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有很多人都出自名門富豪,對未來無後顧之憂,完全可以直接繼承家業,可偏偏要白手起家,憑藉自己努力闖出屬於自己的天地。
然而想要進入演藝圈完美地呈現於媒體,背後要付出很多汗水,而且娛樂圈不是說有錢有勢就能獲得好的資源。
許多演員演技十分精湛,但是在影視劇中卻一直擔任配角或者跑龍套,有的龍套跑多了就慢慢出現在福斯視野,開始成名,可有的卻一直默默無聞。
鄭嘉森就是出自名門世家,可卻用大半生在娛樂圈擔任跑龍套的角色,一直沒有大紅大紫。
心懷夢想,進入娛樂圈1937年,鄭嘉森出生於廣東。
當他還在上學時,各門學科成績在年級中名列前茅。在課堂上,他專心致志聽老師講課,在課後,利用課餘時間複習功課。他不但成績優異,還樂於助人。
在老師眼中,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而且他的個人魅力還不侷限於讀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個全能型人才。當然,能夠擁有學習才藝的機會需要一個富裕的背景,鄭嘉森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
鄭嘉森不僅外貌出眾,而且他的嗓音無與倫比。他的理想也是憑藉自身優勢進入音樂學院,成為一名歌唱家,在萬眾矚目的舞臺上與聽眾進行靈魂交流。
恰巧,他有個好朋友也想報名電影學院,他們便相約報考,想著日後也好給彼此鼓勵和照應。結果好朋友名落孫山,鄭嘉森卻榜上有名,而且考試過程老師還表示對鄭嘉森格外欣賞,就這樣鄭嘉森如願以償地進入上海電影學校。
在上海電影學校讀書期間,鄭嘉森絲毫不敢懈怠,廢寢忘食地學習文化專業課。
雷諾茲說過:“你頗有天賦,勤勉會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會補之不足。”鄭嘉森就是把這句話奉為真理。
不負眾望,他的努力奮鬥換來豐碩的果實。在他畢業的時候,上影廠在茫茫人海的學校裡一眼挑中了他和達式常等四人,鄭嘉森也藉此順理成章地成為專業電影演員。
相貌堂堂卻甘願一直跑龍套他們四人當中達式常可謂是被幸運之神眷顧之人,一進入上影,便擁有在《兄妹探寶》中扮演配角的戲份,然後又被導演殷子選中,成為電影《櫃檯》的男主角周金山。
好運不斷,受邀的角色幾乎都是主演角色,比如導演趙明安排他和楊在葆、朱曼芳、曹雷等人一起主演了電影《年青的一代》,達式常也憑藉這部電影一炮而紅。
相比之下,鄭嘉森運氣就比較差了。在他進入上影廠後,安排給他的工作是在《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扮演一個引領遊行隊伍反抗外中國人的熱血青年。
在這部電影裡只擁有短短几分鐘的鏡頭,實實在在地成為一位無名無姓的跑龍套。即使他的演技再精湛,也很難被觀眾挖掘認識。所以有時光靠天賦和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點運氣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筆者覺得上影廠的領導當初精心挑選出他們四人的原因是覺得他們會是伯樂選中的黑馬,是未打磨的璞玉,想把他們培養成家喻戶曉的大明星的。可是世事難料,他們四人有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有的卻默默無聞。
鄭嘉森特別不幸地成為了後者,只能靜待時機去釋放屬於自己不一樣的煙火。
這次的角色不是一飄而過,所以給了他更多施展能力的機會。他英俊的外表和細膩的表演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當他得知劇中的父親林有山被財主毫無根據地抓起來,年少氣盛的他抓起鐮刀要去為父報仇,這無疑是狼入虎穴。
他母親特別擔心他的安危,苦苦哀求他不要去冒險,最終他妥協了,喊了一聲“娘”後便躺在母親胸前淚如雨下。這個劇情不得不讓人為之動容,觀眾看到都情不自禁流下眼淚。
但是與《年青的一代》相比,《血碑》這部電影的影響力稍遜一籌,所以通過《血碑》還無法讓鄭嘉森聲名噪起。
緊接著來到1966年,一場運動迫使全國的電影停拍,鄭嘉森剛剛嶄露頭角卻被這場運動深深打擊。
