30歲的你)。當15歲的你殺了30歲的你,那麼你就被永久“封環”了。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出現31歲的你,你的人生在30歲時就一定會以某種方式結束。如果30歲的你殺了15歲的你,你的人生就定格在了15歲,30歲的你也不復存在了,直接消失了。

“祖父悖論”討論的問題其實和這個問題類似,即如果15歲的你死了,30歲的你會不會消失?(原問題是殺死你的祖父,你會不會消失)這個概念也加入到了《信條》中。

以上概念理清後,對觀影將有非常重要的幫助,在這裡就不劇透了,咱們影院見。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明星看起來風光無限?看看那些年被父母坑慘的明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