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影武者》是1980年上映的一部日本電影,其導演便是有著“電影界的莎士比亞”之稱的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

黑澤明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電影導演,他在世界影壇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諸如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大白鯊》、《侏羅紀公園》)等好萊塢著名導演均有著深刻的影響。同一般的日本導演不同,黑澤明對電影敘事方式以及處理更接近於好萊塢模式,因此他的電影也更能被西方世界所接受,現在好萊塢的許多經典電影,均翻拍自黑澤明的幾部作品。比如《星球大戰》就是受《戰國英豪》的影響拍攝而成的,喬治盧卡斯甚至一度想要請三船敏郎出演其中的重要角色歐比旺大師,其他類似的電影還有《豪勇七蛟龍》(《七武士》)、《荒野大鏢客》(《用心棒》)等等。

《影武者》的主體故事原型來源於日本江戶時代的軍記物《甲陽軍鑑》中的幾則逸話故事。故事的發生時間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中後期(相當於中國明朝中後期),甲斐國的大名(諸侯)武田信玄為了避免遭到暗算,喜歡在戰場上使用被稱為“影武者”的替身來代替自己。有一天,經常擔任武田信玄“影武者”的弟弟武田信廉在刑場上發現了一個和哥哥長得一模一樣的盜賊,便將其救下,引薦給了哥哥。盜賊原本不願意出任影武者,但是武田信玄在一次攻城戰中被敵軍的鐵炮(火槍)擊中,臨時前信玄為了穩定自己死後的局勢,囑咐武田家家臣在三年之內祕不發喪。而盜賊在目睹敵國來襲的危局後,便主動請纓臨危受命,在武田信玄去世的兩年多期間擔任信玄的影武者,導致別國勢力誤認為信玄尚在人世,不敢覬覦武田家的領地。

起初,“武田信玄”是影武者假扮之事,只有武田家的幾位重臣知曉,連武田信玄的側室夫人以及兒子武田勝賴對此都不知情,影武者也在這期間體會到了武田信玄對武田家的重要性,徹底入戲將自己活成了武田信玄。遺憾的是,在三年之期即將到來前夕,影武者在一次試騎武田信玄坐騎時露餡,導致自己身份暴露,最終被武田家驅逐,家中大權也被武田信玄的兒子武田勝賴所掌握。失去身份的影武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年輕莽撞的武田勝賴,將武田家帶上了滅亡之路。

黑澤明的電影有三寶:敘事、鏡頭與色彩,其中敘事結構自不用說,當年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便是敘事結構的巔峰,在國際上囊括了多項大獎,成功地將日本電影推向了世界。在鏡頭語言方面,黑澤明擅長拍攝氣勢巨集偉的史詩電影以及充滿男性荷爾蒙的動作片,《影武者》恰好就是一部史詩級的歷史電影,其中的戰爭場面更是波瀾壯闊,即便在觀影結束之後,也有一種蕩氣迴腸的感覺。最後一項便是色彩,黑澤明早期受限於技術,拍攝的都是黑白電影,不過在彩色電影誕生以後,人們驚訝地發現,這位拍攝黑白電影出身的導演對彩色電影中色彩的運用也是信手拈來,彷彿黑澤明之前的拍攝電影的經歷,都在為彩色電影的到來做鋪墊。

《影武者》的開場,黑澤明便採用了一個長達七分鐘的長鏡頭,通過靜坐在鏡頭前的武田信玄、武田信廉與盜賊之間的對話來交代故事的背景。值得注意的是,靜坐的三人之中,僅有真正的武田信玄有一個影子映在牆上,其餘的兩位“影武者”則沒有影子,此處也在暗示著本片的重點“影子”。

黑澤明的另一個長處,便是他能非常熟練地運用靜態與動態的鏡頭。在影片標題《影武者》出現以後,電影的故事從一位身上沾滿泥沼的斥候開始,這名斥候進入被武田軍攻陷的城池之中,向著駐紮在城池中央的武田軍本陣奔跑。在斥候奔跑的這座城池之中,經歷過激戰的武田軍士兵正橫七豎八地躺在城中歇息,城內還遺留著不少戰死士兵的遺骸,遺骸與歇息的士兵們構築出了一個寧靜的畫面,而這畫面卻立即被奔跑著的士兵以及急促的背景音樂聲給擾亂,暗示著接下去的劇情將會迎來峰迴路轉的大轉折。果然,在之後的畫面中,兵臨野田城城下的武田軍士兵們藉著夜色的掩護在城下休息,以野田城為背景的士兵們與笛聲再一次勾勒出了一幅靜謐的景象,可是隨著一聲槍響,這個靜態畫面被瞬間打破,緊隨著便又是一個騎著快馬的斥候在清晨的霧中疾馳的畫面,伴隨著士兵們“發生什麼了”的背景臺詞,匯出了電影的第一個懸念。從後面的敘事中可以得知,這一聲槍響,其實是離成功近在咫尺的武田信玄“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暗示,當然也是《影武者》這個故事的真正起點。

