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原本在2019年7月15日上映的《八佰》成為了2020年影院復工的首部新上映的電影,也成為了拯救華誼兄弟在疫情期間虧損的救命片。

點映破千萬到正式上映持續創新高再到7天票房破十五億,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影片的熱度不斷攀升,而《八佰》的討論也在不斷地進行。《八佰》中的佰非“百”而是帶著單人旁的百也就是說歷史上抗日戰爭時期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四行倉庫裡的“八百壯士”他們的故事不單單地是打戰拼搏而是迴歸到個人的人性方面,這就是為何《八佰》要選取“佰”這個字,而不是百。

看完電影《八佰》你會有很濃烈的民族情懷在影院中呼之欲出,但回過神來看看這部影片描寫的不僅有愛國精神也有個人人性最微弱最自私的一面,這就是為何《八佰》的大格局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描寫戰士們的內心也有描繪在河岸的另一邊租界上那各式各樣的“看客”,他們在不斷地改變自己的看法以及在空中的那十幾個國家的軍事觀察家和記者們從起初的“觀察”到最後的動容。可以說《八佰》到最後描繪的是暫時拋卻戰爭的背景而著重描繪不同人的影片。

不知大家是否有觀察到影片中時而出現的那匹白馬,那匹馬更多的是象徵著每一個時期中人性的轉變,而潔白的白馬從在四行倉庫落跑到最後出現在“小湖北”的懷中都暗示著整個片子最後的走向。謝晉元最後與特派員的討論也是直指:即便這場戰爭是一場“秀”也要把那種民族情懷給福斯看,不僅是給自己看更是給在空中觀察的外國軍事觀察家看。

再有,很多人看完影片都在說《八佰》太注重描繪人物而不太尊重歷史背景,但反過來看看如果沒有那些鮮活又特性的人物出現在影片裡我們能從這個戰爭看到什麼?是一座破爛的倉庫,是對岸日夜笙歌的租界還是專注於賭注的外國軍官?如果沒有四行倉庫裡邊的“八百壯士”也就沒有這次戰役的勝利與懷念。

影片中的四類人

來看看影片中出現的幾個人物:老算盤、老鐵、端午;羊拐、小湖北;謝晉元、朱勝忠、楊慧敏、山東兵;蓉姐、特派員等等,我個人把這幾部分人分為四類人,分別為:對戰爭不敏感後被同化的人、默默堅守自己的理念、一直懷有愛國情懷從未有過改變、看的明但又不忍戳穿的一類人。

這四類人在影片中的刻畫可謂是特別分明,從老算盤開始,他的懦弱膽小到當逃兵到最後被衝橋所感化他是我們所說的那類人:本性不壞就是自私,因此老算盤以一種懦弱又自利的形象貫穿著這部電影也通過這個角色讓我們看到四行倉庫其他人的堅持奮鬥與堅守國家領土的別樣忠貞,而老算盤的心理改變也是讓影片衝上高潮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老鐵與端午兩人從一開始的抗拒到最後的共進退也不難發現人性的轉變開始變了味兒,一場戰鬥改變了一個人對一個國家的信仰,端午也從一個不敢殺人的孩子變成勇於衝鋒撐大旗射敵機的大英雄,這種改變難道不就是戰爭對人性的改變嗎?

至於羊拐和小湖北這兩人是屬於身在戰爭中活在使命裡,其實他們並不清楚自己究竟在追尋什麼他們與謝晉元這樣的指揮長不同,他們跟隨號令跟隨大部隊這種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情懷在他們的認知中是服從命令,“小湖北”則是因為端午的叫說也漸漸地明白這次戰役是什麼而自己又該做什麼。

謝晉元代表的一類人物則是對民族、對國家有精準的認識,明白這次戰役對國家來講意味著什麼也清楚外邊政客對這次戰鬥的重視度,拋開這些與政治有關的因素剩下的就只有自己內心的高度忠誠,這種忠誠是對戰友是對國家也是對百姓的忠誠,願戰爭喚醒眾人,也願福斯看到中國是什麼樣的民族“大願景”。因而謝晉元這類人的民族追求是明顯又專一的。

最後則是特派員與蓉姐這一類人,他們處於明白與無奈之間徘徊的人們,他們知道事情背後的真相想要去改變最終還是發覺他們改變不了大格局只能在一旁默默地觀看,那能說他們不愛國嗎?能說他們自利嗎?不能。那是因為他們曾經也是謝晉元那一類人,至少在最後關頭站出來時也曾經努力了那麼一把。

