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戰爭的背後,是政治。

電影的背後,是什麼?

《八佰》上映不足一週,豆瓣評分從8.3跌到7.8。

在4星以上評分超過70%的情況下,這樣的惡評仍然佔據前列:

“有悖歷史”。

“煽情做作”。

這是指摘《八佰》兩大"罪狀"。

前者事關史觀。

後者事關電影質地。

關於這兩點。

看過電影后我想說:尊重,但不認同。

歷史

在電影上映之前。

導演管虎與孫元良之子秦漢的一則合照,讓網路群情激憤。

孫元良,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師長,其任內有過五次臨陣脫逃,甚至包括南京保衛戰。

而《八佰》的背景,簡單說,講得是孫元良的部下如何執行他的命令。

所以,電影上映之初就被扣上了給"罪人"洗地的帽子。

等到電影上映。

孫元良不但全程沒有出場。

黃曉明在片中的那句:

"孫元良都留下你們自己跑了。"

更是主流史觀的反映。

因此之前衝著孫元良名字高舉"抵制《八佰》"大旗的人。

有點尷尬:

"這不是歷史"。

似乎成了一種批判的萬金油。

但我們先看一件事情:

《八佰》"還原歷史",究竟應該還原什麼?

1937年,七七事變拉開全國抗日的序幕。

8月13日,上海爆發淞滬會戰。

中國陣亡30萬將士。

留下第88師524團,由謝晉元率領的414名(影片改為425名)全國各地戰士留守閘北最後一塊陣地——

——四行倉庫。

這麼做,

只是為了在即將召開的布魯塞爾會議上多一點籌碼。

而為了虛張聲勢, 謝晉元與部下統一聲稱共有800守軍。

這就是《八佰》的由來和全部背景。

影片從一開始,已經交待清楚。

甚至還讓黃曉明扮演的角色最後再次強調扣題:

"所有戰爭背後都是政治。

導演管虎曾不止一次提到,為什麼要拍《八佰》:

就是趁自己還有點"話語權"。

開拍前的路訪。

遍佈全國17城,參與人數超400。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這段我們口中需要"被還原的歷史",竟無一人能比較熟悉的說出來。

他能做的,是讓所有中中國人再次在大銀幕上看到:

83年前,400名中國軍人是如何據守一個小地方,對抗上萬敵軍。

地獄級的難度。

在影片中,這400人裡,有:

只會打算盤的文員。

等著回家收莊稼的農民。

這是史實?

不見得。

但在符合歷史背景和主流史觀的前提下。

作為藝術,電影把那些符號化的軍人形象細化成了生活中你可能遇見的人物。

這樣好不好。

當然好,對觀眾而言,情感衝擊更強。

對"四行倉庫保衛戰"而言,這段歷史,通過電影被你更深刻的記住了。

歷史上那些在此犧牲的軍人,雖然可能不叫"小湖北",不叫"老算盤"。

但他們也和影片中這些人物一樣,是誰的兒子、丈夫。

即便如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留下一塊"捨生取義,兒所願也"的血書。

然後英勇就義。

歷史上確有其人。

過去發生的事,是歷史。

但即便史學界,也無法做到奈米級的復原和回溯,除非有時光機。

作為電影。

我想說,歷史觀正確、事件框架能還原,足矣。

而藝術加工對血肉的細化和填充,是電影範疇。

主創希望這段歷史,能真正從人們心中活過來。

實際上,也做到了。

如果沒有電影《八佰》。

煽情

有悖歷史黨退出。

刻意煽情黨站起來了。

客觀講,《八佰》的確很煽情。

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覺得它煽情?

因為真。

戰場上有不怕死的。

比如魏晨飾演的朱勝忠。

但也怕死的。

真實的戰場上,一定是二者兼有。

為什麼2007年馮小剛的《集結號》讓人覺得難忘?

就是因為它將戰場上人物形象的多元表現出來了。

《八佰》中,以陳樹生為代表的壯士,是趙子龍。

護國不惜命。

他們的犧牲,壯烈。

也煽情。

但還有另外一撥人,如歐豪飾演的湖北農民端午。

戰場上他最惦記的是什麼?

弟弟“小湖北”的安危,以及家裡待收的莊稼。

親人和生活。

而這樣的人物,可能最接近大多數銀幕前的觀眾。

包括和端午同樣怕死的,由張譯飾演的老算盤。

姜武飾演的老鐵。

他們都是普通中中國人、百姓。

是命運把他們推向了戰場。

是戰場完成了他們的蛻變。

一個朋友看完《八佰》,有點激動的告訴我:如果國家有需要,就算不會開槍,自己也會上。

他被什麼打動了?

就是影片中的這些小人物,以及他們最後的轉變。

二者產生了共情。

2006年,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以一個極為簡單的故事席捲全球。

成功的原因,就是拿準了人們對現實中"弱雞"的自己,幻化成英雄的潛在共情。

所以《八佰》,壯士陳樹生們,有歷史為證,是真。

而諸如普通人端午們,那樣的轉變,也是真。

因此最後出來的效果,就是一次對觀眾的情感衝擊。

煽情。

除此之外,在電影中,蘇州河一水之隔的對岸民眾。

也從面朝大河,春暖花開,關心房子、麻將和生意。

到殷紅染旌旗,平民死社稷。

如果一定要說這是刻意煽情。

那或許我們該承認,83年前的中中國人,可能也被這樣煽到了。

觀眾從《八佰》裡看到了什麼?

人生自古誰無死,一戰功成萬骨枯?

有。

取義成仁今日事,提攜玉龍為君死?

也有。

這是一個渙散人心,被慢慢聚攏的故事。

至於那些爭議,就像昆汀·塔倫蒂諾曾分享的故事,母親告訴他:

"這只是一部電影。"

最新評論
  • 1 #

    這篇文章的見解細緻。走心。

  • 2 #

    瑕不掩瑜,這部電影總體來說很成功

  • 3 #

    至少這部電影感動了我,我記住了這段歷史

  • 4 #

    我覺得是一部誠心之作。看的我熱淚盈眶,如果我在這樣的年代。退無可退,也會抗槍。保家衛國的。因為我們都是中中國人。有最好的教育意義,鼓舞士氣。值得一觀!

  • 5 #

    分析得好,我也感覺拍得不錯,能喚醒中國人銘記那段歷史就行,真上了戰場噴子們就像片中那兩個學生一樣,雄赳赳氣昂昂的跑去,一看不對頭馬上就會往回跑,而認為拍得理性感人的中國人,戰場上也就會像最後活下的那個學生,冷靜堅強勇敢。

  • 6 #

    是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歷史一切,也讓我們愛國的心更團結

  • 7 #

    這是電影,不是記錄片

  • 8 #

    這麼久終於看到一篇好的

  • 9 #

    人生自古誰無死,一戰功成萬骨枯!獻血染旌旗,平民死社稷……

  • 10 #

    無所謂,國家有難,男兒當自強!

  • 11 #

    《八佰》中有幾處情節,個人覺得值得商榷,實在不敢恭維!尤其是結尾撤退過橋,為了刻意營造“悲情“,連個基本的火力掩護都不配備,搞得幾百人撤退都要在橋上被日本人殺光了似的!這樣的撤退能叫撤退嗎?電影裡全死在橋上了還撤退個屁?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張藝謀有一部堪比《霸王別姬》的中國產電影巔峰之作,卻被禁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