諸如這樣靜態與動態畫面互相結合形成鮮明的反差,給予觀眾極大衝擊感的類似鏡頭,還有在電影中間攻打高天神城的劇情以及在片尾的決戰場面。武田軍攻打高天神城期間,敵軍認為武田信玄已死,出兵作戰,結果見到了靜坐在“孫武旗幟”下的武田信玄,便立即調轉馬頭撤退。而在片尾的決戰場面中,沒有一句臺詞,也沒有任何背景音樂,只有武田軍衝鋒的畫面(動態)和馬蹄聲,以及在陣地中巍然不動敵軍(靜態)和鐵炮射擊的槍聲。在武田軍全滅以後,武田信廉含著眼淚,不甘地看著戰場的慘狀(靜態),而戰場上已是一片血海,只剩下幾名奄奄一息的士兵與戰馬在掙扎著(動態)。影武者不甘地撿起一柄長槍,在屍橫遍野的戰場上獨自朝著敵軍陣地發起最後的衝鋒(動態),隨著幾聲首尾呼應的槍響,影武者成為武田軍最後戰死的士兵,倒在了戰場上的小溪之中(靜態),同時也宣告著《影武者》這部電影的結束。

《影武者》這部電影中的色彩運用,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導演借用武田家的軍旗“風林火山”,將武田家的軍隊以黑色(風)、綠色(林)、紅色(火)與紫色(山)四種顏色分成四個部分,在觀影期間可能並不理解導演為何要這麼做,但是看到片尾時才發現,這是導演為片尾的決戰場景所做的鋪墊。

武田軍的第一波攻擊是打著黑色“風”字旗幟的軍隊,黑色象徵著莊嚴與肅穆,這暗示著稱霸東日本的武田家所擁有的強大實力,如黑雲壓城一般對敵軍陣地發起攻擊。

在第一波攻勢失敗以後,緊隨其後的是打著綠色“林”字旗幟的軍隊,這支軍隊步步為營,在士兵隊伍之中林立的長槍也如同風中的樹林一般緩慢地搖曳著。影片中打著綠色旗幟的軍隊不像另外兩支發起攻擊的軍隊那樣“黑旗”配“黑甲”、“紅旗”配“紅甲”那樣的搭配,而是採用了“綠旗”配“黑甲”的組合。綠色通常是象徵著生命與生機的顏色,而黑色除了莊嚴與肅穆外,還象徵著悲觀,象徵生命的顏色與象徵悲觀的顏色互相組合,也暗示著這支軍隊的失敗命運。

武田軍的第三波攻勢,也是電影中除了影武者外發起的最後一波正式的攻勢,這次發起攻擊的軍隊是打著紅色“火”字旗幟身著紅甲的騎兵,武田軍以烈火燎原之勢燒向敵軍的陣地。此處的紅色象徵著暴力與鮮血,莽撞暴虐的武田勝賴在前兩次攻勢受挫之後失去理智,不顧家臣的阻攔對敵軍發起最後一波攻擊,換來的卻只有鮮血與無數戰死的士兵。

而打著紫色“山”字旗的軍隊並不是上陣衝鋒的軍隊,而是負責護衛武田軍本陣的軍隊,紫色象徵著高貴,也暗示著這支軍隊所護衛的是武田家的“大山”。隨著武田信玄的去世,武田勝賴的能力並不足以成為這座“大山”,在武田軍戰敗以後,這些旗幟也橫七豎八地倒在了空無一人的武田軍本陣之中,暗示著武田家可以依靠的“山”早已是過往雲煙。

最後,中槍的影武者跑向在溪中漂流的“風林火山”軍旗時,畫面中武田軍士兵的旗幟卻出現了衝鋒時沒有出現過的白色,白色原本象徵著聖潔,此處卻意味著現實與離別。曾經的武田家以上述的黑、綠、紅、紫四種浪漫的顏色縱橫日本,但是在面對新興崛起的勢力時,也只能向現實屈服,成為後世人們口口相傳的悲劇英雄史詩。

從一個觀眾的角度來說,《影武者》這部電影充滿了優點,唯一的不足之處,恐怕就是電影的時長過長,完整版長達179分鐘,足足三個小時,即便是剪輯版,也有162分鐘,足夠讓觀影的觀眾坐到屁股痛。可是,如果靜靜地坐下來欣賞影片的話,就會發現,這179分鐘其實沒有任何一處多餘的鏡頭與劇情,每一段劇情都有其深意在裡面。當然,有一些深意只有日本人以及熟知日本歷史文化的人才能夠體會到,因此才會有剪掉這部分內容的162分鐘的面向外國觀眾的剪輯版出現。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的話,《影武者》為了追求藝術創作,虛構了許多劇情,劇本大量參考了民間的傳說故事。歷史上的武田信玄雖然同樣死於攻陷野田城之後不久,但是其死因卻不是槍傷,而是肺癆或肺癌。雖然在武田信玄死後,武田家也像電影之中那樣隱瞞死訊祕不發喪,不過歷史上的故事並沒有電影那樣傳奇,武田信玄的死訊很快就傳遍了日本,武田家的敵人們也紛紛得知信玄已死,對武田家發動攻擊。武田信玄之子武田勝賴雖然武勇有餘智謀不足,但是也不像片中那樣是個自大的紈絝子弟,在武田信玄死後支撐起了武田家。現實中武田家的軍隊並不像電影中那樣分成四個部分,片尾的決戰也是經過藝術化的處理,歷史上武田軍在長筱合戰時其實一共發起過五波攻勢,其中第二波與第三波攻勢便是身著黑甲與身著紅甲的武士。

不過,一部電影最重要的部分是講述一個完整且具有合理邏輯的故事,僅從這一層面來看的話,《影武者》做到了,而且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至於與史實的出入,我們也不必過於苛責,因為故事電影本身就與紀實影片不同,並且真正對歷史感興趣的人,也從不會從電影之中去學習歷史。

更多文章: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八佰》最假的一處劇情,被原型後人打臉:真實歷史根本不是這樣