戰爭的呼喚,租界的改變

在影片一開頭租界的模樣多半像杜牧的那首《泊秦淮》,夜夜笙歌紙醉金迷與對岸破爛不朽的四行倉庫衝擊對比十分巨大,洋人拿著望遠鏡時時刻刻看著對岸,這邊的華人騎著單車吃著糖葫蘆瞅著對面好似看戲一般,洋屋上下租客吵吵鬧鬧大劇院裡戲劇聲陣陣傳出,怎麼看都與倉庫裡那傷殘病痛的士兵形成巨大的反差,而這些啃著饅頭吃著止痛藥用命去保護後邊的“花園”這種嘲諷不免也是影片中的點睛之筆。

租界的繁華與倉庫的死寂正好把民族病了給赤裸裸的展現出來,隨著與日兵對抗的次數增多,對岸看客的心也從“看客”身份轉變成“一份子”;從只是哀嘆的“旁觀者”到不捨的“參與者”也因戰爭的原因慢慢推上高潮,拉一條電話線付出十幾條人命到楊慧敏不惜一切偷遊對岸到最後眾士兵衝橋在租界網裡伸出的一雙雙接納的手時,我們在影片裡頓悟,原來戰爭的影響不止有想法還有那一顆被封閉的心。

雖然刻畫租界以虛浮的繁華來展現,但恰恰是這種別樣的繁景更能把那種已經“病了”的人在對岸的拼死拼活喚醒更來得震撼。

人性與人心向來都是受外界因素所感染,我們如何使用自己的那顆心和那具精神還是看我們經歷了什麼,明白了什麼。

《八佰》不是講戰爭片是講人

在《八佰》的採訪中,導演管虎對採訪者說:《八佰》不是描繪戰爭片而是描繪人。也就是說管虎在利用各種能夠出現的人物堆積起來把這個故事呈現完整,雖說背景交代不夠滿但以人心述戰爭倒是打了一手好牌,畢竟戰爭是死的人是活的,運用人性的視角去把一段歷史敞開敘述這是鮮活的也是刻骨銘心的。

管虎:最早起這個名字,是因為古時候軍隊編制,十人為“什”,是一隊;百人為“佰”,百夫長就是管這個陣營。第二,我們想來想去,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戰爭,是人,戰爭中的個體,所以人字旁特別重要。

我們可以選擇去專糾歷史背景也可以只專注此時此刻影片傳遞出來的感覺,但看影片與讀歷史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模式,讀歷史講究的是嚴肅性是真實性而電影看的是情懷是氛圍,是人心與人性。

再有《八佰》中的這一次戰爭極像一場“直播”。旁有南岸的百姓、南岸的記者,上有坐著飛艇的十幾個國家的軍事觀察家和記者,而四行倉庫裡的人們就形成一個獨立出來的空間結構,再通過影片中的打造一副“直播式的戰爭”由此活靈活現出來。

而當大家都像在看戲似的觀看這場戰爭時,以謝晉元為首的愛國主義者則深深地明白即便“八百壯士”在福斯面前如何頑強如何保衛上海但一定要通過這次戰役讓對岸的老百姓看到讓各國參考員知曉:生而為人,生而為中中國人,得在這裡站著。也就有了最後的舉旗挑釁和護隊撤退兩個扣人心絃的場景,作為導演的管虎知道越是戰爭其實越是能激發很多人對生命的考量也能讓男兒尊嚴在最深處裡激發出來。

《八佰》演員眾多,單拎任何一人都值得我們去品味兒,一個舉動一個細節一個畫面由景託人,由人呼事兒,這都是我們不曾察覺的因而《八佰》的驚喜不在於把戰爭拍得多麼的真實多麼的血腥而在於它能把“人”這個特殊的感覺展現在同是人的我們面前。

結語

《八佰》的評分在貓眼和豆瓣中並非相似,也正說明了我們現在對影片的追求不侷限於當下的這部對比以前的戰爭片有多大的進步,而在於國內的戰爭片對比同樣型別的題材中位置究竟是處於何種水平。

7天票房突破15億,不斷攀升的票房裡包含著好奇也包含著想要重溫歷史的觀眾,不管怎麼說《八佰》不會是中國戰爭片的結尾也只是剛剛開始啟程的一個開始。

寫文不易,切勿抄襲,一旦發現絕對維權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黑豹》男主因結腸癌去世,年僅43歲,拜登發文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