他就好比是行駛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的船隻,任憑風吹雨打,最終被擱淺在了沙灘上,只能等待。最終只能無奈選擇去工廠幹勞動活,接受工人階級的再教育。
鄭嘉森就像一顆隨風飄逐的種子,擁有頑強的生命力,風把他吹到哪兒,他就在那兒扎地生根。
雖說被迫來到工廠,既來之則安之,他把生活安排的井然有序。就算是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單位的文藝演出,充分利用自己的藝術才華,甚至還自編了歌曲。
他就是一個行走的藝術家,走到哪就把藝術氛圍帶到哪,原本死氣沉沉的工廠被他帶動起來,變得有聲有色。
最後運動結束了,上影廠重獲新生,可是歲月不饒人,鄭嘉森失去了他人生最寶貴的青春。當時的他沒有突出的業績,沒有英俊瀟灑的臉龐,在演藝圈沒有立錐之地。仔細想想,因為這場運動,好多人才被埋沒,像鄭嘉森這樣耽擱的好演員數不勝數。
1978年,鄭嘉森重新出現在福斯的視野,參演了電影《特殊任務》,不過依舊是跑龍套角色。又過了一年,他參演了王心剛、王馥荔等主演的電影《綠海天涯》,在劇中扮演了阿敏一角。不出所料,這仍然是一個群演,他的一生好像就與跑龍套糾纏不清。
時間來到80年代,他獲得的資源還算可觀,接連拍了好幾部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珊瑚島上的死光》、《心靈的火花》等電影中都有出現他的身影,但很可惜,觀眾還是不認識這個叫鄭嘉森的演員。
就算一直飾演小角色,也可能迎來大爆發的時刻,比如成龍和周星馳,剛出道時就是個“死”跑龍套的,最後卻成為國際巨星。鄭嘉森真的有口難言,只能繼續奮鬥,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為眾所周知的演員。
1980年,鄭嘉森參演了一部電影叫《播種幸福的人》。鄭嘉森所扮演的角色是女配角的男友,是一個知識分子,長相十分俊俏,整個劇情的內容大概是鄭嘉森所飾演的人物雖身為他人男友卻對女主怦然心動。年過四十的鄭嘉森扮演這個年輕的角色竟然毫無違和感,但《播種幸福的人》這部電影的影響力微乎其微,所以鄭嘉森也沒能引起眾議。之後他又參演了好幾部電影和電視劇,卻始終紅不起來。鄭嘉森也深知繼續待在上影廠也沒能有什麼發揮空間了,現在上影廠已經是新晉小生的天下了。
改變事業卻發現早已病入膏肓既然與演戲無緣,他便放手一搏做起了導演,結果執導的幾部電視劇都反響劇烈,這讓原本在演藝圈失意的鄭嘉森又重新拾起信心。
可是,正當他想擼起袖子加油幹,全身心投入導演行業時,卻發現自己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1997年2月,他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得了肺癌。這個檢查結果將鄭嘉森心頭的小火瞬間澆滅,疾病纏身的他沒過幾個月就離開人世,年僅59歲。
回顧鄭嘉森,他的這一生算是被演戲和運動給耽誤了,真是讓人扼腕長嘆。
才貌雙全的他在學習上勤奮刻苦,對待工作也是嘔心瀝血,一絲不苟,是一個合格的演員。可是他卻時運不濟,正值青春的時候碰到運動的到來,事業只能被耽擱。
可是人能有幾年青春可以浪費,當他重返娛樂圈時發現早已物是人非。當他決定一鼓作氣進軍導演圈時,卻發現病入膏肓。
像鄭嘉森這樣命途多舛的演員不勝列舉,只因出生在那個年代。
曾經出類拔萃的他被導演一眼相中,原本以為碰到了可以欣賞他這匹黑馬的伯樂,走上演藝道路,一鳴驚人。驀然回首卻發現青春不等人,在娛樂圈連滾帶爬大半生,卻沒有屬於自己的經典之作。這無疑是人生一大憾事!
一個出自豪門的小生,為興趣到藝術學院學習;
一個眼神的交流,獲得導演的青睞;
一個大膽的決定,卻換來大半輩子的群演;
一個改變的想法,卻發現自己身體無法支撐……
有時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個決定,可能就影響了一個人一生的走向。
有時候,一個平平無奇的肯定或者否定,某個姍姍來遲的決定,會影響一個人事業、一個人生活,甚至整個人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